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中国通史文字版:15七国争霸

 浪子曾兄 2019-06-19

第十五集 七国争霸

两千多年前,中华文明走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转折点,春秋末期,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地位早已丧失殆尽,各诸侯国之间大大加快了以强并弱的步伐进入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分纷纷进行变法改制,追求采用富国强兵之策并先后称王,意图“ 兼并天下平一宇内 ”,众多诸侯国争相称霸的格局,向七雄并立一决雌雄的局面发展转变,群雄逐鹿中原,战事不断,“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险恶局势使各国常常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战国的历史是一段比拼国力和经济军事的历史,其间又有策士游击穿行,纵横捭阖,展现了一幅风云诡谲的历史画卷。
战国时代战火笼罩着中原大地,春秋以来数百年的的相互征战,大多数诸侯国已被蚕食分解,逐渐消失在兼并战争的硝烟中,脱颖而出的是当时七个最为强大的国家,史称战国七雄。春秋时期最强大的晋国分裂为【魏、赵、韩】三个国家。魏国在战国初年,国势最为强盛,依靠强悍的【武卒】,一举成为战国时代的第一位霸主;齐国也是春秋时的强国,濒临海滨,物产丰富,田氏代齐之后,又加强了对鲁、卫等国的侵夺,疆域进一步扩大;春秋时期另一个唯一能和晋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楚国进入战国之后依然不断开疆拓土疆域为各国之冠;燕国在七雄之中实力最弱,但因地处北方,非四战之地,所受的冲击较小,但也在东北开疆拓土;韩国在三晋中国势最弱,但占据中原膏腴之地,经济发达,在灭掉郑国之后,实力更有所加强;长期与游牧民族对抗的赵国,【胡服骑射】后兼并了北方的代国,大大扩充了版图;僻处西陲的秦国,再经过二百多年的浴血奋战后终于彻底征服了周边剽悍的游牧民族统一了西北高原。就在七雄获得部分兼并胜利而使得疆域不断扩大的时候,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往那种贵族交战点到为止,揖让有礼的情况不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殚精竭虑取而代之的有生力量,于是平民也开始被征发入伍,人数多寡也成了最基本的致胜因素,为此各国都建立了数以十万甚至百万的庞大军队。
陈相灵(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教授):也就是说到了春秋以后,我们说铁器发明了,铁器有了以后,人就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有了更多的土地之后,周王室我就可以不听你的招呼了,过去我是用什么控制呢,我用土地来控制,现在没法去控制了,所以说诸侯之间的战争就爆发了,爆发之后,随着战争的爆发,又需要更多的士兵,这就促进了军队兵员的发展。
邵蓓:战国时期它实行的是一个,因为【有了户籍制度】,按户征兵,所以就是说征兵的范围已经就是,男子在户籍的一般来说十五到六十岁都要去征发兵役。
旁白:西周春秋时期,贵族喜欢随葬车马,在全国发现过很多贵族的车马坑,随贵族地位的高低而规模不同。因为战车是当时最主要的战争工具,战车的数量是国力的评价标准,战国时代,为了机动灵活,战车也经过改造,规矩缩小,车辀减短,驾车的马也披上了甲片,防护更加严密,车兵是春秋时期,各国军事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战国时期车兵依然存在,但其重要性相对下降,逐步让位于步兵和骑兵,步兵在各国军事力量构成中的地位发生着重大变化,早先步兵都是跟在战车后面,辅助攻击以及提供后勤的,但在春秋时期晋国因为在与戎狄作战的过程中,发现步兵比车兵灵活,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专门步兵队伍,被称为【行】,但在那时,步兵依旧还是点缀,随着战争规模扩大,普通百姓成为【编户齐民】,到年龄就征发入伍,对于他们来说驾驶战车这项复杂的技能,一时之间难以掌握,加上战争开始采取诡道场所,也从广阔的平原,迅速扩展到山林、江河和险要之地,车兵在山林之地远没有步兵的机动灵活,极易受地形限制,而步兵普遍装备的具有远射能力的强弓劲弩,能在远距离短时间内排列整齐的车阵,射得阵型大乱,到春秋晚期尤其是战国时期,各国新组建的成建制地独立步兵,已成为当时作战的重要力量,不仅如此,战国时期各国都在边境,和交通要道上建立边塞,利用山水之险,赢得作战之利,而不像以往那样在平原广隰(xí)对面决战,因此笨重的战车逐步退出战场。
陈相灵:中国步兵开始慢慢地开始发展壮大。而车兵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之后,到了战国就开始什么兴起了,骑兵开始兴起了,特别是游牧部落,他有了骑兵,那么步兵跟骑兵作战的话,他又不占据优势。

旁白:战争对速度和灵活的需要,刺激了骑兵的兴起,骑兵的兴起反过来促进了速度和灵活性的发展,马是很早就被驯服的骑乘工具,在战国时代中国北方生活着的游牧民族,已经骑射精湛行动轻捷便利,与多个少数民族接壤的赵国,备受胡骑侵扰之苦,赵国虽然武器精良,但是笨拙的战车和迟缓的步兵,在来如飞鸟去如绝弦的胡骑面前只能是挨打的靶子。
早期中原人不会骑马,马只是用来驾车。在春秋末年开始有人骑马,但在马上骑乘自如地打仗,这技巧还没有掌握,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痛定思痛,下令【胡服骑射】,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朝野一片哗然,保守派大臣竭力反对,武灵王不为所动,劝服反对派首领公子成,让他和自己一起,穿上短衣紧袖的胡服上朝,【自上而下推广胡服骑射】。赵国很快训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到处扩张,同时收编了北方游牧民族林胡和楼烦的骑兵,战斗力得到了大大加强,一跃而为战国时代仅次于秦国的强国,由此可见在那时谁能掌握强大的骑兵谁就能在争霸战中崭露头角,战国时期,骑兵虽然最初是与兵车混合编制但很快就发展成为单独部队,与步兵协同作战,于是,大规模的步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代替了春秋时代,以车兵为主的冲击战,因为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机动能力在中原地区各国骑兵部队很快成为了战争中的主力兵种,成为决定战争时的关键力量。此后车、步、骑三种兵种的配合使用成为中国整个冷兵器时代兵种配合的基本形式。
陈相灵:那么步兵也好、骑兵也好,虽然是不同的兵种,但他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的机动性变得强大了,虽然步兵他的行进速度可能要慢,但是他要是跑起来,机动起来还是很容易的,这就是我们说,中国战争形态的转化,就是由过去的战车,列阵而战转向了野战,向野战这个方向去发展。
旁白:虽然北方产战马,但铜矿资源却是南方丰富,楚国的繁阳,是著名的铜矿产地,春秋时的《曾伯簠(fû)》和《晋姜鼎》中,都提到征讨南方夺取繁阳产的铜矿资源。
这里是湖北省大冶市的铜绿山,中国著名的铜矿产地之一,曾隶属战国时期的楚国境内,是战国时期,楚国最大的铜矿开采地,在持续了三十多个世纪开采后,今天的人们在这里建立起了现代化的采炼厂,期间虽然历经多个朝代更迭,但这了作为一个重要的采炼基地的属性,却从未改变。
陈树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现在正带领考古队在这里就春秋到战国时期,冶炼技术转变课题的研究,进行考古发掘,数千年来,铁、铜等金属矿藏,一直是所有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拥有丰富矿藏和先进的冶炼技术就意味着有可能成为雄霸一方的超级大国战国时期,冶炼技术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楚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在过去的十年间,考古队在铜绿山,已经发现七处古代冶铜遗址,但是铁的冶炼遗址,却一直没有找到。
陈树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楚国最早的铁器是什么时候我们一直没有找到冶炼厂,早期的冶铁是我们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团,铜绿山从目前来说,我们一段段在发现,一段段在填补,你比方说这一片的话,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汉代的冶炼厂,西汉的冶炼厂,我们过去前几十年,没有发现这个西汉的冶铜厂,那么这个地域来说,就填补了很大的空白。
旁白:这是湖北省博物馆的文保工作人员正在修复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铁成分的增多让它的锈蚀程度比同期其他青铜器更加严重,早在商代当时的人们已经知道,铁比铜质地坚韧,性能更为优良,但那时还没有掌握冶铁技术,基本上都是在铜兵器的刃口上镶嵌陨铁?西周时开始出现冶铁,但质量不高,战国时期是青铜兵器与铁兵器并存的时代,当时各国都已经有了重要的冶铁手工业地点,铁被发现后,古人开始扩大炼炉,加强鼓风设备,提高冶炼技术,并发明了 渗碳制钢的技术,战国后期冶铁技术的长足发展,让武器也不断升级,大量钢铁兵器应运而生,手持的戈、矛、剑、戟等兵器装备,质地因而变得锋利坚韧,杀伤力大大提高,在那段战火纷飞的时期,军事力量薄弱却拥有先进的技术,与庞大的矿产资源的国家,往往是被七雄兼并的首选(^怀璧其罪……)

上世纪60年代在湖北江陵望山曾出土一柄越王勾践剑,墓主是楚国一位下大夫,经过现代冶炼专家的分析,此剑铸造工艺非常高超,战国时期吴越的铸剑技术冠绝一时,越国却为楚国所灭,而越国先进的铸造技术,让楚国的兵器在那段时期发生了质的改变。今天的考古发掘证明,除了手持兵器外,战国时期的铜弩机在结构原理上制作技巧上都很成熟,韩国的强弓劲弩更是天下闻名,史书上记载韩国制造的弓弩能射到六百步之外,在武器快速发展的同时防御装备也在不断进步,齐国的冶炼技术也非常高超,甲胄之坚固名闻天下,这件出土于山东临淄的铁质甲胄虽然已经锈蚀成一个整体无法分离,但通过复原可以看出当时的甲胄设计非常合理,它可以将军人身体的大部分部位保护起来武器的革新需求,也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和发明家,在墨子家乡,山东滕州的墨子纪念馆里,陈列着墨子的发明创造,有很多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军队人数的增多兵员的变化和武器防具的进步,让战争变得更为残酷,也让指挥战斗日益成为一门艺术,兵家(春秋法家battle,兵家战国上线)在战国时期得到长足的发展(这集词汇量稍微有点匮乏....长足发展第二次)军事学成为战国时代发展最快的学问之一。
邵蓓:战国之所以叫战国,它的典型特点就是以战争为主,战争的目的就是要取胜,因为要取胜就是,不可避免的就催生各种战术战法,就是本身它是一种【军事思想极大发展的一个时代】
旁白:优秀的将帅在战场上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陈相灵(^第十五集了!第一次介绍我们陈教授啊)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自从成为一名职业军人之后就一直研究被世人誉为中国兵家宝典的《孙子兵法》,两千五百年前成书的《孙子兵法》,不仅被中国历代军事学家和军事指挥人员奉为圭臬,更是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广为流传,在美国的西点军校,甚至被定位战争哲学。
陈相灵:《孙子兵法》它主要是战争哲学,作为孙子的出发点我们怎么样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战场效果,因此他就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一个思想,那么其他的像用兵思想,“虚和实,奇和正”啊等等,都可以来指导我们今天的战争。
旁白: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都是当代中国军队中的佼佼者,很多都会成为未来军队的指挥员,《孙子兵法》是他们的一门必修课,春秋时期出世的《孙子兵法》注重战略,到了战国时代,一大批更富有实战技能和经验的军事家诞生了,吴起、乐毅,白起,孙膑等,成为一时翘楚登上了历史舞台,在这其中:吴起偏重于士卒训练,他创建的【魏国武卒】成为战国时期最为强悍的特种部队,而与他齐名的是一个被后人称为孙膑的军事家,他展现出了非凡的实战能力,孙膑,齐国人,据说与当时威震四方的魏国大将军庞涓师出同门一起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急于建功立业,先下山求取功名,他和孙膑约好一旦有了功名,便会大力推荐他共享富贵(男人的嘴.....)庞涓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很受重用,但心里知道自己的才能,远远不如孙膑始终惴惴不安,于是派人把孙膑请到魏国,但却在魏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挖了他的膝盖骨防止他逃跑,残废的孙膑忍辱负重,终于在庞涓放松警惕时,趁机逃回齐国孙膑到了齐国之后,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善待。
这里是位于山东淄博的遄(chuán)台遗址,据当地考古专家推测,这里曾经是齐国的赛马场,著名的典故“田忌赛马”就在这里发生,田忌赛马的策略出自孙膑,田忌的真正用意是向齐威王推荐孙膑。
韩伟东(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文物局 局长):孙膑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就输了,第二局田忌就用他的上等马对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第二局田忌赢了,第三集的时候呢,田忌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田忌又赢了一局田忌胜了齐威王,齐威王就感到非常奇怪,这时候田忌就把孙膑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通过与孙膑的对话,了解到他确实是一个文韬武略特别是军事才能非常高的人物于是他就把孙膑拜为了军师。这位后来齐国军事强大,奠定了基础。
旁白:这片曾经的赛马场如今的耕田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家孙膑真正走上历史舞台的起点接下来战国时期最为经典的两场战役即将展开,这就是被后人津津乐道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这也是两个人的战争,孙膑为齐国,庞涓为魏国。两个人的不同选择终归要让他们在战场上相逢。

旁白:长平在今天山西省高平市境内相传这里的很多村庄都是从当年的秦军营垒演变而来,当年就是在这些营垒的外围秦军筑起了坚固的防线。赵括到达前线后,改变了廉颇坚守的策略,大举进攻秦军,秦军将领白起则佯装溃退,让秦军固守营垒诱敌深入,结果白起派兵突袭到赵军的后方,截断赵军的退路和粮道,又命骑兵部队插入赵军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此时赵括终于意识到形式已经极度危险,几十万大军像困兽一样束手无策,赵括讲将剩余赵军组织成四支突围部队轮番冲击秦国壁垒拼死突围,历史最为惨烈的战败就此上演。到了公元前260年的9月,赵军的四次突围均告失败,断粮已经46天的赵国军队在极度恐慌和绝望中开始相互残杀以人为食,绝望的赵括亲自领兵搏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人降秦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仅仅释放了249个年幼的战俘让他们归赵后散布秦国之威。
陈相灵:通过这一战(长平之战)那就彻底把赵国力量的支撑基本上打击了,就是说赵国也对后来的秦国形成不了巨大的威胁,以后来秦统一六国进程就非常爽了,这就是这场战秦统一六国当中一个转折点,虽然他提前决战但是他打赢了,这就是把这个统一六国的进程大大的压缩了。
旁白:两千多年过去这场战争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口口相传和史书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长平之战】,是所有秦军发动的战争中对过程和细节都记载得最为详细的一场战役,但战争的具体发生地由于年代久远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直到上世纪末,一个老人的不经意发现揭开了这个谜团,1995年5月,高平县永禄村农民李珠海和他的儿子李有金在耕地在一尺的土下发现了众多遗骨,还发现了几十枚赵国刀币,便报告了文物部门。
田贵生(山西省高平市永禄像村民):我大兄哥他那时候承包了一片土地,就在这个地方这些果树,春天呢,他想收拾地建设地他来了就想把里塄铲一铲把这个地方整平整,在产地的时候,突然就铲出骨头来了,铲出骨头来了,当时他也没把这个当回事,就继续铲,越铲骨头越多。
旁白:战争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今天的事实却是不断的为人们提供真实地演示着当时那场残忍的屠杀,2014年,当地政府在这里修建了长平之战纪念馆以及其他的馆藏不同这里只有层层叠叠的白骨,印证了史书中对秦军野蛮残暴行径的描写,述说着当年战争的惨烈以无情。
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大分裂走向大统一的历史时期这是一股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历史洪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身处其中的人只能选择是站在潮头浪尖成就自己的丰功伟业或是无奈的被洪流所淹没,长平之战是秦朝统一之前最后一次大决战,之后六国再也没有力量和秦国抗衡,历史由此发生转折,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秦国势如破竹锐不可当统一六国已经指日可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