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中考一轮复习:九下教材梳理2

 快乐会传染 2019-06-23

【考点梳理】

1.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候 今义:秋季)

(2)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感到痛心、遗憾 今义:十分憎恨)

(4)猥自枉屈 (古义: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今义:卑鄙,下流)

(5)由是感激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6)临表涕零 (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一词多义

(1)行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伍,指军队(

然后施行 做,执行

)

(2)兴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兴旺,兴隆(

若无兴德之言 发扬

)

(3)道以咨诹善道 方法(

而中道崩殂 路途

)

(4)论每与臣论此事 谈论,议论(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判定

)

(5)临临表涕零 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将要

)

(6)效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功效(

恐托付不效 奏效

)

3.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 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深入不毛 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

(3)恢弘志士之气 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4)亲贤臣 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5)远小人 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6)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7)优劣得所 形容词作名词,德才高的人

形容词作名词,德才低的人

(8)攘除奸凶 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9)北定中原 名词作状语,向北

5.重点实词

(1)中道崩殂 崩殂:

崩:古代指皇帝死亡

殂:死亡

(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内:朝廷

(3)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外:这里指疆场

(4)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追念

殊遇:厚遇

(5)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譬喻

失义:不合道理

(6)宫中府中 宫:皇宫

府:丞相府

(7)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

异同:这里指不同

(8)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有司:负责专职的官员

刑:

(9)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昭:显示

理:治理

(10)内外异法 异法:赏罚不同

(11)志虑忠纯 志虑:志向和思虑

忠纯:忠诚无二

(1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选拔

(13)愚以为宫中之事 愚:我,谦称

(14)悉以咨之 咨:询问

(15)必能裨补阙漏 缺漏:缺失疏漏

(16)性行淑均 淑:

均:公正、公平

(17)必能使行阵和睦 行阵:行伍、部队

(18)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良:可靠

(19)躬耕于南阳 躬耕:亲身耕种

躬:亲自

(20)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有名望,显贵

(21)猥自枉屈 枉屈:屈尊就卑

(22)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23)后值倾覆 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2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尔来:自那时以来

(25)夙夜忧叹 夙夜:早晚,日日夜夜

(26)恐托付不效 不效:未能奏效,不成功

(27)深入不毛 不毛: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28)当奖率三军 奖:劝勉,鼓励

(29)庶竭驽钝 庶:表示期望

驽钝:比喻才能平庸

驽:劣马,跑不快的马

钝:刀刃不锋利

(30)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31)至于斟酌损益 损:减少

益:增加

(32)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33)以彰其咎 彰:公布

咎:过失

(34)咨诹善道 诹:询问

(35)察纳雅言 雅言: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36)临表涕零 涕零:流泪,落泪

6.文言虚词

(1)于咨臣以当世之事 介词,拿(

欲报之于陛下也 介词,给

)

(2)以悉以咨之 介词,拿(

先帝不以臣卑鄙 介词,因为

)

(3)之先帝称之曰能 代词,指向宠(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助词,的

)

二、成语探源

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2.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3.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4.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5.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

三、重点句子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候了。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劝告的道路。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4.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不应该偏袒徇私,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不同。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

6.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都拿来询问他们,然后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失。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旺发达的原因。

8.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恒、灵也。

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

9.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

10.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只想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1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不因为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三次到草庐中来拜访我。

12.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我)因此十分感奋激发,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1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我在军事失利之际接受任命,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自那时以来二十一年了。

四、问题探究

1.选文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三条建议,其中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变式提问:诸葛亮希望后主能够继承先帝遗志,为此,他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哪三条建议?

三条建议是:①广开言路;②严明赏罚;③亲贤远佞。其中第三条最重要,因为第三条是前两条的基础,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才能赏罚分明。

2.文章第六段追叙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先帝的知遇之恩(或三顾茅庐);诸葛亮以身许国(或临危受命)。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的“此”指哪些事?

变式提问:“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具体原因。

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的心血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5.第六、七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三件往事?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崩受托。

6.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请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变式提问:此文体现出了诸葛亮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这种品质在当下还有没有现实意义?试谈谈你的理解。

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要学习这种忠心耿耿的精神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风范。

7.选文第六段中“由是感激”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诸葛亮正是由于感恩,才倾尽毕生精力去完成先帝托付。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感恩”的理解。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示例:感恩是一种珍贵的品质,我感谢爸爸妈妈为我付出的一切,我会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好好学习,以后好好孝敬他们!

五、文章中心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同“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同“披”,穿着

2.古今异义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这,此 今义:判断词)

(2)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3)尝趋百里外 (古义:疾走,跑 今义:表趋向)

(4)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又一次,继续)

(5)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 今义:菜汤)

3.一词多义

(1)从当余之从师也 动词,跟从(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介词,向

)

(2)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动词,到(

礼愈至 形容词,周到

)

(3)若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动词,如(

烨然若神人 动词,好像

)

4.词类活用

(1)手自笔录 名词作状语,用手

(2)腰白玉之环 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3)主人日再食 名词作状语,每天

名词作动词,供养,给……吃

5.其他实词

(1)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

(3)走送之 走:

(4)不敢稍逾约 稍:稍微

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因此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7)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请教

(8)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挤满

(9)未尝稍降辞色 辞色:言辞和脸色

(10)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1)俯身倾耳以请 俯:弯下

倾:侧着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训斥,呵责

(13)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4)俟其欣悦 俟:等待

(15)穷冬烈风 穷冬:深冬,隆冬

穷:

(16)足肤皲裂而不知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17)至舍 舍:学舍、书馆

(18)四支僵劲不能动 僵劲:僵硬

(19)媵人持汤沃灌 媵人:侍婢。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沃:

(20)久而乃和 和:

(21)寓逆旅 寓:寄居

逆旅:旅店

(22)被绮绣 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绣:绣花的衣服

(23)戴朱缨宝饰之帽 缨:系帽的带子

(24)右备容臭 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5)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26)缊袍敝衣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乱麻

敝:

(27)略无慕艳意 慕艳:羡慕

(28)今虽耄老 耄老:年老

(29)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

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30)而承天子之宠光 宠光:恩宠光耀

(31)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

(32)日侍坐备顾问 顾问:接受询问

(33)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县官:这里指朝廷

廪稍: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

(3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裘葛: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

遗:给予,赠送

(35)无冻馁之患 馁:饥饿

(36)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司业、博士:都是古代学官名

(37)流辈甚称其贤 流辈:同辈

(38)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39)撰长书以为贽 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40)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诋:诋毁,毁谤

(41)假诸人而后见 诸:相当于“之于”

6.文言虚词

(1)以俯身倾耳以请 连词,相当于“而”(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来

)

(2)之 独立性(

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

)

(3)而久而乃和 连词,表修饰(

足肤皲裂而不知 连词,表转折,但,却

)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完后,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经跑到百里以外(的地方),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5.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中。

6.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在旅店里,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儿也不羡慕他们。

8.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9.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如果他们学业有不精通的地方,品德还没有养成,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三、问题探究

1.作者是如何解决“无书”“无师”这两个困难的?阅读第一段,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请分别写出这篇文章第一、二段的中心句。

①余幼时即嗜学。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第二段对“同舍生”的穿戴做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

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凸显“我”的志趣所在。

4.为什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选文是写给马生的赠言,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经历?

变式提问: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目的何在?

作者现身说法,以切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更有说服力。

6.本文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尊师方式?

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值得学习,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也应继承,但不必过于拘束,“不敢出言”不可取,应把自己认为有道理的想法说出来,有的问题学生与老师可共同探究。

7.从作者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出,除勤奋刻苦外,他还有许多可贵的品质值得我们借鉴,请你把体会最深的两点写在下面。

①诚实守信。作者向他人借书,都会准时归还,不违约,所以能借到更多的书读。②有礼有节。作者向“德隆望尊”的“乡之先达”求教时,总是“色愈恭,礼愈至”,故能得到更多的收获。③安贫乐道。同舍生都衣着华丽,作者却无慕艳之意,坚守学习之道。

四、文章中心

作者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