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式太极拳三三原理:第三阶段(神明阶段灵劲)的训练

 太行森林 2019-06-16

第叁阶段 神明阶段灵劲的训练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以形代气阶段,第二阶段是以气催形阶段,第叁阶段就是形神兼备灵劲阶段。

所谓神明是演练陈式太极拳已达有形而无,形神兼备,出神入化,浑然天成的自由境界。所谓灵劲是指处于神明阶段的演练者体内五阴五阳均为平衝,先天之元气与宇宙间阴阳二气交相响应,融贯通,生生不息的浩瀚气魄孕化共生的博大劲别。属太极拳最高功夫。

神明灵阶段的训练分四个方面:

1.单势训练:

此阶段除了将套路打的熟而又熟,圆转自如,绝无滞机外,还要折拳打单势;如胸靠、背靠、肩靠及周身各部位的寸劲,爆发力的训练。主要以闪、战、弹、抖为主,将力点集中。简捷,清晰、朴素、元华返朴回真,逐步达到周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具混然,上下无处不是手,挨何处何处击,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最高神明境界。

2.功法的训练:

此阶段功法的训练已经贯串到日常起居,饮食,举手投足之中,时时处处周身放鬆,意守丹田,身心高度灵敏,一有风吹草动,潜意思即可勃然而发,连自己也说不出其中的玄法,纵然达到这层功夫,也不可一时放鬆自已的精、气、神的培练,只是这时训练已不拘格式,只要处处意,灵劲便可彻底充盈。

3.饮食养生

练习太极拳在做好日常功法训练的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养生,养生贵在养肾精,肾臟精,既先天之精。它又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先天之精源于父母,后天之精气来自饮食水谷精微之气。肾主纳气,维持唿吸平稳,肾阳对脾、肝、肺、膀胱等臟腑阳气有昫促进作用,维持人体内臟腑阴阳平衡,故拳家以肾为命,为人体中气之源,以出肾入肾为太极之真诀。

肾生阴精,来源于五味。五味影响人生五臟,故演练者涉入神明阶段,对五味之变也不可不察,只有调和五味,使骨骼强健,筋柔和,气血畅通,腠理致密。

4.注意攻夺理性的研究:

交手如战场,一闪一击,一躲一迎,生存之地,存亡之逼,不可不察。《孙子兵法》确要融于拳理,引入拳术之中。对人之来势,务要审慎,足踢头前,拳打膊后,侧身进步,伏身起发,拳打上风,审愿地形,出手先占巧地是战斗要诀。

当演练者集功法,单势练功,饮食养生,兵战之理于一体,天机奥妙即自领。随功夫日增,周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上下无处不是手,挨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中玄。练到此时方可称“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达到了形神兼备,练神还虚的境界。内气运行与缠丝已达小圈至无圈。

第叁阶段成功的标誌:

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面部五色明润,声音洪亮,如若行拳,重似千钧,轻如鸿毛。

以上叁个阶段,实质上是一个合规矩而又脱规矩的循环过程。演练者因各人悟性,身体条件与所下功夫不同而歷经时间不一,叁个阶段上升成度也有不同,遗憾的是,当今世界充满了五彩缤纷的诱惑,人们已很难有一片沉静澄明的心境,所以也极少有人能达到妙手的神阶段。

我认为:学好、练好太极拳除了要按照叁个阶段、叁种劲别、叁种训练方法循序渐近外,还需具备以下叁个方面的条件:

一.遇好老师:

所谓好老师,首先是本人必须精通拳理拳法,然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身体力行的示範给学生。因太极拳本身就是“高级活气功”,内气运行的细微动作很多,如果只讲拳理拳法,而不能细致地示範给学生,有时学生很难明白其中奥妙和玄机。如“太极起势”,它是一个逆式气机大循环动作,吸气时,肚脐、命门皆需合拍,含胸收腹,气逆行上升贴背。只讲道理不作示範,对于初学者或练习多年的人也很难明白其中的玄机,如果您能够加上示範动作给学生看,然后再让他去细心体会,就会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第叁,还要给学生当靶子。在套路训练中每招每势的用法,如果您只是讲,不能示範,不去当靶子体会演练者的劲别是否正确,演练者就很难理解其中的技击含意。如“小擒拿”,如果演练者只练空架,没有老师反復当靶子去实验,演练者就很难去找到力点,此势再练也是空架。所以说好的老师指引下,才能正确学好套路,少走弯路。

二、要懂拳理

拳理就是太极拳的拳性、本质。关键在理上开窍。理不明,白搭功夫。懂理练拳,犹如指路明灯,才能快速进入“先天自然之所能”的太极境界。用心揣摩拳理,重复再重复,太极功力必然事半功倍。所以学习太极拳并不是学的种类越多越好,而重要的是要掌握原理,这样哪怕只学会一个动作那也是太极,也能练出太极拳的味道来。

三、要勤修炼

“学拳者多如牛毛,得拳者凤毛麟角”,何也?皆是因为没有勤学多练,缺乏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所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讲的是得法明理之后,要一门深入、长期熏修,才能融会贯通、练拳上身。这里对学拳者几点建议:多练站桩、云手、步伐三个基本功,它们是构成拳的核心元素;单式子勤加揣摩,看似并不复杂但蕴含很多细节,可以拆解成若干个小动作来练习,因为一式通百式通;拳术套路要按原理练习,要常练常新,体验练拳中有情有景的感受。只有这样勤加练习,最终才能实现“日日新、苟日新”的“功夫无息法自修”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