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湛岘山

 鹿渌 2019-06-23

初见湛岘山名,是于明崇祯年王永积所纂《锡山景物略》“崋峲山”条目,“崋峲山,其断处为崋峲口,北为湛岘,即陇西李夔葬地,为忠定公庐墓处。

历经半年余寻访,初步确认崋峲山后,一度曾动过寻访湛岘山及李夔墓的念头,但仅凭廖廖六字“崋峲山,北湛岘”,漫无头绪无从着手。事有凑巧,正于将此抛于脑后之际,2018年秋日,无锡李氏宗亲会邀我同访湛岘山及李氏先祖墓,广泛走访历村周边村庄及知情人士,取得第一手资料,全面查阅历史文献资料,人证、物证、书证均给寻访确认湛岘山及李太师墓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据多名不同背景不同村庄的历村当地亲身经历目击老者回忆指认,原李太师陵墓及牌坊位于舜山下俗称老虎山的虎脊山峰北坡,有四脚牌坊,村民形象称为虎之四爪,1949年冬因某种原因被坊前村庄村民而毁,牌坊断石1958年左右作筑渠及桥石料,现大部分牌坊石料已取出,镌刻文字图案清晰。有清泉及池塘,村民形象戏称为虎之□。陵墓后石壁有“宋李太师墓”摩崖石刻。陵墓处山峰于1960年代后开山被夷,陵墓及石壁“宋李太师墓”摩崖石刻同时而毁。

                    (牌坊石件)

文献及李氏家乘资料:


明崇祯年间王永积《锡山景物略》载,崋峲山,北为湛岘,即陇西李夔葬地,为忠定公庐墓处。

                    (锡山景物略)

清道光年间邵涵初《惠山记续编》载,宋赠太师李夔墓,在湛岘山,咸丰二年恢复,阔四丈,长十四丈,壹字无号山粮一亩剔入廿五四图完办;又,李夔墓在湛岘山,山在崋峲之北,去锡山十余里,即忠定庐墓处。又,直龙图阁李肃简公祥墓,在湛岘山,李太师墓右。又:布政使缪昌墓,在历山,上至李太师、李肃简二墓,俱半里东。历山即湛岘也。

                 (惠山记续编)

民国十年徐振新《惠山新志》载,李夔墓,在湛岘山,钱桥附近,距龙尾陵约三里地,系宋李纲父母之塚也,杨龟山为墓铭,纲尝庐墓于此者三年,手植松柏数十万株云。

                      (惠山新志)

《锡山李氏世谱》记,始祖忠定公封翁卫国公墓,在无锡县开原乡湛岘山之原。上至山顶(即舜山顶,此上山路为最捷径,也最陡峭,至峰顶五分之一段须手足并用攀爬),下通大路(原山脚下古道,现钱胡路)。左有庐墓处,椽屋三楹。前有涤砚池,清泉一勺。光绪丙子合族捐资修葺,建牌坊,筑墙垣。

                   (锡山李氏世谱)

梳理地方历史文献资料和李氏宗谱家乘,为:


建中靖国元年(1101)正月初七李纲母吴夫人卒,葬开原乡历村湛岘山。
宣和三年(1121)五月廿七李纲父夔卒,合葬湛岘山母墓,李纲庐墓守孝三年,植松万株。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撰[吴令人墓志铭]。
墓几经毁弃,几经修葺重立。清代咸丰二年(1852)恢复,光绪丙子年(1876)又合族捐资修葺,建四柱牌坊,筑墙垣。墓左有庐墓椽屋三楹,前有涤砚池清泉一勺。


根据当地村民老者指证描述和现有取得物件,及所有资料均指证一致,依二重证据法,现可确认史上久已失传的湛岘山,即为历村当地所俗称的老虎山。山形地理及李太师墓、坊等详见下图。

                   (湛岘山原貌草图)

                   ( 湛岘山现形全图)

              ( 湛岘山遗存涤砚池图)

湛岘山(老虎山)首峰(虎首),实测海拔38米;

原主峰(虎脊)即李太师墓茔处山峰,海拔80余米,东经120.2224,北纬31.5891。

        (湛岘山李墓及涤砚池位置图)

历村小秦巷资深护林员,现年62岁的秦先生攀谈中说起,原湛岘山山坡下民国前后是成片郁葱的雪梨树和桑树林,山下原是生产队分给他家的山芋田,有山泉涤砚池水浇灌(池塘能积20 担水),雪梨、山芋是出名的甘鲜甜醇。


遥想古今,世事无常,沧海桑田。900年前李纲手植数万株大松坡,演变成郁郁葱葱的桑树坡。湛岘山虎脊不存,首尾仍踞,虎腹凭清泉砚池,建起了幽雅别致的山泉广场,游人或登高,或品茗,或闲步,湛岘山虎虎生气仍显!

                   (山泉广场)

谨以南北朝诗人江淹《过历山》诗为本文结:


愁生白露日,思起秋风年。
窃悲杜衡暮,览涕吊空山。
落叶下楚水,别鹤噪吴田。
嶂气阴不极,日色半亏天。
酒至情萧瑟,凭樽还复然。
一闻清琴奏,歌泣方流连。
况乃客子念,直至丝竹间。


(注:历山即湛岘,舜山,也指惠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