分享

​聪明父母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成为孩子心理医生,要走出三误区

 自由是生命之泉 2019-06-12

​聪明父母引导孩子自己解决问

题,成为孩子心理医生,要走出

三误区

无论是弗洛伊德还是荣格,或者是人本主

义的阿德勒,他们都会把童年时期也就是

我们说的原生家庭作为心理问题硏究的方

向,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所有的心理问

题并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源之水,它

蕴含在我们跟孩子的相处的方式上,蕴含

在我们的教养的方式上,蕴含在我们给孩

子灌输的理念上.

很多的父母等到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的

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开始遍访名

医,才开始从外界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所谓

的世外高人,希望能够立竿见影让孩子药到病

除,而实际上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心理疗愈

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陪伴爱护共情尊重

都是最好的治意的良方

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的陪伴爱护共情尊重都是最好的治的良

但是很多父母抗拒这个观点的,他不觉得自己

有问题,有问题也是孩子的问题,需要帮助的

是孩子,那么孩子的问题始终不会得到解决,

这就是好比从树上找鱼一样,就是绿木求鱼,

方向错了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很多父母都是本

末倒置的去寻找一些方法,疗愈从来不是方法

的事情,根本还是方向的事情!

当家长带着孩子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他们

会提出自己的要求,希望孩子经过咨询后

变成什么样子。殊不知孩子的认知水平,

理解能力都没达到一定的水平。他根本理

解不了你在说什么,更别指望让他们自己

去践行自我心理疗意方法。

他根本理解不了你在说什么,更別指望让他们自己去践行自我心

理疗愈方法。

在做心理咨询的误区1:以情绪好坏判别是

否好转的标准

家长们往往以孩子的情绪判断孩子是否好坏的

标准,在意识疗法里面提到情绪是一个二元对

立的周期。每个人都会在好坏情绪之间不断的

轮回,当孩子处在好的情绪区间的时候,就认

为这次咨询取得了预想的效果,而当孩子处在

不好的情绪出现的时候,就认为没取得效果,

就会把所有的责任归咎给咨询师。

当孩子处在好的情结区间的时候,就认为这次咨询取得了预想的

效果

在做心理咨询的误区2:只关注躯体症状而

忽视人格培养

很多父母关注的点永远是在孩子的抑郁症

焦虑症上,在意识疗法认为,抑郁症焦虑

症在你心情障碍,如果对孩子的影响是用

年来衡量的话,那么人格障碍对于孩子的

影响,那是要用辈子来计算,因为人格的

缺失,它不仅会影响到这一辈,还会传递

给下一辈

而在意识疗法里认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心理疗

愈师,沐浴着父母的爱的孩子,人格可以健全

发展,你的陪伴,你的爱护,你的共情,你的尊

重,都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基石。这就像是

银行一样,前期不断的进行一个投资储蓄的过

程,以至于孩子长大以后不再透支它的未来。

因为孩子是丰盛的,他将这个丰盛,分享到这

个世界上,他就能够很好的与这个世界相处。

那么孩子所能创造的成就比你想象的更多。

(《意识疗法:成为自己的心理疗意师第43

章》)

个拥有健康人格的孩子,长大以后不必回过头再重花时间整合

自己的心身。

个拥有健康人格的孩子,长大以后不必回过

头再重花时间整合自己的心身。他们会将整个

意识用来征服外部世界,他们取得的成就自然

就会多些,从这一点来讲,健康的人格比抑郁

症焦虑症厌学更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健康人

格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在做心理咨询的误区3:疗愈的不仅是孩子

还有我们自己

我们面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时候,不仅孩子需要

疗煎,我们也需要疗意,我们要跟孩子共同成

长。学会如何引导孩子。心理咨询师也只是引

导你如何去面对孩子的问题。同样的。聪明的

家长,会引导孩子自己去解決问题。而不是帮

助孩子去解決问题。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

教会你怎样走下去一定是对的,因为所有的

人,只有在结果彰显的那一刻,才知道自己最

真实的心境是什么。

我们面对孩子心理问题的时候,不仅孩子需要疗意,我们也需要

疗意,我们要跟孩子共同成长

有些路,只能独自走过,有些黑夜,只能独自

穿越,谁也不能替代谁去感受去经历,当你想

要把所有的责任抛给外界,抛给心理咨询师的

时候,你就放弃了你的义务,放弃了想要孩子

好起来的意愿。痛苦的不止是孩子,还有你自

己,那么你只会不断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循环往

复,焦头烂额,不得脱身,那么如何才能成为

孩子的良师益友,才能成为孩子的心理疗意

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