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 由于原发肿瘤较大,且已远处多发转移,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化疗只有2%~6%的有效率,一般是不予考虑。对细胞因子治疗,我找到的资料是这样的: 干扰素:在多中心的Ⅲ期临床试验中,干扰素作为佐剂并未能提高生存率或者无复发性生存率,尽管干扰素对转移性肾癌患者有一定作用,但是也不能作为辅助治疗;干扰素温和的抗肿瘤活性,其总体缓解率大约10%~15%,大多数缓解是局部和短暂的,最近越来越多的发现α—干扰素抗肿瘤作用十分有限。 白介素-2:使用IL-2的缓解率为6.5%,而使用25周后缓解率竟为2.9%,与IL-2有关的大量毒性反应以及有限的疗效将IL-2限制使用于免疫治疗中心的高度选择患者;研究者决定不再对转移性肾癌患者和中等预后的患者推荐皮下注射IL-2和α—干扰素。 术后一个月我选择靶向药治疗——索坦,用量是每天37.5mg,用满一个月复查,肺结节由18*11毫米缩小到12*8毫米,随后的几个月肺结节不再缩小,也不增大。主要副作用是:手足综合症和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最低至3.3,粒细胞绝对值1.1。我没有使用过升白药,当白细胞太低就适当减量,我始终认为用抗癌药不能以严重损伤自身为代价。 转移瘤第一次切除: 对于转移灶如何处理,我咨询了上海肿瘤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专家门诊,他们都认为转移灶切除无意义,不作考虑。上海仁济医院医生认为肺结节在边上可以考虑消融治疗。这时我在《肾细胞癌》一书的转移性肾细胞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中看到这样的描述:近期发现转移瘤切除术,即使手术无法达到切缘阴性,在转移性RCC中仍是一种重要的预后因素……不管怎样,接受过手术治疗的大多数病人PS评分都比较好;两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已显示,接受了减瘤肾切除术的病人有明显的生存优势。最后我决定对转移灶实行手术(腔镜)切除,术前PET-CT显示除了右肺下叶二个结节外肺门还有一个淋巴结转移。这次手术时间离上次肾根治术将近半年。术后病理切片证实是转移瘤。现在评估这次选择手术是正确的,至今4年半,肺部没有出现结节影。 靶向轮换 服用索坦二年后,这时大家对靶向药物轮换用药比较热衷,我觉得自己也该换换药了。由于索坦的严重副作用,为了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一点,先采用依维莫司、多吉美轮换用药。用依维莫司期间一点反应也没有,人体感觉很舒服,但害怕依维莫司温和的作用,加上药价较贵,一个月后转用多吉美,两个月后转用印版依维莫司二十天,又用多吉美了。开始使用时查过肝肾功能,都基本正常,白细胞减少也不明显,后来检查间隔时间长了,直到2014年10月24日一次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595(9~50),谷草转氨酶1022(15-40),严重损伤,这是一个严重的疏忽!这时只能停用靶向药物,住院护肝治疗,一个月后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我由于停靶向一个月有些担心,出院前做个较全面检查,结果腹部CT发现有二个腹膜后淋巴结增大,位置分别出现在主动脉与腰椎体之间和下腔静脉与腰椎之间。因肺转移的成功切除,我也希望对腹膜淋巴结转移再行切除。上海仁济医院张进主任认为手术难度大,需要科室病例讨论。科内讨论意见“考虑患者2012年手术时可能?存在淋巴结微转移灶,目前转移淋巴结考虑为靶向药物失效导致,建议更换靶向药物继续观察必要时可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但手术根治效果不能确保。”当时不建议手术,我就先换回索坦正常量50mg服四周,停二周,复查稳定,但副作用还是受不了,后换帕唑帕尼每天600mg,使用将近一年,病灶基本稳定。 转移瘤第二次切除 15年9月复查发现左侧原先小的那个淋巴结明显增大,于15年12月由仁济医院张进主任主刀,孔文医生协助,黄教授护航,对腹膜后淋巴结进行全面清扫。取出肿块分别是6cm,4cm,1cm,所有切出的组织包括原先手术的左肾门都查出有癌细胞,病理也从原先的二级发展到三级。 这里我说一下,现在的标准肾癌根治术是:肾、肾上腺全切,周围淋巴结清扫。我的第一次手术估计只对肾、肾上腺切除,没有清扫干净周边的淋巴结。还有因我自己大意没有按时检查肝肾功能,才导致严重肝损,才有后来一个月靶向停药,促使腹膜后淋巴结增大。 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