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葡萄康氏粉蚧

 栖霞资深果农 2019-06-13

近年来,随着我市葡萄栽培面积增大及套袋技术的普及,康氏粉蚧逐渐成为危害葡萄果实的重要害虫之一。康氏粉蚧防治比较困难,历年来如何控制康氏粉蚧的发生危害一直是果农比较头疼的问题。

1 形态特征

雌成虫椭圆形,较扁平,体长3~5mm,粉红色,体被白色蜡粉,体缘具17对白色蜡刺,腹部末端1对几乎与体长相等。触角多为8节。腹裂1个,较大,椭圆形。肛环具6根肛环刺。臀瓣发达,其顶端生有1根臀瓣刺和几根长毛。多孔腺分布在虫体背、腹两面。刺孔群17对,体毛数量很多,分布在虫体背腹两面,沿背中线及其附近的体毛稍长。雄成虫体紫褐色,体长约1mm,翅展约2mm,翅1对,透明。若虫椭圆形,扁平,淡黄色。蛹淡紫色,长1.2mm。卵椭圆形,浅橙黄色,卵囊白色絮状。

2 发生规律

康氏粉蚧一年发生2~3代,主要以卵在葡萄树体翘皮裂缝及树干基部附近土缝石头缝里越冬。次年春天葡萄发芽时,越冬卵开始孵化,幼虫爬到枝叶等幼嫩部位为害。第1代若虫发生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2代在7月中下旬,第3代在8月中下旬。第1代主要危害枝干和嫩叶, 第2、3代主要危害葡萄果实。雌虫在树体上取食一段时间后,爬到枝干粗皮裂缝间、树叶下、枝杈处、果实上分泌卵囊,之后将卵产于卵囊内,以末代卵越冬。

3 危害症状

主要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嫩芽、嫩叶、果实及枝干汁液进行危害。嫩梢和根部受害后,常肿胀,且易纵裂而枯死,幼果受害多成畸形果。其产生的白色棉絮状蜡粉污染果实,同时其排泄物排到果实、叶片及枝条上,诱发杂菌生长感染,形成煤污病,造成果实失去食用和商品价值。

4 防治措施

4.1 农业防治

结合冬季修剪,将残枝、枯草、病叶等及时清出葡萄园;当虫体主要以卵的形式越冬时,剥除树体树干、枝蔓老皮,用硬刷刷除缝隙中的虫、卵,以减少虫口基数。

4.2 生物防治

保护和引放介壳虫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瓢虫、草蛉等,尽量少使用广谱性杀虫剂。

4.3 化学防治

 分别于三代若虫发生期进行防治,重点抓好5月下旬到6月中旬第一代若虫发生期的防治。可选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000~5000倍液、22%特福力4000倍液、10%吡虫啉乳油1500倍液、25%蚧死净乳油1000~1200倍液等进行防治。


责任编辑:王新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