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牌!全国首个以学科命名的书院——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成立!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6-18

这里是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

这里为学生

打开一扇通往认知和思考的窗户

这里帮助学生

在无限天地中涵养和树立人格

激发和引导学生用哲学的智慧和思辨精神

多方位、多视角、跨学科地

审视和对待自己所学专业

今天

陕西师范大学第一个书院

全国首个以学科命名的书院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

揭牌仪式暨一流本科建设高端论坛 

在长安校区隆重举行

书院揭牌

游旭群校长 致辞

游旭群校长在致辞中说,哲学学科是陕西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一直以来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十分良好的声誉。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哲学优势学科方向带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宗教学、美学等学科方向相互支撑、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关学与宋明理学等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哲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

他指出,成立哲学书院,就是要依托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的优秀资源,充分发挥哲学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从而通过书院建设更好地为学校各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助力。

游旭群校长代表学校提出三点希望:

第一,哲学书院要从师大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中国高校书院的特色之路。哲学书院的建设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优势,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营造既有历史沉淀又独具特色的哲学书院文化。

第二,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极开展自由探索,为全校教育教学改革做出示范。书院在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要锐意改革,不断创新,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养成教育相结合、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跨学科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全新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班级关系和院系关系,从而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起着领跑和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要抓住机遇,总结经验,产出一批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成果。书院要抓住发展机遇,将理念和措施转化为成果,在书院的建设过程中,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教师,形成自己的优秀教学团队,集中力量建成一批精品课程,一批优质教材,一批教学改革项目,一批教学成果奖励。


党怀兴副校长 主持揭牌仪式

党怀兴副校长表示,今天的揭牌仪式开启了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发展和建设的新时代、新征程。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科有着6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优良传统,一代代领导和老师们上承关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优秀传统和滋养,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我们坚信,在学校各部门、校内外兄弟院系和各位专家的关心扶持下,哲学书院师生共同努力,书院的各项事业一定能日新月异、蒸蒸日上。

游旭群校长为哲学书院院长韩震教授 颁发聘书

游旭群校长为哲学书院顾问 颁发聘书

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袁祖社 介绍书院筹备过程

袁祖社教授介绍了书院筹备过程,他谈道,哲学书院立足教育部关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区建设的最新指导意见和精神,以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哲学通识核心课程”和“哲学+”专业为载体,以“学科交叉”为导向,以文化传承为灵魂,努力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家国情怀、世界胸襟的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不断提升学校和哲学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哲学书院每年面向全校非哲学专业本科生选拔100人左右的学生进入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哲学通识核心课程的学习。目前首届学生的招生工作已经完成,来自18个学院112名学生正式进入到书院学习。他表示,哲学书院将为学校一流本科教育模式的改革作出贡献。  

哲学书院院长 韩震教授 致辞

韩震院长在致辞中说,哲学要真正发挥作用,不在于培养多少以哲学研究为职业的哲学家或哲学工作者,而在于让其他专业的人尽可能地多学点哲学,接受某些必要的哲学训练——掌握了哲学智慧和视野的各行各业的人才,会真正把人的主体性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学习哲学是在思维层次、思想方法上解决问题,可以让人在素养上获得真正提高,获取人最根本的能力——思维能力。“今天,陕西师范大学成立哲学书院,希望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起一定的作用,我愿在这个过程当中尽我的绵薄之力!”他说。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 张学广教授 致辞

张学广教授在致辞中说,马克思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应当“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陕师大的哲学学科具有长期而良好的历史传承,一直在西北地区起着领头作用。今天成立哲学书院,我们不仅能见证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事件,也是一次颇有教益的学习机会。


哲学书院首届学生代表、文学院2017级学生 袁子墨

袁子墨同学在发言中说到,哲学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可以让我们与众多良师益友细究天人之理;科学的教育模式,选课制、小组制和导师制,能让我们更好地进入哲学的殿堂;先进的学习平台,让我们有幸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眺望哲学未来的新曙光。

★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

书院介绍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书院(Philosophy College)是学校设置的独立实体性教学机构,相当于一个二级学院,是学校为加快推进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借鉴国内外高校书院制建设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哲学学科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而打造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是全国首个以学科命名的书院。书院首任院长由全国知名哲学家、教育家韩震教授担任。

特色理念

对标“双一流”与“新文科”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书院文化和核心通识课程群。重专业融通与综合素质培养,重理性精神与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重开放性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规训,重优良心智与健全人格养成,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助力。

核心目标

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书院文化和核心课程群,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认知和思考的窗户,帮助学生用严格的理性和批判精神,在宽广视野中反思和坚守自我、在无限天地中涵养和树立人格,激发和引导学生用哲学的智慧和思辨精神,多方位、多视角、跨学科地审视和对待自己所学专业,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各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助力。

学生管理模式

每一个被选拔进书院的学生都有双重身份,既是书院的学生,也是所在专业学院的学生。在管理上,学生学籍仍由所在专业学院管理,书院的学生组织生活仍属于专业学院,毕业资格仍由原学院负责审核。哲学书院负责书院课程的教学组织、学业考核和与书院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

哲学书院特色文化

1

以经典阅读为核心的哲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群

哲学书院将提供“经典哲学智慧、伦理与政治生活、科学与宗教世界、逻辑与批判性思维、古典语言与文明”五大模块共24门通识核心课程,每学期开设12门课程(第一年每学期开设6门课程)。书院加盟学生将接受系统的哲学通识课程教育,通过健全心性修养、优良德性养成和卓越思维训练,形成特定的哲学态度和气质,成为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思辨型人才,拓展和提升在原有专业的发展空间与层次。

2

形式多样、创新的教学模式

书院推行“小班教学+小组研讨”的教学形式,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每个课程小班不超过30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每个学习小组不超过15人,由哲学学科的青年教师和优秀博硕生担任课程助教,力图通过自主性研读,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担当、勇于创新的能力。

同时,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同学,书院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书院内开辟经典读书会、学术沙龙、演讲、阅读行动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采取“形式教育+非形式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力图通过更多的非形式教育,真正起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起到健全学生的人格与心智的作用,助力学生成长。

3

全程全员导师制

在书院的生活中,每一位学生都有四个导师陪伴着自己的成长:

一是专业导师,主要是基于书院核心课程群建立起的导师团队,负责该专业方向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讲授以及第二课堂的组织开展。

二是常任导师,常驻书院办公,统筹教务学务,第一时间一对一解答你的疑问。

三是课外导师,不定期为学生开展系列讲座课程,并广泛参与第二课堂的拓展,并对学生科研实践和生涯规划提供支持。

四是助理导师,辅助专业导师、常任导师开展工作,他既是老师,也是朋友。

4

促进人才培养的奖助研修体系

哲学书院建立了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奖助研修体系。学生经申请并通过评审,将获得书院单独设立的奖学金和科研项目支持。书院还积极拓展海外学习交流项目,每年将选拔并资助5-10名优秀学生赴牛津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书院参加暑期班学习、夏令营活动等海外学习交流活动。

既滋兰之九畹兮  又树蕙之百亩

哲学书院将秉承

陕西师范大学七十余年积淀的文化传统

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担当 

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砥砺前行

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贡献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