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人修身养性的方式和技艺,琴为“四艺”之首。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首篇便是“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且共有八首写琴诗,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诗经》的编辑者孔子,即使浪迹诸国,处于生死关头,依然琴不离身。 史书记载,公元前496年,孔子带着弟子从卫国铩羽而归,决定到陈国去。路过匡城时,匡人以为他们是外国的奸细,群起围攻。困守五日仍无法脱身,弟子们非常着急,孔子满不在乎地当场抚了一段琴曲,据说匡人听了后敌意全消,从而化险为夷。这就是成语“临危不惧”的由来。 古琴,在古代亦称“瑶琴”、“丝桐”、“玉琴”等,其起源众说纷纭,有“伏羲制琴”、 “神农制琴”、“舜作五弦琴” 等各种传说。远古时制琴采用的是梧桐木。桐木有耐腐烂的特性,带有一种色泽光亮的纹理,导音性能良好,中国古代传说中就有“凤凰非梧桐不栖”之说。1978年震惊世界的曾侯乙墓发掘,出土了约一万五千件稀世珍宝。除了礼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和竹简、丝绸,还有曾侯乙编钟等大量乐器,包括多具完好的古琴(十弦琴、五弦琴), 迄今约二千五百年。 古琴模仿人形,部位同样有头、颈、肩、腰、尾、足。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状凸起,象征着天圆地方之说。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分(约120-125公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宽约六寸(20公分左右),一般厚约二寸(6公分左右)。最初,古琴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传说,周文王增一弦,周武王伐纣时,又增一弦为七弦,美其名曰“六文七武”。以上源自东汉桓谭《新论》中的记载。但从曾侯乙墓的十弦琴,我们相信远古的款式是非常多的,亦有记载三十二弦之说。汉武帝设立了乐府,古琴才定型为七弦。 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隐喻着龙飞凤舞。琴身十三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征闰月。其音色分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以象征天、地、人之和。 古琴琴谱存世共有一百五十九余部,约三千余首。广泛流传的古琴十大名曲是:《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渔樵问答》《阳春白雪》《潇湘水云》《阳关三叠》《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和《醉渔唱晚》。 其中,《高山流水》最是寓意深远,蕴含着“遇知音”的美好期盼。典故来自春秋战国《列子·汤问》。晋国上大夫的俞伯牙是著名古琴家,某日,在山中鼓琴,偶遇樵夫钟子期。钟子期听完伯牙的琴音,由衷赞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此曲正是俞伯牙的新作《高山流水》。二人一善弹,一善听,遂结为好友,常常聚首交流心得。后来,钟子期砍柴时,不慎坠亡,俞伯牙闻讯悲痛万分,去子期墓旁重弹了一遍《高山流水》,便碎琴而回,从此,终身不复鼓琴。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探测器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汇集了全球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乐曲,其中收录了我国古琴大师管平湖演奏的长达七分钟的《流水》。这也表达了人类寻找太空高级智慧生命的善意心声。 另一首非常传奇的琴曲是《广陵散》,失踪了一千多年,明代又出现于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其间,不知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士的心,如宋代诗人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赋诗:“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文天祥在《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之四)中也留下了“万里风沙知己尽,谁人会得广陵音”的诗句。 《广陵散》相传是魏晋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嵇康改编自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了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因当时司马氏当道,隐居不仕,屡拒为官。 嵇康崇尚老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及“审贵贱而通物情”的自然主义哲学,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全面系统的养生专论。散文《与山巨源绝交书》更是传诵千古的佳作,其四言诗则是继曹操之后成功的作品。博学多才的嵇康还通晓音律,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其古琴技艺精湛,更是名震于世的大家。 《聂政刺韩傀曲》中的聂政是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以屠为业的聂政,因受韩大夫严仲子恩惠,仗义替其复仇,刺死了韩王。在太史公司马迁著作的《刺客列传》里,与刺秦王的荆轲齐名。其曲旋律激昂、慷慨,讴歌了义士无惧权贵、敢于舍身成仁的高尚情操。 为人耿介的嵇康,当时,声望甚隆,且是“竹林七贤” 的领袖。司马昭掌权,一直在清除曹魏势力。后遭司隶校尉的钟会献策陷害,被司马昭以“诬告罪”处死。 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史学家袁宏《名士传》记载: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吁请都没有被司马昭采纳。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潇洒自如。他举头看了看太阳,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慨叹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广陵散》,我却吝惜、固守而没教他,现在《广陵散》可要失传了。”公元263年,嵇康卒时年仅四十岁。 嵇康之所以当场弹奏《广陵散》,其目的也是希望有人能记录下来。而记录者怕受牵连,故不敢公开流传,即使收藏于明代皇子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然一直鲜有人公开弹奏。到了清朝,更成绝响,无任何记录。 《广陵散》再现人世,重放异彩,居功至伟的是我国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管先生也是著名画家,擅工笔,为“湖社”画会主要成员之一,任教于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琴艺精湛又好学不倦的管平湖,曾得“九嶷派”杨宗稷、“武夷派”悟澄老人及“川派”秦鹤鸣等名琴家之真传,他博取各派之长,自成一家,成就了中国近代琴坛上具有重要地位的“管派”。 新中国成立后,管平湖被聘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打谱整理了大量的古谱名曲,如《幽兰》《大胡茄》《小胡茄》《离骚》《白雪》等,使这些古老的名曲重新焕发青春,从而大大推动了古琴技艺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