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上):东汉末年分三国,荆州之争,翻开英雄辈出的风云画卷

 金色年华554 2019-06-18

01

东汉灵帝年间,政治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国势日趋衰微,又因全国大旱,颗粒无收,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高喊起义口号,向东汉政权发起了猛烈攻击。

“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为平息暴乱,不得不让各州郡募兵镇压,最后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开始割据四方,东汉名存实亡的局面也不可挽回,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

三国,指公元184年—280年近百年的断代时期,是上承东汉解体,下启西晋建立的一段历史,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是(广义)三国时代群雄割据的开端。192年,董卓被杀,曹操经多年南征北战统一北方大部,官渡之战灭劲敌袁绍。

208年,赤壁之战,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形势。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狭义)三国历史正式开始。

次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孙权封“吴王”)。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最后一个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建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家族掌控。

263年,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末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结束。

02

张角,巨鹿(今河北邢台)人,汉末农民起义军“黄巾军”的领袖,太平道(道教派系之一)的创始人。

他因得到道士于吉所传的《太平经》,遂以宗教救世为己任,利用其中的某些宗教观念和政治思想,组织群众,用符水治病,约于汉灵帝建宁年间开始传道。后教徒发展至全国,有数十万之众。

东汉中平元年(184年,甲子年),张角与其兄弟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为口号,自称“天公将军”,正式率领群众发动起义,史称“黄巾起义”。不久张角病死,起义军也很快被汉朝车骑将军卢植、皇甫嵩以及地方势力所镇压。

朝廷遭受重创,外戚、宦官也在内斗中失去权柄。永汉元年(189年),董卓引兵洛阳,控制了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吕布所杀,其部下李傕、郭汜控制了王朝中枢。

与此同时,各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霸占地盘,形成了军阀割据,从此开始了近百年的战乱时代。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周口)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年),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盟主。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袁绍先占据冀州,又先后夺青、并二州,并于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统一河北,势力达到顶点。

“魏武挥鞭”的曹操则是先在初期收编了十万“青州兵”(黄巾军余部),后又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在荀彧、郭嘉、程昱及“五子良将”的辅佐与追随下,经多年征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等地。

建安五年(200年)决定中国北方归属的“官渡之战”打响,曹操大败袁绍。两年后,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

官渡之战,曹操一开始出于劣势,但他接受了谋臣许攸的建议,亲自率兵火烧袁绍的军粮,以少胜多,击败了河北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

之后,在白狼山之战中,派遣大将张辽率领先锋部队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随后平定辽东,最终统一了北方大部。

03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任东汉丞相数十年,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后称魏王,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三国的历史总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毫无疑问,分别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曹操、刘备和孙权确为那个英雄辈出时代的代表人物。不过,他们的成功之路却不尽相同。甚至,充满了一些戏剧性和偶然性。

曹操似乎不是一个能够成大业的人(见于《三国志·魏书·述志令》),但是却力挽了狂澜,统一了当时的北方,并由其子曹丕完成了代汉建魏的事业。可笑的是,不过几十年后,又有司马氏篡夺了曹家的江山。

宦官后裔,少时不学无术,以洛阳郊区公安局局长上位的曹阿瞒,怎么会在若干年后能够问鼎天下的?

其实,他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取得的江山,并且,有一大帮文臣武将不离不弃,有文王遗风。堪称以一己之力结束了“封建时代”。灭二袁,斩吕布,取徐州,征荆州。但是,到死也过不了长江,终其一生,也如其所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而,长子曹昂,爱子曹冲,干臣郭嘉皆早早死于非命,成功的代价颇为惨重。

曹操可谓快意人生,目标驱动,男子汉大丈夫活着就是要折腾,怀揣一颗济世安民之心,但尽干些杀人越货的勾当。他不管世人如何看他,他自己仍我行我素,但就不当皇帝,看你能拿我怎样?

成也天子,败也天子。得因汉祚,失亦汉祚。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然魏晋之民心何在?司马氏最终代曹统一中国,不是曹操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04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刘表(时为荆州牧)病亡、荆襄不稳之时,发兵征荆州,刘琮(刘表次子)束手投降。当时,寄身荆州的刘备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对江东虎视眈眈。

曹操颇有问鼎天下,一统中国的势头。“横槊赋诗”,豪气干云!然而,在诸葛亮与孙权谋臣鲁肃的共同推动下,孙刘结盟。其后,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这就是奠定“三国”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战。

之后,刘备乘势占据荆州五郡,后分别于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夺取益州(降刘璋)和汉中(灭张鲁),势力达到了极盛(219年,进位“汉中王”)。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安徽定远人,东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仗义疏财,青年时与周瑜结为好友,共谋大事。建安二年,鲁肃率部投奔孙权,得其赏识,后与周瑜联手大败曹操于赤壁。之后一直致力于与蜀汉的外交,巩固东吴。

世人皆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刘备三顾茅庐两人侃侃而谈,“隆中对”自此闻名天下,好像三国就是诸葛亮设计的。更兼孔明过江舌战群儒,赤壁之战又是借东风,又是借箭啥的,好像没周瑜什么事,更没鲁肃什么事儿(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扬刘贬曹、孙的影响)。

其实正史不然,草船借箭这事是有的,但不是诸葛亮,是孙权干的。

早在诸葛亮出山之前,其实鲁肃就已经是孙权的重要谋士了,他更是一员儒将。当年孙权问他乱世争雄,该当如何?鲁肃的回答是,大汉已经大势已去,不可能挽回。只有鼎立江东,发展实力,夺取荆州,静观天下以待时变(见于《三国志》)。后来甚至直接劝说孙权择机称帝。

看看,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何其相似?不过,区别有三点,第一,诸葛亮要刘备西取四川。第二,诸葛亮仍然是忠于汉朝的。第三,鲁肃的战略规划比诸葛早了7年。

由此看来,鲁肃真不愧为杰出的战略家和政治家。只是孙权更加内敛和沉稳,除了及早称帝以外几乎都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并且,重用周瑜,而鲁肃则甘居幕后。直至周瑜病逝,鲁肃才接掌了大都督的帅位。从这一点上来看,他不争权肯干事,也是一位实干家。

05

赤壁之战,大部分人可能都忽略了鲁肃的存在。其实,正是鲁肃洞若观火决意并劝说孙权联刘抗曹,他更预见到了刘备日后的发展,认为唯有吴蜀联盟才能抗衡曹操,事实证明,他也是对的。

至于,我们总是笑话他因为索要荆州之事,屡屡受到诸葛亮的算计。其实,在我看来,这恰是一名杰出的外交家的智慧。它能够在孙权和蜀汉之间很好的把握政治平衡,既顾及自家的利益,又助力刘备的发展,这也是正确的。如果不是鲁肃一再的支持和斡旋,甚至刘备都不可能有以后的进取。

但是,外交总是为政治服务的,在培养了下一任军事首领吕蒙之后,鲁肃也病逝。虽然,吕蒙违背了吴蜀的盟约杀了关羽,并且直接导致了两家自相残杀,但是,诸葛亮也同样深知联盟的重要,所以在其掌权之后,接过刘备未竟事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恢复了两国的友好。自此,才真正开始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也许,从来就没有“借荆州”一说,因为荆州是吴、蜀两家都必争之地,但是政治的天平越来越导向孙权这边,最终导致了夷陵之战。可惜的是,吕蒙那时候也病逝了。陆逊就乖得多了,见好就收。可见,如果鲁肃还能多活几年的话,就不知道历史是不是要改写了。

06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河北涿州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后代,三国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又称先主(见于《三国志·先主传》)。刘备早期颠沛流离,但百折不挠,后占领荆州进取益州,在成都称帝。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为了给其复仇并企图夺回荆州,在夷陵之战中大败,病逝于白帝城,谥昭烈皇帝。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见于《三国志·先主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三国志》作者)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多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刘备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堪称“厚黑鼻祖”的他,是最符合中国特色的成功样板。满口仁义却也是睚眦必报,信誓旦旦但也常疑神疑鬼。三十来岁还在卖草鞋,搭上了汉末乱世风云的快车,能文能武且能屈能伸的刘备颠沛坎坷了二十多年,终于也登上了帝位,不过一场夷陵大战就兵败身死,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为什么,幸福来的这么突然且又如此短暂?因为刘备太苦逼了,好不容易“熬”出头,不用看人眼色,终于可以打一场硬仗、大仗,焉能安居于锦官升平?可惜,文不听诸葛谏,武不用赵云先,最终强吞下大败的苦果,一夜回到解放前。

刘备可谓励志人生,除贼扶汉的口号喊了一辈子,积累了大量人气和粉丝,他活得太累了,却特喜欢当大V的赶脚,“装逼”堪称一流,但是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不屈不挠的精神值得学习。

成也关张,败也关张。得因仁义,失亦仁义。所以,天地之间任何事物皆有其利弊两面,扬其长,避其短,是为智。刘备之谋不如曹操,略不及孙权,惟其得诸葛是为运,然诸葛却不得其时,故败也。

07

关羽(?—220年),字云长,山西运城人,三国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曾被曹操生擒,有“万人敌”之称。赤壁之战后关羽守荆州。北伐擒于禁、斩庞德,后因吕蒙偷袭兵败被杀。关羽死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崇为“武圣”。

三国第一名将我认为是吕布,而非关羽,所谓“马中赤兔,人中吕布”,但恰恰是赤兔马给了吕布“三姓家奴”的恶名,以至于即使杀了恶霸董卓,也被人认为是忘恩负义。

后来被曹操攻徐州后所杀。反观关羽,那简直是天壤之别,同样兵败被困,却被曹操奉为上宾,但是后来吕蒙偷袭荆州得手后杀了关羽。其实从这一点上来看,两者的结局倒是有相似之处。

也许把关羽和吕布放在一起相提并论,或许要招骂,然关羽投降曹操就可封侯拜将,吕布就只能惨死白门楼?

关羽之所以一直被后世所尊崇,不外乎忠义。这是统治阶级所需要和倡导的,当然要大肆鼓吹。但是事实上关羽并没有那么神勇。“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那是罗贯中杜撰的,其实华雄是孙坚干掉的。

在东汉末年名将辈出的时代,关羽其实是后来居上的,直至攻樊城、擒于禁时才“声震华夏”。但恰是这一仗,丢掉了荆州,自己也兵败身死。与其说关羽忠勇可嘉,不如说是擅离职守坏了蜀汉的战略大计。当然究竟是刘备默许,还是关羽好战,这就很难说了。

吕布则不然,早年就凭一杆方天画戟名动天下,虎牢关以一敌三,辕门射戟等等,无不彰显了一名悍将的风采。然而,秉性纯善甚至有些孩子气的他不听陈宫所言,没有什么进取之心,而且还中了曹操的反间计。

但是他就是一个将才啊,那么这就是他的错?与其说他忘恩负义,不如说丁原、董卓包括王允皆是在利用他。乱世称雄,无一不是靠实力和狠辣,但是吕布就偏偏落下了一个坏名声。我想这还是因为他没能跟对主子,或是不能稳据一方有关吧。

08

关羽和吕布都是傲骄之人,但关羽是傲的看不起人。刘备平定汉中称王后封了四个正将军(并没有五虎上将,赵云不在其列):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关羽就看不起马超,觉得他年纪轻轻就敢跟他平起平坐,他很不服,希望跟马超干一仗。

结果是诸葛亮来信安抚,称其为“美髯公”,才缓和了关羽的怒气。吕蒙袭荆州前,孙权本希望和关羽结亲,但是关羽却说,“虎女焉能嫁犬子”。我都怀疑孙权是不是因为气不过才狠下心来,同意吕蒙背盟干掉关羽的。

吕布则相反,他虽骁勇却能尊重陈宫,最主要的是喜好和平,尤其爱上了貂蝉之后,就希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过日子,可惜他生错了时候,你不进取,别人却都等着封侯拜将呢,所以竟然是被属下背叛绑送给了曹操,这不得不说是很憋屈的。

若是两军对阵的话,曹公能否必胜吕布真还是个未知数。别忘了,昔日曹操可是吕布的手下败将。但是,最终刘备的一句话(“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送了吕布的命,可悲的是吕布死前还希望可以在曹操手下做一员大将(“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可惜,愿望是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吕布杀董卓可以说开启了群雄纷争的时代,而关羽丢荆州则奠定了三国相持的局面。也许,两人作为同一时代的名将,若地下有知的话,也是可以惺惺相惜,或聊聊的。

09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孙坚之子,孙策之弟。浙江富阳人,东吴的建立者。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联盟,赤壁之战击败曹操。222年,被封为吴王,后称帝,大力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晚年在储君问题上反复无常,引致朝局不稳。谥大皇帝。

孙权是典型的富二代,本来三国根本没他什么事,却因孙策的早夭意外的挑起家国的重担。但他却有雄才大略,鼎立江东熬死了曹、刘,自己还能继续独霸一方。

依靠其父兄打下的江山,虽年轻气盛,但是胸有良谋且特别能沉得住气,尤其是知人善任,堪称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不像很多富二代只知坐享其成甚至败家。

以前我读三国的历史,总是会不自觉的忽略孙权的存在,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越来越佩服他。江东集团屡遭险境,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而且孙权一直没能掌握实权,尤其是军事实权,但是他却能一直玩得转,并且总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付诸执行。不得不说,如果不是偏安江南的话,也许真正能改写历史的应该是孙权。

孙权可谓谋略人生,能忍能扛,慧眼识珠,抓大放小充分授权,只要能够保住江东和自己的领导地位,他可以一会曹贼一会曹公,不计个人荣辱力保大局,颇具一个大政治家的智慧。

成也周瑜,败也周瑜。得因俊才,失亦俊才。东吴自孙坚始,孙策,周瑜,鲁肃,吕蒙,无一不是英年早逝。再者,自古偏安江南难成霸业。故,孙权能寿终正寝,是为福也。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国名将,安徽巢湖人。有姿貌,精音律,英勇善战。少与孙策交好,后平定江东。208年,周瑜率军赤壁大败曹操,奠定三分天下的雏形。后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三国志》评价:“性度恢廓”、“实奇才也”。

赤壁战败后,曹操于建安十五年(211年)掉头西征,击破关中马超、韩遂等部。夏侯渊接着消灭了宋建等割据势力,将凉州(又称雍凉,西北首府,今甘肃武威)纳入魏的势力范围之内。此后曹操又数次南下,孙权亦曾数次北上,双方均未获得大的进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刘备称王之后,关羽攻打襄樊,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樊城,许昌以南纷纷响应关羽。但不久,徐晃击退关羽。曹操又采纳司马懿的建议,派人劝说孙权合攻关羽,孙权大将吕蒙设计偷袭荆州,杀关羽,至此荆州大部落入孙权之手。

10

东汉末年的荆州主要有八个郡(襄阳、南阳、南郡、江夏、长沙、零陵、武陵、桂阳),赤壁之战后,由曹,孙,刘三家瓜分:曹操虽败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郡;而刘备占了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零陵、武陵和桂阳。

周瑜死后,东吴的鲁肃基于战略考虑,他竭力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则让刘备充当抗曹的战略前哨,二则以此向刘备表示友好。所以“借荆州”其实只是借了荆州的南郡以及零陵、桂阳两郡,而孙权则收回了长沙郡。

之后数年,刘备攻占巴蜀,孙权就派人再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与此同时,曹操击败以马超、韩遂为首的关中联军,进而攻占张鲁的汉中。刘备益州吃紧,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不愿强攻,于是两家又重新划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

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主要是后期鲁肃与诸葛亮谈判的结果)。

刘备进取汉中以后,孙权再次想“要回”荆州,因为刘备正日渐强大。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长江上中游,还能向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但鲁肃又死了,吕蒙代替其职位。如果说鲁肃是联刘派,那么吕蒙则是坚决的反刘派。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 破黄祖、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

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不久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能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说的就是吕蒙的事儿。

11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放弃阳平关,南渡沔水,于定军山扎营,夏侯渊率军前来争取定军山,被黄忠所杀。曹、刘汉中之战进入拉锯。

驻守荆州的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襄樊,击败曹魏大将曹仁并乘机围困襄阳,曹操只得抽调兵力去解襄樊之围,其中包括于禁所率七军、徐晃军团、张辽军团等。关羽巧妙利用汉水暴涨的时机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打的曹操差点打算迁都。

最后,曹操打败撤出汉中,但在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之下,曹操又联合东吴孙权,让孙权乘机偷袭关羽,而此时荆州后方空虚,给了吕蒙以可乘之机。最终关羽败走麦城,丢掉了荆州这个战略要地。

所以,实际上,并无“借荆州”这一说,一定要说借的话,实际是借南郡。因为荆州本来是刘表的,曹操来攻打,其子刘琮投降,荆州本来归了曹操,但是赤壁之战一把火孙刘联军打得曹操北返了。所以,说到底荆州就成了谁有实力谁据之的局面。

12

荆州这样一个“天下之腹”的水陆要冲,自然谁都想占有。之所以“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还是因为赤壁之战当中孙权和周瑜是攻坚主力,刘备和诸葛亮只是敲了敲边鼓,所以战胜后似乎孙权的回报与刘备的“不劳而获”不太对等,这才有了刘备的老赖形象。

但是,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史书记载是这样的:208年12月,周瑜率领的大军于赤壁击败曹操,又逆江西进,占领沿江各重要城市(包括夷陵),包围江陵,与曹仁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刘备趁江陵大战,周瑜无暇南顾之机,率部南下抢占了四郡地盘。

209年12月,曹仁放弃江陵北撤,周瑜占领荆州要塞江陵。孙权任命周瑜为代理南郡太守(治江陵),程普为代理江夏太守。同月,刘琦死,刘备为荆州牧。周瑜将南郡的南岸地盘分给刘备,刘备在油口建立了公安城,作为自己的治所。

210年12月,孙权嫁妹后,刘备冒着生命危险去见孙权,要求管理(借)荆州。周瑜则建议趁此机会扣留刘备,以绝后患。同月,周瑜病死。孙权命程普代理南郡太守,鲁肃接管周瑜的部队,负责整个荆州地区。

亲蜀汉的鲁肃接任,还是劝孙权将荆州继续“借”给刘备,孙权同意了。同月,程普从江陵退至江夏,鲁肃退至陆口,将自公安以西的荆州长江沿岸的全部重要地区(包括江陵至夷陵一线)移交给了刘备。

可以这么说,作为战略要地的荆州,其实重点就是江陵地区,荆州名士蒯越曾建议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因此,占据江陵在当时对于孙吴具有以下战略意义: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江汉地区,威慑曹操的中原;可以全据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东吴地区的安全;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然而,赤壁之战后又与曹仁拉锯近一年的周瑜,在拿下江陵之后却病死了!

而这时的刘备已经夺了南方四郡。但是,最终刘备也占据了江陵,也许是以长沙郡作为交换,或者是周瑜死后鲁肃力劝孙权的结果,总之刘备据有了荆州大部,后又占了益州、汉中,这就一下做大了。刘备超越曹操,成为孙权的心腹之患。

13

我想,如果周瑜不病死,可能根本不会有“借荆州”这种事了,甚至刘备连一个郡也得不到,因为周瑜若能坐稳荆州,巩固江陵,再攻下襄樊的话,他完全就可以向北继续攻打曹操,向西自己去图益州了。

然而,这就是历史的玄妙,周瑜身死鲁肃取而代之,而鲁肃并非一名杰出的军事家,他虽然具有深邃的战略眼光,但是似乎少了些攻城拔寨的豪气。当然,他的目标也不是偏安一隅。在他早年和孙权见面后,就提出“鼎足江东,以观天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可谓不谋而合。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鲁肃一再主张和刘备联合。在那个时候,也许也只有联刘才可能与曹操对抗,单靠孙吴自己是不行的。但是他仍主持由刘备手中争取到了荆州三郡(实际上是鲁肃单刀赴会要回了荆州,不是关羽),争三郡成功了,而且孙刘联盟也没有破裂,这也显示了他的外交能力。

但是鲁肃没两年也死了!之后吕蒙则直截了当的偷袭了荆州,直接造成了孙刘联盟的破裂。鲁肃如果还活着,他有可能反对偷袭荆州。因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从长远利益看,偷袭对东吴也并不真正有利,如果刘备过分削弱,唇亡齿寒,“以图天下”的战略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所以,一个小小的荆州不是目标,它恰是几代人为了长远的战略而费尽心血的博弈场,从周瑜,鲁肃,到战败被杀的关羽,以及后来也同样早死的吕蒙。乃至于,发动夷陵大战后也力竭身死的刘备,都是为了荆州啊!

但是,细细想来,一城一地的得失果真是这么关乎生死命运吗?可能也不是,还是三国那个波云诡谲的时势,让这些个英雄在荆州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上陆续粉墨登场,前赴后继吧?!

14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称帝,建都洛阳。东汉灭亡。

黄初二年(221年),刘备为了延续汉朝、“兴复汉室”,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刘备为报孙权夺荆州、杀关羽之仇,在称帝后不久,就率数万大军东讨孙权。222年,被陆逊大败于夷陵,蜀汉遭受重创,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

孙权于222年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元年,史称“东吴”。后又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自此三国正式鼎立。

历数三国时期几次大的战争,尤其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吴国对蜀国,往往取得胜利;蜀国对魏国,往往取得胜利;魏国对吴国,往往取得胜利。一言以蔽之,魏蜀吴三方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实力相对均衡,谁发动战争谁失败,且往往都是以弱胜强,这可算是一条定律。

而襄樊之战,恰是最好的范例。下面详细来讲一讲。

15

襄樊之战,亦称关羽北伐或荆州争夺战,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的一次重要战役。

此战中,关羽先是围困襄阳、樊城。于禁前来救援樊城,却遭遇了“汉水泛溢”,发生了水淹七军。关羽趁机乘船进攻,俘获于禁等人,重创曹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

襄樊之战,使得曹魏、蜀汉的实力受损,尤其是蜀汉,不但损兵折将、还丢失荆州,成为三国形势的重要转折点。此战还导致蜀汉与东吴十余年的同盟关系被打破、反目成仇,最后爆发夷陵之战。

从战术上讲,关羽北袭樊城围攻襄阳,也许是配合了刘备的关中之战,似乎也符合了诸葛亮当年“隆中对”里定下的“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一战略构想。

但是,前提是,一,待天下有变;二,蜀汉自足自立。那么我们看看,当时的政治格局和三方势力是怎样的呢?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着手内部治理和解决西北问题。足可见赤壁之败,曹操元气并未大伤,并仍然掌握着政治上的主动。

而刘备自入川到夺取汉中则连年在打仗,并没有得到相对充足的休整。而关羽在镇守荆州这数年里,几乎没有战争,与各方可以说相安无事。

可以说关羽有点憋得慌,但是除了马良没有几个得力的文臣武将了,自保有余出战则危险。而孙吴在西击合肥失败后也在养精蓄锐,静待时机,尤其是在吕蒙接掌帅位之后已是蠢蠢欲动。

最关键的还是刘备,诸葛亮说的“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这个将军指刘备,出于秦川,应该是指攻向长安?还是夺取汉中?

关羽北攻襄樊,可能以为刘备夺得汉中之后,乘势直下长安,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夺得汉中后刘备没有接着打,而是回成都进位“汉中王”去了(也该歇歇了)。这就造成了关羽孤军深入的态势,并且一打就不可收拾,在政治和军事上既孤立了自己,也使荆州成为危城。

即使如此,刘备那时可以派谨慎持重的赵云,勇猛异常的张飞,亦或是诸葛亮本人去支援荆州,但遗憾的是没有。

当然,可能性有两种:一是刘备深信关羽能胜,因为关羽先期打的确实捷报频传;二是关羽的自傲可能没有料想到吕蒙的偷袭,后期败的也很快,刘备即使想救援也来不及了。最终关羽兵败被杀。

16

襄樊之战,不能否认关羽的狂傲和大意是军事上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久攻襄阳不下可以撤军,但是关羽一意孤行,在荆州后方已然危险的情势下孤注一掷,并且之前还大大的羞辱了孙权一番。

但归根结底,还是刘备权欲日盛,能用诸葛之策,却在执行上大打了折扣,并且未能一直重用赵云为大将,接二连三的政治失策,直至刚愎自用到自己发动夷陵之战也战败身死,所以可以这么说,关羽的忠勇成就了刘备人生的巅峰,但某种意义上也断送了蜀汉的未来。

但是可悲的是,刘备后来也同样藐视陆逊,这与关羽藐视吕蒙何其相像?所以,往小了说,轻敌,往大了说,这哥俩都是败在了自己的刚愎自用上了,为何这么自以为是?还是缺少对敌方政治实力的了解和对时局敏锐的洞察。换言之,缺了点格局。

至于孙吴是否背盟,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自古以来乱世称雄,都是各凭实力,“兵者,诡道也”,也许在军事上可以靠计策占有一城一地,但是,真正的诡道其实是政治的博弈,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孙权可谓一流的政治家,他在这方面玩的是最溜的,无论对内对外,只要能够保住东吴的利益和自家的权位,拿回本来就属于自己的荆州,也许也不算什么。杀了关羽,也算报了羞辱之仇。

但是,孙权对于政治态势他还是很清醒的,不仅将关羽的人头送到许昌,且在之后刘备夷陵战败后还将缴获的武器辎重等全部还给了诸葛亮,由此可见,孙权的想法是结盟没问题,但是我也不能让你做大,从这一点而言,识人善任长于权衡时势的孙权在政治气量和谋略上略胜刘备一筹。

赤壁之战荆州被“三分”是前奏,“襄樊之战”才是大戏,真正决定了三国后来数十年的发展和格局,而后来的夷陵之战则是尾声,至此,“三国”开启了孙权独霸一方,而诸葛亮与司马懿角逐中原的“后三国”时代。

17

一部《三国演义》不过告诉我们要忍天下难忍之事,容天下难容之人。终而胸有激雷却面若平湖,腹有良谋但厚黑天下者,方可成就大事。

可是“三国”之所以被后人一再的提起与追忆,正所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然而,世人却往往大多受了罗贯中的影响,缘何?天道无常,人心难测。可是最复杂的人心却也是根植于最本质的人性,真正的强者又何需埋汰别人或是自戕?

历史如人生,而人生如戏,作家写得好,演员演的好,却都不如看官看的真,还是借用曹孟德的一句话吧:“昨日你们看错了我曹操,今日又看错了。可我还是我,我从来不怕别人看错我。”或一如刘皇叔纵其一生屡战屡败,亦还要屡败屡战。也不失为一种活法。

在三国那个纷乱的时代,也许很多人关注的都是曹、刘这些乱世英雄。他们或以武力,或以权谋起家、征战夺得一片天下。或者是诸葛亮这样的,当然我亦敬重。然而,我也会去关心那些更容易被人们诟病、忽略的人物。诸如吕布、荀彧。

吕布只因“背叛”了丁原、杀害了董卓,就被后世骂了千年,这是不公平的。乱世争雄,哪个又比哪个干净?谁又是能靠道德文章可以取天下的?所以,很可笑。唯有貂蝉是懂吕布的,很多对其口诛笔伐之人,实际上是不如一届女流。不外乎,“胜者王侯败者贼”。

讲道德之人也有,就是荀彧。作为荀子的后人,心系大汉忠君为国,在竭力辅佐曹操的同时,坚守着信仰与底线。然而自己却越来越进退失据,最终自尽。

故而古往今来的是非忠奸,不过是后人胡乱的评说。黄沙埋尽王侯,皆付东流。或者说,数千年来这世道本就是一个黑白颠倒的存在。如荀彧,最后无奈的选择死亡,岂不惜哉?不痛哉?

细读历史,诸如邦、秀、备,甚而唐宗宋祖又何足道哉?!在我眼中皆草莽流氓,悖祖忘宗之辈,然而却能指点江山。而又如项、曹、王这样的大智大勇者,却不能在主流价值观中发扬光大,只能被供在殿堂里让后人瞻仰和怀念。

迄今,我们实际上干的还都是那群流氓的勾当,并以此为傲,崇尚这样的价值逻辑,并自诩为成功者。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到底是自己搬起石头回过头来,砸了自己的脚,也未可知。“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张锋编撰 己亥春写于启东翠彧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