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必须要做到'意在笔先'吗?你的理解与古人说的可能有差别

 摄影姥 2019-06-25

写字或作画的人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意在笔先、胸有成竹。意在笔先是说写字时心里有个意,是针对写字来说的,而胸有成竹是说作画时下笔之前心里就有竹'意'了。这两句话都是说写字作画都要有足够的思考和下笔能力,这样就能作出一幅好的作品来。

什么是'意在笔先'?

'意在笔先'是王羲之首先提出来的,他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写了这么一段话,说明写字时要做到意在笔先:

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然后作字。

书法必须要做到

这段话的道理是很好理解的,就是要求人们在写字时不要急着去下笔,而是要静下心来加以思量,想什么?就是要想字形的大小、抑扬顿挫、笔势、章法等,只有心里大抵有了一个'图式'后,再去写字,这是王羲之根据卫夫人所传《笔阵图》所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经验。

唐虞世南在他所著的《笔髓》也是一个论书的文著,在谈到意与笔时,他是这么说的:

'心为君,妙用无穷,故为君也。手为畏,承命竭股肱之用,故为臣也。'

他用君臣关系说明心与手在写字时的先后,心里有的,手里才能做到,也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意在笔先的意思。

但是,实际情况下,每个人在写字时,可能在心里都有一个怎么写,写成什么样子的,包括章法形式、字体表现等,而在真正写字的时候,也许不会完全按照这样的情况去写,原因是很简单的,因为受到纸张、用笔、用墨、字的大小、字势等各种各样情况都在随时发生着变化,这时就需要根据纸面的上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而此时'意在笔先'则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了。

书法必须要做到

写字要做到'意在笔先'还是'手在笔先'?

'意在笔先'是古人的发明创造,是学习书法的根本要求,对于每个会写字的人来说,只要有笔墨纸砚,就可以信手而手,但真正的书法是不是信手就来呢?不是的。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书法虽然看似一气呵成,但它却蕴藏着书家多年的历练和文化积淀,表现的是他们的技法、学养和情感,而在书写前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底稿',也就是'意在笔先',所以说,信手是在'意'之后的表现形式。

清人戴熙在《赐砚斋题画偶录》中说:

'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盖有意不如无意之妙耳。'

书法必须要做到

从这里可以看出,戴熙就不认为按照'胸有成竹'所创造出来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没有'水到渠成'、'自然妙造'的作品好,原因是无意于笔墨,而得之于意外。要理解戴熙的意思,可以从作画时的场景来研判他的观点,作画时,如果是'有意'的,笔墨就会按照'意'去走,而'无意'时,画就会按笔墨去走。这种说法只能作一个理性的思考,而不能完全按照他说的字面意思来理解,如果都是无意,他是怎么知道画的'经营位置'?因此,他所说的'有意'或是'无意',其实都是有意的,真正的'无意'则是要求人们作画时放下心中的羁绊,这才是核心要义。

尽管如此,写字作画时,有没有一个很好教人把握的方法呢?也就是说,如何把握'意'和'手'二者之间的度?清人周星莲以《临池管见》中所说的这段话,也许会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启示意义:

'吾谓信笔因不可,太矜持亦不可。意为笔蒙则意阑,笔为意拘则笔死,要使我顺笔性,笔随我势,两相得则相融,而字之妙处从此出矣。'

书法必须要做到

周氏的这一段话可以说是对前述二人意思的一个统一中和说法,找出了写字时如何把握'意'与'手'的拿捏问题,他要求人们写字时不可过于信笔,太过信笔了,字有可能漂浮不堪,意太多,也就是太矜持了,笔就可能会'死',写出来的字就缺乏笔势,同样是看不得的,不是好的作品,只有使二者在一个合理的度中,使二者相融,才会出佳作。

'意'与'手'在实践中的运用

如果把'意'说成是理性派的话,那么,'手'则是感性派,这个是很好理解的,因为'意'是经过思考的,而'手'则是直接书写的。在实践中,我们绝不能因为古人的'意在笔先'来全面纠正自己的认识,因为理性和感性都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发生改变的。既是刚开始是'意在笔先',但随着书写情况的变化也要作出调整,即由理性转变为感性。另外,对于一些不同的书体来说,也有理性和感性一说,例如楷隶篆等静态的书法就要用到理性的多一些,而像行草书则会更多地要用到感性。

书法必须要做到

窦冀的《怀素上人草书歌》中记录了这么一段话:

长幼集,贤豪至,枕糟藉曲犹半醉。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说是怀素在大醉的时候,这时候已经完全失去了理性,而醉后的意思犹在,只想去写字,哪里管它什么章法、结字,只有心中有情感,手中有技法,忽然间就纵横'千万字'了,试想一下,在'绝叫三五声'这么短的时间内哪里还有思考的时间?因此这是一种感性书写。

鲁收在《怀素上人草书歌》上作诗到:

狂来纸尽势不尽,投笔抗声连叫呼。信知神鬼助此道,墨池未尽书已好。

'神鬼助'是超越于'心为君'以意识为主宰的创作方法,是感性的行动方法。书者在书写时,肌肉的张驰、呼吸、发力、动作等都可能随着书写的节奏而变化着,也就是说,人的机能与书写的节奏是同时变化着的,并不是由机能引导节奏的。

书法必须要做到

而对于静态的书写来说,则是需要在'绝虑凝神'的状态下去完成。因为此时要考虑到点画的精致、布局的安排、章法的布置等,没有理性的思考是很难做到的。

结语

总体来说,不能把'意在笔先'或'手在意先'的理解绝对化,因为'意在笔先'需要长期基本功的训练,离不开古人的法度程式化,没有这些基础谈'手在笔先',那只能是信手涂鸦,是无本之木。同时,二者也不能教条化,认为写楷书必须要'意在笔先',草书必须'手在意先',对于基础不牢靠的人来说,'意在笔先'是需要永远去做好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