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我来写作文】有奖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2019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作家,其余的人都是自己生活的读者。同样,每一个人都是别人生活的读者。 一般地,在文学作品里称当事者为,主人公;称旁观者为,看热闹的。多么形象。 主人公的行为是有时间背景,资源限制等等,他们利用有限的资源条件,向着自己的目标行动。而这些具体情况,那些看热闹的是不知道的,他们只是凭借自己大脑的想象,主观臆断,来不负责地判断、评价甚至建议别人的行为。 主人公在现实中努力,旁观者在自己的想象中对主人公指指点点。 小时候,看过一部非常好玩的木偶电影《抬驴》。 故事梗概是,从前,有父子俩要出远门,用一头毛驴做脚力,父子俩赶着毛驴上路了。 当他们路过一个村庄时,父亲骑在驴上,儿子牵着驴走。村子里的人议论说:真是个狠心的爹呀,一点都不知心疼孩子!” 出村后,他下来牵着驴,就让儿子骑在驴上,继续赶路。当他们路过另一个村子时,有几个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这孩子真不知道孝顺老人。”于是那儿子出村后赶快从驴背上下来,同父亲一起牵着驴子继续赶路。 父子俩商量了一下:既然一个人骑驴一个人步行,骑驴的总被别人说,干脆咱们爷儿俩都骑上吧。于是,父子俩兴高采烈的骑上驴。 爷俩都骑着毛驴走到第四个村庄时,村里的一个老人说:“你们真不懂得爱惜牲畜,爷俩都骑着驴,看那毛驴都累成什么样了?“父子俩慌忙从驴背上跳下来。 这爷俩愁坏了:一个人骑不行,两个人都骑也不行,两个人都不骑也不行,怎么办呢?想啊想啊,最后,就去找了根小树干当棍子,把毛驴放倒捆上,一前一后的抬了起来。 《抬驴》运用了生活中最平凡、最常见的小事反映了生活中的严肃的话题---当事者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旁观者。 生活是一个大课题。社会的每一个人无论多么伟大和多么平凡,都要面对这一生活课题的考验。我们就用这个故事来展开讨论吧。 如果故事中的父子两个和驴子的基本状况是这样的:驴子处于幼年,不适合长途负重。那么,父子两人把行李放在驴背上,牵驴步行最佳家选择。不要在意于有多少人笑话,说他们浪费资源,只管大步前行。因为,自己喂养的驴子自己爱护。 如果驴子处于成长期,只能负载行李和一人的重量。那么,可以选择父亲和儿子乘骑,也可以二人替换乘骑。这时候,遇见别人说孩子不孝或者父亲不疼爱孩子,都只当没听到。自己知道怎样分配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如果驴子年轻力壮,正好处于负重载行的好时候,平时拉车耕地都轻松胜任,那么这次远行,别说一人骑乘,两人都骑上去也是没问题的。那么这次远行将变成一次惬意的旅游。父子二人乘骑驴上一路游山观景岂不游哉优哉!遇到有看笑话的群众说,不爱护牲口,可以骄傲地告诉他,这驴儿壮着呢! 不管属于那种情形,各种事物的条件决定事情的执行方案,选择具体的执行方案要慎重,一旦决定,如果条件没有变化则坚决执行。管他东南西北风! 这对父子,不知道自己的具体状态和驴子的体力状况,也就是说不能准确把握自己的资源的水平。所以不坚定,遇到质疑的声音,就慌了神,没了主张,让别人的声音控制了自己的行为,听到别人说啥就是啥,甚至还做出了抬驴子的荒唐事。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