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杨家将的电视或者演义里都会有个叫萧太后的,一说到萧太后大家有点懵,因为历史上辽国皇后基本都姓萧,今天我们要说萧太后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萧燕燕,满门忠烈杨家将就是折于她手。 萧燕燕是辽国宰相萧思温之女,小字燕燕,从小聪慧。一次,父亲命所有的女儿扫地,其他的女孩子都马马虎虎地稍微打扫一下就算了,只有萧燕燕将屋子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萧思温高兴地说:“此女必能成家。”成年后的萧燕燕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并且还擅长骑射,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灵秀女子,深得父亲的宠爱,萧思温认为这样的女儿必定需要一个文武双全的男子才能匹配,于是在诸多的贵族王孙中选定了韩德让为婿,为他们订下婚约。韩徳让就是忠烈杨家将里韩昌韩延寿的原型,韩德让是汉族人,他的祖父被辽太祖俘获,被贬为奴隶身份,因为有非常的才能得到重用,韩氏虽然世代为奴,却一直得到辽室的重用,韩德让精通汉文化,长于文治武功,是个非常有才能的人。 双方对这件婚事都非常满意,但是这桩美满的婚姻并没有促成。辽穆宗被自己的奴隶所杀,辽国上下一片混乱,萧思温力主大局,辅助辽景宗称帝,方才维持辽国的稳定。景宗为了感激萧思温的恩情,提出要娶他的女儿为贵妃。萧思温思量再三,这样的局面非得有燕燕这样识大体的女子主持不可,于是就取消了韩萧两家的婚约,将萧燕燕送进宫中,成为贵妃。辽景宗对美丽聪慧的萧燕燕非常宠爱,不久就册封她为皇后。辽景宗从小体弱多病,无力处理朝政,一切军国大事都是由皇后做主,然后禀告景宗知晓而已。景宗对这个有勇有谋的皇后非常放心,萧皇后的干政也并没有引起朝中大臣的异议,可见少数民族的男女尊卑观念远没有汉族的分明。辽景宗与萧皇后共同生育了4子3女,其中一个就是后来的辽圣宗。 辽景宗病逝之时,萧皇后才30岁,12岁的长子被拥立为帝,是为辽圣宗,萧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景宗将年轻的皇帝托付给大臣韩德让辅佐,景宗虽然知道韩德让与皇后有过婚约,并没有因为是情敌就不重用他,可见景宗是一个非常有器量的皇帝。圣宗年幼,萧太后全权代理国家事务,萧太后的政治才能早在做皇后就已得到体现,她通达明理,只要是有益于国家社稷的建议都会认真听取采纳,她废除辽国的奴隶制度,采用汉族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学习汉族的封建文化和统治制度。萧太后对臣下也非常关心,恩威并施,以韩德让为首的大臣对萧太后无不信服、尊敬。 辽景宗去世,新主年少,周边的国家认为讨伐辽国的时机到了,这其中就有一直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的北宋。公元986年,北宋派曹彬、杨继业、潘美兵分三路进攻辽国。契丹族本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萧太后也是个英武异常的女中丈夫,她带着儿子亲自上前线,与前来伐辽的宋兵短兵相接。萧太后对待将士非常仁善,赏罚分明,将士们无不臣服,在萧太后的亲自指挥下,辽军大败宋军,杨业被俘,劝降未果,绝食3天而死。萧太后非常钦佩杨继业忠贞爱国的高风亮节,命人为他建造一座祠堂以示纪念和尊敬。 杨业,《宋史》中有传,最早是北汉的大将,号杨无敌。 宋太宗赵光义灭掉北汉,杨业归宋。深得赵光义的赏识被派到代州一带防御契丹,因为辽兵十分忌惮杨业的威名。 公元1004年,萧太后带领儿子圣宗率兵南下攻打北宋,直逼北宋的澶州城,京城开封受到威胁。宋真宗被逼无奈,只好御驾亲征,与萧太后对阵军中,宋军受到真宗的鼓舞,很快在战争中取得优势。萧太后见势收兵,马上与宋议和。此次战役的结果是辽宋两国签订了著名的“澶渊之盟”。此后,两国之间保持了百年的和平,没有发生大的战争,促进了辽宋之间的和平往来、贸易合作,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 萧太后在景宗死后得到前情人韩德让的倾力支持,两人朝夕相处,旧情复燃。萧太后与韩德让同车同辇,同宿同起,日夜不分离,关系十分亲密。辽国的礼教观念淡薄,女子再嫁与男子再娶都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如果以汉的观点来评价萧太后的行为那就未免太牵强了。为了扫清与韩德让来往的障碍,萧太后嫉妒心起,杀死了韩德让的妻子李氏,与韩德让做起了恩爱夫妻。辽圣宗也对韩德让非常尊敬,并不因为他与母亲的关系而心存恨意,而是以对待父亲的礼节去对待他。韩德让也不负重恩,以全力辅佐圣宗来报答他们母子。辽国的实力在圣宗统治期间达到全盛,这与萧太后和韩德让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公元1009年萧太后病逝,时年57岁。两年后韩德让病逝于征讨高丽的途中,在遗言中他希望与萧太后合葬,辽圣宗依言将他们合葬一处。 由于《杨家将》故事的深入人心,“萧太后”三个字,几乎成了萧燕燕的专用名词。在民间传说中,她是“杨家将”的死敌,满门忠烈尽数折于她手,形象被无限丑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