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墟里\乳糖不耐受是「神話」嗎?\葉 歌

 youxianlaozhe 2019-06-18

  西方學者、媒體常提到亞裔、非裔人口中普遍存在「乳糖不耐受」現象。他們稱,因為基因,這些人種缺乏能消化牛奶乳糖的一種酶。所以,除非牛奶經過發酵、凝結,做成了酸奶、奶酪,否則他們食用乳製品後就會發生腹脹、腹瀉、不消化等不適情況。

  最近邀請美國密西根大學的歷史教授來校講學。她的研究發現,藥書、食譜、詩集之類的中國歷史典籍中,有關食用、藥用牛奶等乳製品的例子很多。唐代孫思邈的《千金方》記錄用於治療酗酒、腹瀉、乏力和產婦調養等各種需求的藥方,推介乳製品不遺餘力。明代食譜中也發現製作奶酪、乳扇的方子。她因此質疑西方流行的亞非人種乳糖不耐受的「常識」,認為此說植根於上世紀六十年代不嚴謹的科學實驗,過於簡單粗暴,且有「種族主義」之嫌。

  她說,中國人在十九世紀以前廣泛食用奶製品。近代由於人口膨脹,耕地緊張,大部分地區才不再大規模放牧。而現代的乳糖不耐受很多情況下可以歸因於其他因素,如食物脂肪含量過高,食品搭配有問題,而且乳糖不耐受的症狀也遠不像人們說的那麼誇張。還有,亞、非、歐、美、澳洲的牛品種不同,產的奶也大有區別。有些人無法消化美洲、澳洲的牛奶,食用亞洲、非洲的牛奶則沒有問題。即便某些人如果真缺乏消化乳糖的酶,他們每天吃飯時喝一杯牛奶也沒有不良反應。

  儘管這位教授的學說有待進一步考證,「中國人都乳糖不耐受」的說法是該畫個問號。把乳糖不耐受歸咎於一種基因、幾個種族,難免以偏概全。我不由想到,美國人的「食物過敏」層出不窮,從花生、堅果、雞蛋過敏,到近年流行的「麥麩過敏」,不知其中又有多少水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