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进中举”反映的社会现实:读书是“寒门学子”自救的唯一出路

 数数数据库 2019-06-14
“范进中举”反映的社会现实:读书是“寒门学子”自救的唯一出路

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里有一篇经典讽刺小说《范进中举》,讲的是年过半百的秀才范进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于五十四岁那年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但欢喜狠了,生了疯病,在其岳父胡屠户惶恐下的两巴掌下才清醒的故事。

吴敬梓对于范进中举前后邻里尤其是他岳父胡屠夫的态度转变的描述极具讽刺意味,同时也讽刺了封建社会迂腐的八股取士制度。其实,解读时一味的批判,却使我们忽略掉了范进作为一个贫困书生的努力挣扎,也忽略掉了科举制度对于底层人民的重要性。

据《儒林外史》原文记载,范进中举后依然苦学不辍,终于有如神助,三年后会考考中进士,做了官,并一路高升,官至四品,从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一跃成为朝廷官员,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其实,作为一个刻苦书生的典型代表,范进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读书。

寒窗苦读数十载,说的应该就是范进这种孜孜不倦的书生了,他们的生活,好像除了读书也就只剩下读书了。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共分四级,包括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四书五经,创作以“四书”文句为题,以八股文为文章格式,以朱熹《四书集注》为注,形式规范。

像范进这样的书生,定是熟读四书五经以及其他儒学经典著作的,说是能够倒背如流应该也不为过,所以他们应该算的上是真正的饱读诗书、学富五车的文人。而且考试并不是每年都有的,乡试、会试、殿试是三年一次,一次落榜后,书生只能卧薪尝胆,等待三年后再战。

范进的书,读的并没有那么失败。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出,范进在生活中,与人为善,见人和气,有着不错的人缘。要知道,他之所以能够进城参加乡试,也是在同期考生的帮扶下去的。所以考中秀才之后,岳父胡屠夫特地带着猪大肠来交代范进“凡事要立起个体统”,不要与作田的、扒粪的平头百姓作揖,怕“坏了学校规矩”。

可见,范进在读书时把《三字经》中的“亲师友”“习礼仪”真实的应用到了生活中,是一个有涵养的文人。

读过书的范进,也始终保持着书生该有的体态。范进唯一一次放肆,是在知道中举后发了疯病的那半天时间。小说中是这么描述的: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久违的成功只需含蓄而内敛的几个字表达“噫!好了!我中了!”其后的压抑与辛苦不言而喻。不过醒来的范进马上恢复了文人的体态,对待邻里和富豪张乡绅都有礼有节,之乎者也背后也体现了他的修养。

说范进迂腐也好,好功名也罢,这也不过是现实社会下的无奈之举,作为一个穷困书生,除了读书,他确实也没有别的道路可以走。就好像现在我们常说的,高考是“寒门学子”自救的唯一出路。

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任何一个为了理想而努力地学子,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