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战事之中,中原野战军将敌人黄维第十二兵团重重包围在了双堆集地区。当时,为了避免徐州杜聿明集团和黄维兵团汇合,并切断杜聿明集团难逃的退路,我军决定尽快歼灭黄维兵团。但是黄维兵团毕竟是敌人主力中的主力,战斗力非常强大,因此为了在段时间内快速歼灭黄维兵团,华东野战军抽调了五个纵队外加特种兵纵队,加入了中原野战军对黄维兵团的围攻。 那么,在淮海战役期间,中原野战军有多少兵力呢?到底能不能单独歼灭黄维兵团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中原野战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初期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其是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一二九师为主逐渐发展而来的。在1948年5月间,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编为中原野战军之后,一共下辖有七个纵队,分别是杨勇第一纵队(有第1旅、第2旅、第20旅),陈再道第二纵队(有第4旅、第6旅),陈锡联第三纵队(有第7旅、第8旅、第9旅),陈赓第四纵队(有第10旅、第11旅、第13旅、第22旅),王近山第六纵队(有第16旅、第17旅、第18旅),秦基伟第九纵队(有第26旅、第27旅),王秉璋第十一纵队(有第31旅、第32旅、第33旅)。 中原野战军的这种建制规模一直延续到了淮海战役时期,从建制来看,中原野战军和西北野战军必将相近,纵队之下为旅一级作战单位,而且有缺编现象(一般为三三编制原则,一个纵队三个旅,一个旅三个团,一个团三个营),如陈再道第二纵队、秦基伟第九纵队都是只有两个旅。相较而言,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的纵队之下都是师级作战单位,而且每个纵队都是满编的三个师。 在淮海战役中,中原野战军除了七个纵队之外,还有三个独立旅,资料显示总兵力将近二十万人,平均到每个旅就是八千多人。而当时被包围的黄维第十二兵团拥有四个军和一个快速反应纵队,一个军有三个师,即第十八军、第十军、第十四军、第八十五军以及第四快速纵队,总兵力达到了十二万人。其实,从中原野战军和黄维兵团的兵力对比上看,中原野战军还是占有一定的优势的。 但是,如果从武器装备方面来看,中原野战军则远远落后于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经过无后方跃进大别山之后,重型武器基本遗失殆尽,所以让中原野战军最为头痛的就是城市攻坚战。而黄维兵团下辖的四个军,第十军和第十八军都是清一色的美械装备,第十四军和第八十五军则是日美混合装备,要比中原野战军好的多。特别是第四快速反应纵队,还有一个坦克营(20余辆坦克),这是中原野战军所不具备的。 从以上分析来看,中原野战军兵力超过了黄维兵团,而黄维兵团的武器装备要好于中原野战军,可以说基本上打了平手。在淮海战役中来看,中原野战军有能力将黄维兵团包围,那就意味着有单独拿下黄维兵团的资本,但或许需要时间会长一点。而当时的局势还不是很明朗,闹不好黄维兵团极有可能与杜聿明集团合兵一处,所以为了在较小代价下尽快歼灭黄维兵团,我军才最终决定从华东野战军抽调了五个纵队和特种兵纵队前来支援,这也显示我军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优良传统。 |
|
来自: 昵称28028682 > 《待分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