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让孩子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试试批判性思维,效果截然不同

 文渊阁326 2019-06-17

昨天看了一则报道,一位来自福州的8岁的孩子,发现了人教版语文教材中有关《后羿射日》的描述不合逻辑,当即提出了质疑,引发了众人的调侃。

这段文字是这样的:

“土地都被考焦了,江河里的水也都蒸干了”,似乎看起来没问题,但接下来,文字却说,”后羿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

孩子纳闷的是,既然河水都已经被蒸干了,后羿又是怎样蹚过去的呢?”

孩子问妈妈,妈妈回答不上来,于是发朋友圈,有人说,水没了,会有草,所以”蹚草”也可以啊。

不过,根据文献记载,并未有蹚九十九条河,不过是故事情节虚构而已。

我们不禁要问,这竟然是神话故事,那为何连小学生都能识破的低级错误都会有?不管是啥故事,增加吸引力,无可厚非,但是最起码要符合事实逻辑吧,不然,只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挥。而这位孩子能根据信息基本常识,推断其合理性,这种质疑的精神,就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

孩子的独立思维意识

可我们很多孩子,都缺乏这种运用逻辑而激发的独立意识,所以,很少有自己的观点和判断力,认为书本上或老师说的都是对的,这这种问题出现的原因其实和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有关。

思维模式的不同,让孩子对问题的看法不同

美国著名学者杰明·巴伯曾说过

“我不会将世界分成弱和强,或者成功和失败,我会将世界分为好学者和不好学者。”

每个人在刚出生时,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婴儿每天都在拓展着自己的技能,他们的任务其实是很难的,比如说话或爬行等等,但他们从来都没说过太难或不值得为之努力。

他们不会担心自己丢脸或犯错误,即使跌倒了,依然爬起来,跌跌撞撞往前行。

固定思维模式,让孩子畏惧挑战

可是什么让原本充满激情的孩子,变得固步自封?是固定思维模式。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变得有些畏惧挑战。究其原因,是他们开始担心自己不够聪明,而因此开始拒绝学习。

曾有研究人员做过实验,他们给一群四岁的孩子二个选择,一是他们可以再拼一次简单的拼图,另外一种是尝试拼更加难的拼图,那些有固定思维的孩子,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不会出错的,所以做出了安全的选择,重新再拼一次;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则认为这是很奇怪的选择,为什么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又要重复地来一遍?他们往往会选择难度大的拼图。

由此可以看出,拥有固定思维的孩子,时刻认为自己是聪明且优秀的,永远都会成功;而对于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只有拓展自己的能力范围,才能让自己更自信且更聪明。

有成长思维的孩子,掌握了大脑思考原理

有人说,一个人的智力是需要学习而获取的,并不能凭空得到,而那些具有成长思维的孩子,他们掌握了大脑思考的原理,所以他们会更愿意思考。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理解大脑思考原理呢?

在解释这个概念前,我们先了解下什么思考。

所谓思考,就是你将周边环境和长期记忆中的信息用心的方法在工作记忆中组合时发生的。

而大脑思考原理,其实就是探讨思考是怎么发生的。结合上面关于思考的定义,它包含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 环境中的信息

2) 记忆中的信息

3) 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比如,上面识别课本中逻辑错误的孩子,首先先看到了书本中的后羿蹚过九十九条河的信息,然后再找到自己记忆中的经验,最后拿两条信息进行相应的比较。这整个过程就形成了思考。

大脑思考原理,是大脑最基本的规律,只要我们大脑进入思考状态,它就会开始工作。那么,它在生活中对孩子有什么用呢?

大脑思考原理对孩子的作用

大脑思考原理对孩子的作用

通过大脑思考原理,能实现高效的亲子沟通

比如,当孩子在玩或学习,发现自己的某些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的时候,你让他配合你去做别的事情,他可能不一定愿意,无论你怎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都没用。此时,你可以用大脑思考原来来和孩子沟通,主要从以上介绍的3个方面来进行。

(1) 孩子记忆中肯定读过或是听过不少的故事,而且,对于一些故事里的人物或情节,印象一定很深刻,这些是我们未来能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根本。

(2) 当孩子身处在一定的环境下时,一旦发生了冲突,我们可以根据周围环境,挑选出一些和故事元素能沾上边的东西,作为环境信息。

(3) 通过相应的提示,可以把这两点进行融合,以激发孩子的思考,进而引导他做出想要的行为信息。

说起来很抽象,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比如,这次父亲节,带孩子去游乐园玩,他看上了碰碰船,想去试试。于是,一家人便分工,孩子负责开船,我和孩子爸爸当乘客。

他一路狂奔,速度特别快,熟练后,还不停地转动着方向盘做各种动作耍酷。我和他爸爸都要他慢点,时间慢慢过去,很快也就到了结束的时间。我对孩子说,天色晚了,游乐园要下班了,赶紧靠岸。

孩子似乎还很开心,对我下达的指令似乎没有反应,我好说歹说都对他没有,最后,我只好让孩子爸爸哄孩子开到岸边。

爸爸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看到目的地有个停船的标志,便对孩子说,”看到前方有个标志了吗?那就是让我们集结的信号,还记得昨天绘本里看到的,小伙伴们是如何集合的吗?后面有船过来了,我们不能落后,赶紧赶上去,但是要小心点哦。”

孩子一听后有”追兵”,有点来劲,一路在爸爸的指引下,快速靠岸了。

上面这个例子,其实就是说,一个印在孩子脑海中的小故事元素,只要我们能在生活中找到类似的,这便是与孩子沟通的法宝。它能帮助我们与孩子进行高效地沟通,这就是大脑思考原理带来的好处。

但是,在实际中,我们不光是要让孩子学会思考,还要让他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让他形成自己的观点。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

使用批判性思维,如何提升思考力

所谓批判性思维,就是对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评估,监控或优化的一种思维。简单点,就是让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这么去想到底靠不靠谱,有没有漏洞等等。

一般来说,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一般都有这么2个特征:

善于客观独立和全面地思考问题;

能主动收集或推翻某个观点,善于提问,分析

那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在生活中就必须做好引导,具体可以试试试试这3点:

第一, 让孩子多想想,对这个问题,你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不要人云亦云,或看到书本上是这么写的,就相信事实一定是这样,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孩子发现教材中有错,那么可以先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一步是形成批判性思维的基础。

孩子看待问题

第二, 让孩子去想为什么会这么看?

这其实是让孩子整理自己思考的过程,看看自己到底是从一种什么场景或何种理由出发,走向这个观点的。可能有些孩子表达能力比较差,或者只能说出比较零碎的片面之词,你要他完整地说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父母就要帮孩子去组织语言,让他尽量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理由,这需要大量的练习。

第三, 证明这个观点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好,既然你想到了这个观点,那么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去找到可以印证此观点的例子和证据。这些例子可以是各种教材,百科全书甚至是互联网等等。比如,上面提到的课本教材错误,哪些地方存在严重的与事实有违背的地方?能不能举出至少3个以上的案例来佐证你的看法?这个就像写文章,提了观点,接下来就要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你这种看法,来让你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让别人听了,也会在内心深有同感,”嗯,有是这样的。”

把事情反过来思考

第四, 再把事情反过来想

啥意思呢?不管啥问题,我们要让孩子想象有没有反例,就是与此看法不同的观点。如,你说教材中这处有纰漏,那么你能找到同类书上有没有类似的说法,但是又是正确的呢?

可能有父母会问,为啥要考虑这点呢?之所以这样想,是为了加强孩子考虑问题的严谨性。用客观和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问题,更全面思考自己考虑问题的角度。

所以,以上这几点,对孩子形成批判思维是有帮助的,未来,孩子做任何事,都会用这样的观点去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遇事都会多问为什么,甚至做好事实验证,这对于他未来学习,工作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我们不可小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