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希濂被俘虏了,曾在三个地方关押改造,北京功德林时间最长

 江山携手 2019-06-23

文/冯玄一

1949年12月19日宋希濂在四川的大渡河畔给俘虏,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十年的改造生涯。他曾被关押在三个地方,其中北京的功德林时间最长。

01、白公馆岁月

刚刚被俘的时候,宋希濂和原四川省主席王陵基关在一处。一天,他们被押送上一辆汽车,汽车用木板遮掩起来。上车时没有告诉他们这是去哪里。这让两人非常担心,他们害怕被秘密处决。

王陵基对宋希濂说:“完蛋了,要送我们回老家了。”

这时,汽车开进了坑坑洼洼的颠簸路面。这明显是往乡间开。此时,宋希濂也担心起来。

他说:“难道不经审判,真要这样枪毙我们吗?”

他们越来越恐惧。

但是,他们想错了,并非如他们所想的那样拉去枪毙,而是将他们送到白公馆。

白公馆是军统设置的监狱。白公馆坐落于重庆市歌乐山,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香山别墅。1939年军统将这座别墅买了下来,改造成监狱。这个地方并不大,但是四周都是电网,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十分坚固。

宋希濂和王陵基被运送到这里,他们感到很意外。但是令他们更意外的是他们住的房间。

当时,宋希濂和王陵基被关在一起,白公馆的所长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了原来关过谁吗?”

他们都摇了摇头。

所长笑了笑,说:“这里是白公馆最好的房间。这个房间曾经关过叶挺将军。”

这个消息让宋希濂和王陵基感到十分惊讶。宋希濂在日后的回忆录里写道:“白公馆,叶挺住过的房间,真是巧合,我们今天也成为要犯来到了这里,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改造生活。”

这这里,他们可以自由看书学习——但必须是进步书籍,还可以下象棋、下围棋,任意聊天、交流。

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关押的人比较少,活动自由。后来,又有一些高级俘虏被送来,他们中有刘进、沈醉、周养浩、钟彬等人。随着关押人员的增多,这里的学习活动也逐渐系统、规范起来,他们要集中学习、自由讨论、写思想汇报等等。

02、在松林坡监狱的日子

1953年,白公馆里的战犯都被转移到松林坡监狱。这是位于重庆的一座正规监狱。这里比白公馆大了很多,也要规范很多,当然条件也比较好。宋希濂也被转移到这里。

在松林坡监狱,战犯们六人一个房间,可以自由看报纸,吃的住的条件都比较好。

在这里,他们也要进行集中学习、集体劳动,集中讨论,写思想汇报等。

在这里,宋希濂没有被关押太长时间——大约一年,他便再次被转移到另外一个更加有名的监狱。

03、功德林的战犯生涯

1954年,宋希濂由重庆松林坡监狱转移到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开始了另一段改造生活。

功德林原是北京城德胜门外的一座庙宇,清朝末年,朝廷在此创设“京师习艺所”,是历史上第一个劳改机关。1915年更名为“京师第二监狱”。民国时期更名为北平“第二模范监狱”。后来,这里又被改造为战犯管理所。

在这里,宋希濂被单独关押,不可以和人交流,不可以看报纸,更没有下棋等文艺活动。这种类似于禁闭的生活,一直持续了半年时间。由于情绪波动较大,宋希濂患上了严重高血压,被迫入院治疗。

出院之后,宋希濂提出不愿意再住单人间,希望和其他战犯住在一起。他的请求得到了管理所领导的同意,他又回到了集体当中。

当时,功德林里关押了近120名战犯,很多都是原来的高官,比如杜聿明、王耀武等人。战犯们编为10人一组,每天参加集体劳动,晚上还要学习和讨论,他们通过读书看报了解外面的世界,了解国家的建设,然后发表自己的感悟,定期还要写思想汇报。另外,管理所还会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参观。据宋希濂本人回忆,在1956年,管理所曾组织他们参观了北京的水利设施建设、参观了北京新建的工厂等等。通过这些参观,进一步改造这些战犯的思想。

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特赦名单发布,宋希濂位列其中。据他本人回忆,“开始宣布特赦名单,当读到我的名字时,我的心情万分激动,一时竟不知所措。”

宋希濂在战犯监狱里关押了整整十年,通过十年的改造,终于活动了“重新做人”的机会,他在回忆录里写道:“十年的改造生活,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永远不能忘记,这是我第二次生命。”

参考资料:

1、宋希濂回忆录:《难忘的十年改造生活》

2、文史资料百部经典:《从战犯到公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