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彦 ,何平 ,朱瑛 ,苏艳 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期起病, 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和(或) 发声抽动为特征的神经精神性 1 阴虚阳亢.风动痰扰是主要病机 刘主任认为, 抽动症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均不离“动”, 而“风胜则动”, 任何部位的抽动, 中医皆称为“,rx2,”。《内经》云: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多发性抽动症可属中医“肝风证”。肝为风木之脏,其声为呼, 其变动为握, 抽动症所表现出的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都可认为由肝风扰动所致。肝藏血, 主筋,体阴而用阳。而小儿纯阳之体,在生理上具有“肝常有余, 心常有余”,“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的特点,若有禀赋不足,感受外邪、五志过极等因素影响,致气机不畅, 郁久化火, 阴血暗耗, 皆可引动肝风。“风为阳邪,其性善行而数变”,故抽动有时发时止,且易出现新症状的特点。风性轻扬, 故头面部的各种抽动症状出现早,且表现多样。风有内风与外风之分, 内风是抽动症发生的重要因素, 也有外风引动内风者, 如临床常见多发性抽动症患儿每因外感风邪导致抽动症状反复或加重。对于患儿有异常发声和行为怪异的表现, 刘主任遵从“怪病多为痰作祟” 的理论,探究痰的产生,与小儿肺脾肾不足有关, 肺虚津液失于输布凝而成痰,脾虚水湿失于运化而成痰, 肾虚水液失于蒸化而成痰。其中尤责之于脾, 临床观察到不少患儿嗜食肥甘厚味及快餐食品, 易致痰浊内生,痰与风交结为患,痰随风动, 无处不到, 阻滞气机,扰乱心神,上扰清窍, 横窜经络, 患儿则在性情及行为上表现出种种怪象。 2 创制新方。平肝潜阳。熄风化痰
3.1 结合抽动部位不同进行加减 如有眨眼加菊花、蝉花清热明目祛风;缩鼻加辛夷花、苍耳子宣肺通窍;有摇头、点头、斜颈加天麻、钩藤以平肝熄风定惊;如有异常发声, 则加石菖蒲、胆南星、远志、郁金清心豁痰,僵蚕、山豆根、射干清热利咽; 抬肩、肢体抽动用葛根、木瓜、伸筋草、川牛膝舒筋活络;腹部抽动加大芍药、甘草用量以缓挛急。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情志、饮食调摄不容忽视。家长应多安慰和鼓励患儿,为其营造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 不打电脑游戏, 避免看紧张、惊险、刺激的影视节目。切忌在精神上施加压力,太过关注其抽动症状, 更不可强行制止其抽动。饮食上忌食辛辣或肥甘厚腻的食物,少食含有色素及防腐剂的食品。同时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调节,释放精神压力,更利于疾病的康复。
治则: 平肝潜阳,熄风化痰。处方: 红土瓜15g, 兰花参15g,荠菜花15g, 全蝎3g,蜈蚣2条,僵蚕9g,天麻9g,钩藤9g, 白芍15g,郁金9g,石菖蒲9g,伸筋草12g, 炙甘草6g。5剂,水煎服,每日1剂。并嘱家长不要过于关注其抽动症状, 清淡饮食,禁止玩电脑游戏。5月16 日复诊,服药后眨眼、耸肩、吸鼻、扭脖等症状明显减轻,发脾气减少,注意力改善, 舌苔转薄, 原方去全蝎、蜈蚣,再服5剂。5月23 日复诊, 患儿偶有眨眼、耸肩,以原方加减继服1月调理, 抽动症状基本消失,情绪稳定,学习成绩上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