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人过年,为啥不吃饺子?原来是小麦的产量,影响了习俗!

 每日汉字 2020-09-11

再过几天,就过年了,中国北方人都会吃饺子。但是,南方人却不同,大多数人过年时不吃饺子。同是一个国家,为啥过年的习俗差异这么大呢?其实,影响南北过年习俗的差异,原来是小麦的产量。

(饺子)

过年的时候,北方人,一定要吃饺子。

过年时吃饺子的寓意很多,饺子谐音交子,按照古代的天干地支计时方法,夜间的23点至第二天的1点为子时,又称为子夜,而子夜的12点,正是子时中间,是新旧两天的交更时刻。年三十的子夜不仅是新旧两天的交替点,更是新旧两年的交替点,所以十二点一到,人们便由旧的一年迈进了新的一年,称之为“更岁交子”。年关难度,过年吃饺子,便是希望能顺利地度过这个新旧交替的危险时刻,能够交到好运。

此外,包饺子其实设定了一个团圆的场景。因为家人要在一起包饺子,手忙乎着,嘴也不能闲着啊,就要在一起聊天,交流感情,所以过年的时候,饺子也象征着团圆和沟通。

包饺子是北方人遵循多年的年俗,这么多年,一直保持着。

(汤圆)

每到春晚的时候,主持人不厌其烦的说,过年的时候,大家一边吃饺子一边看电视,这句话北方人听着没啥,但是对于南方人来说,是非常厌烦的。因为大多数南方人过年这天不吃饺子。当然,每日汉字编辑说的是大多数南方人,而不是说所有的南方人。

那么,过年这天,南方人吃什么呢?各不相同,有的过年当天就吃米饭,有的地方吃汤圆,广西一带过年的时候就吃粽子。不过,菜品却很多,一般做8到10个菜,其中必有鱼,象征着年年有余。

(小麦)

对于很多南方人来说,不但过年不吃饺子,就是平时也不吃饺子。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和小麦的产量有关系。

小麦原产地在西亚和中亚,一般认为,从周代开始,小麦从新疆、蒙古等地传入我国。在汉代时,我国就已经大面积种植小麦,以石磨的普遍使用为标志。农田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和精耕细作水平与防旱保墒能力的大大提高,为大面积种植小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不过,小麦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很高,根据资料介绍, 以前南方也种植小麦,大多在头年10月底到11月初种,来年4至5月收,属越冬作物,称冬小麦。但是产量非常低,亩产量也就是三百斤左右。对于农户来说,如果冬季种植油菜,收入要明显好于冬小麦。

和南方相比,北方天旱地冻,许多地方,整个冬季,什么也种不了。年降雨少,大概多在400至500毫米,而且多集中在7、8月份,所以就会在3、4月份选种耐旱强的春小麦了,产量也高,亩产可达千斤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北方农村种植小麦的情况要比南方普遍的多。 所以,北方人就围绕面粉研究吃喝,所以都喜欢吃饺子也就成为必然。但是,南方人因为小麦产量低,接触面粉的少,久而久之,不爱吃饺子,也是一种必然结果。平时都不爱吃,那么过年的时候,更不可能包饺子了。

虽然现在南方北方都能很方便的买到面粉,但是习俗具有传承性,久而久之,南方人过年的时候,就不包饺子了。

(努尔哈赤)

北方人爱吃饺子,还和满清王朝有关系。

统治中国二百多年的满清政府,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当时,过年吃水饺在北方已经非常普遍了,同时水饺又多了一个艺名---煮饽饽,这种称呼出自满族,因为满人将面食统称为饽饽,水煮的饺子于是便被称为煮饽饽。清代《燕京岁时记》说过年时,“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尾(饺)而食之谓之煮悖悖。举国皆然,无不同也。”从记载中,我们能看出,清朝的统治阶层是很喜欢吃饺子。无形中,这是对过年吃饺子的一种普及和推广,所以北方人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就沿袭下来了。【参考资料:《我国小麦栽培历史》、《饺子里的民俗》   】

(每日汉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