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八佾篇第三(7)

 liuhuirong 2019-06-21

【原文】

3.19定公问①:“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①定公:姓姬,名宋,鲁国国君,鲁昭公的弟弟,继昭公之位,在位十五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495年)。

【语译】

鲁定公问道:“君主任用臣子,臣子侍奉君主,该怎样做?”孔子说:“君主使用臣子要按礼的要求办,臣子侍奉君主要尽忠德。”

【解读】

本章孔子谈君臣的关系,要求君礼忠臣。

君臣关系或曰上下级关系,历来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棘手的问题。孔子从正面强调“君礼臣忠”,孟子从正反两方面强调:“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朱熹注引吕氏则从心理学角度说:“使臣不患其不忠,患礼之不至;事君不患其无礼,患忠之不足。”朱熹又从“两尽其道”角度说:“此岂孟子教人臣如此哉?正以警其君之不以礼遇臣下尔。为君当知为君之道,不可不使臣以礼;为臣当尽为臣之道,不可不事君以忠。君臣上下两尽其道,天下其有不治者哉?乃知圣人之言,本末两尽。”

这样理解,颇符合孔子原典精神,也符合孔子“执两用中”的思想。从汉儒起,强调中央集权制,重视皇权,由“君礼臣忠”向皇权一边演化,一边倾斜,发展为“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天王圣明,臣罪当诛”,这就不符合孔子“用中”,“叩其两端而竭焉”的中庸思想了,这是其一。其二,即便是“忠君”,也有一个“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荀子?子道篇》),“义以为质”的问题。孔子一向反对愚忠愚孝,要求任何事情都要问个缘由或讲出道理,反对制度上和情感上的盲目服从盲目信仰。其三,任何好的理论,若将其扭向一边,或向前跨进半步就成了谬误,朱熹的“两尽其道”的理论的确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另外,君可有三使:礼、利、权。君使臣以礼,君使臣以利,君使臣以权。以礼使之,礼尽臣忠;以利使之,利尽国危;以权使之,权尽君危。

【原文】

3.20子曰:“《关雎》乐而不淫①,哀而不伤②。”

【注释】

①《关雎》:《诗经?周南》的第一篇,描写男子追求女子时忧愁及想象的结婚的喜悦。淫:过度,过分。   ②哀而不伤:忧愁而不悲伤。

【语译】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所表现的欢乐而不淫邪,哀婉而不忧伤。”

【解读】

本章谈快乐和悲伤的度。

儒家是入世哲学,讲究快乐。第一,讲究学习的快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篇》)。第二,即便是贫扼困窘,仍讲究生活的快乐,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篇》)。第三,讲究道德修养的快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篇》)。但有一点需注意,快乐不能过度,“乐而不淫,”是说快乐而不能过度,不能放荡。

“而不”是一个很有趣的句式,他是孔子中庸思想表述的语言形式之一,“而不”强调的内容即适度、适宜、恰当,如“威而不猛”,“哀而不伤”。与孔子回答林放“礼之本”的意思一样,“丧,与其易也,宁戚,”丧事与其大事铺排,周详完备,还不如悲伤,但悲伤也不能过分,“而不”句式还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中有一段文字“而不”一词反复出现,颇为有趣,现辑录如下:

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

所录仅供参考,不另解释。

【原文】

3.21哀公问社于宰我①。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②,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③。”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④,既往不咎⑤。”

【注释】

①“社”:土地神。这里指的是神主,即用木制成的土地神之牌位。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小孔子29岁。 ②夏后氏:夏朝的君主。 ③战栗:害怕而发抖。 ④遂:已经结束。 ⑤既:已经。咎:责备。

【语译】

鲁哀公向宰我询问关于(用何木材制造)土地神主之事。宰我回答说:“夏后氏用松木做,商代人用柏木做,周代人用栗木做,其意是说,要让百姓恐惧颤栗。”孔子听到后,说:“已成的事不去评说,已做过的事不去劝谏,已过去的事不去责备。”

【解读】

本章谈对已经过去了的事的处理办法。

夏、商、周三代社主用不同的树木,与他们各自的风俗有关,而宰我却用不恰当的解释来回答哀公的询问,尤其是“使民战栗”一句,极易挑动哀公的杀伐之心。孔子听说后,批评宰我:“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三句话极有层次感,从时间上看,“成事”、“遂事”、“既往”,由近及远,由现在推向过去;从用词角度看:“说”,评说,议论,“谏”,劝谏,劝阻,“咎”,追究,责备,由轻到重,语气逐层加深,层次清晰,事情已经过去,应该展望未来,不去纠缠历史旧账,一切向前看,表现孔子通权达变的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