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诀承气朴芒硝,大黄枳实邀,救阴并泻热,急下独功超。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各一钱,甘草五分,芒消一钱。 用法加生姜三片,水煎,食前服。 功用攻下热结。 主治痘疮发热腹痛,大渴烦躁,大便闭,狂妄者;痘疮焦黑,烦渴顿闷,喘促而厥逆,大便不通者;胃腑实热,口噤胸满,卧不着席,脚挛急,大便闭结不通。 附注附方1承气汤组成:前胡、枳实、桂心、大黄、寒水石、知母、甘草各一两,消石、石膏、栝楼根各二两。 主治:气结胸中,热在胃管,饮食呕逆,渴者。 出处:《千金》卷十六 附方2承气汤组成: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枳实半两(麸炒微黄),川朴消一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主治:时气五日,肠胃中有结燥,胸中壅闷,或时谵语。 出处:《圣惠》卷十五 附方3承气汤组成:茯神一两,麦门冬一两(去心),人参一两(去芦头),青竹茹半两。 主治: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宜服此。 出处:《圣惠》卷三十九 附方4承气汤组成:厚朴四两(去皮),姜二两(同捣烂,焙干),大黄二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一两半。 主治:刚痉,大便不通十数日。 出处:《普济方》卷九十六 附方5承气汤组成: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 功用:发汗,泻下,去脏毒。 出处:《摄生众妙方》卷四 大承气汤功效与作用峻下热结。 大承气汤主治(1)阳明腑实证。症见潮热谵语,矢气频转,大便不通,手足濈然汗出,腹满按之硬,舌苔焦黄起刺,或焦黑燥裂,脉迟而滑,或沉迟有力。如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宜本方急下。 (2)热结旁流。症见下利清水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数而滑,或滑实有力。 (3)热厥、痉病或发狂,属于里热实证者。 大承气汤用法水煎服。枳实、厚朴先煎,大黄后下,芒硝溶服。 大承气汤方解恶热不恶寒,手足濈然汗出,大便不畅,腹满按之硬,或见热结旁流,舌苔焦黑燥裂或焦黄起刺,脉沉实为本方辨证要点,属热结便秘,阳明腑实。热厥,痉病,热盛阴伤等均为次要症状,可随热清便通而消失。 积滞与实热互结于肠胃,热灼津伤,糟粕积聚,腑气不通,浊气壅塞,故大便秘结,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胀痛拒按;里热炽盛,蒸迫津液外泄,则手足濈然汗出;热盛津伤,燥实内结,故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热伤阴津,不得上注,故目不清,睛不和。燥屎固结肠中,邪热蒸腾,肠中津液与粪水从旁而下,利下臭秽清水,称作“热结旁流”,此时腹痛不减,按之坚硬有块,故旁流是假象,热结是实质。火热上犹心神,故可见狂燥,谵语;热盛气壅,阳气被遏,不达四肢,故可见热厥之证;热邪伤肝,筋脉失养,故可见抽搐拘急,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等痉病。此时应急下实热燥结,以存阴津。 前人把本方主证归纳为“痞、满、燥、实”四字。“痞”指自觉脘腹有堵闷闭塞感;“满”指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燥”指燥热伤津,肠中粪便既燥且坚,干结不下;“实”是腹中硬满,痛而拒按,大便不畅,或下利清水臭秽而腹痛拒按。 本方为峻下热结的代表方剂。本方中大黄既可泄热通便,荡涤肠胃,又能祛瘀活血,为主药。为取其气锐,方中大黄生用后下。辅以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便,与大黄配伍而用,峻下热结之力更强。热结便秘为有形实邪,气机阻滞,故佐以枳实、厚朴行气除满,散结消痞,助硝、黄推荡之力。 本方泻下峻猛,得效即止,不可过量。 大承气汤按语本方以痞(心下闷寒坚硬)、满(胸胁脘腹胀满)、燥(肠有燥粪,干结不下)、实(腹中硬满,痛而拒按,大便不通或下利清水而腹中硬满不减)四证及苔黄、脉实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溃疡病穿孔、便秘、细菌性痢疾、肝炎、肝昏迷、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伤寒及副伤寒、破伤风、流感、精神分裂证、肺炎、肺心病、哮喘、皮质醇增多症、泌尿系统结石、急性牙周炎、胃柿石、急性肾功能衰竭、原发性高血压、脑血栓、脑出血、产后腹痛、痔疮、荨麻疹、急性铅中毒、鱼胆中毒、急重呕吐、头痛、眩晕、癫痫、乳蛾、口疮等。如热重、加连翘、银花、黄芩;痰热,加半夏、胆南星、瓜蒌;湿热,加黄莲、黄柏;腹有痈脓,加红藤、败酱草、丹皮;瘀血,加桃仁、红花;癫狂,加胆南星、石菖蒲、郁金;肠梗阻,加桃仁、赤芍、莱菔子;虫积,加使君子、槟榔、苦楝根皮;黄疸,加菌陈、山栀;咳喘,加杏仁、桔梗;泌尿系统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王不留行。 本方为泻下峻剂,如气虚阴亏,或表证未解,或胃肠无热结,均不适用;孕妇禁用。本方作用峻猛,得效即止,过度会损耗正气。严格按照用法煎药,以免影响疗效。治疗肠梗阻,如有下列情况,不宜再用本方: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出现持续性疼痛,阵发性绞痛;呕吐出现早且次数频繁;早期出现全身性变化,如体温上升、脉率增加、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早期即有休克倾向;腹膜刺激征;腹部有局限性隆起触摸有孤立胀大的肠袢;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具有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增大胃肠道的容积;促进肠套叠的还纳,解除梗阻;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胆囊收缩、胆汁分泌,松弛胆道口括约肌;抑菌、抗感染等作用。 大承气汤附方①解毒承气汤(《重订通俗伤寒论》)本方去厚朴、芒硝,加金银花、连翘、黄莲、栀子、黄柏、黄芩、西瓜霜、金汁、地龙构成。用雪水煮绿豆取汁,代水煎服。功能解毒泻火,通便泻热。主治脘腹胀满,大便七日未行,小便赤涩热痛,烦燥不安,脉数,苔黄腻而厚,兼创伤处腐溃流脓,疼痛灼热,疫毒实滞等病症。 ②解毒承气汤(《伤寒温疫条辨》)本方加僵蚕、蝉蜕、黄莲、黄芩、黄柏、栀子构成。功能解毒辟秽,泻热通腑。主治温病三焦大热,谵语狂乱,昏不识人,痞满燥实,热结旁流,循衣摸床,舌卷囊缩。 ③三一承气汤(《宣明论方》)本方加甘草、生姜构成。功能峻下实热邪火。主治杂病、伤寒,烦渴,邪热内盛,腹痛实痛,便秘者;或惊痫狂乱,或温热下痢,以及口疮、目疼、喉痹、疮疡等。 ④驱蛔承气汤(《新急腹症学》)本方加使君子、苦楝皮、槟榔构成。功效驱蛔、攻下。主治蛔虫性肠梗阻。 ⑤柴芩承气汤(《急腹症方药新解》)本方去厚朴、枳实,加金银花、蒲公英、柴胡、黄芩、青香藤、金铃子、陈皮构成。功能清肝解郁,行气通腑。主治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小承气汤 小承气汤方歌方解,小承气汤原文解析按:原方大黄量为18克,以上为经验常用量。 【用法】水煎温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再服之。若更衣者,勿再服。 【方歌】小承气本大承气,减厚朴量芒硝去,虽属里实之下剂,大承气汤怎敢比。 【方解】本方是大承气汤去芒硝,又减厚朴量组成。既去攻坚除热的芒硝,又减量消胀行气的厚朴,虽亦属里实的下剂,但较大承气汤则显有不及,故谓之小承气汤。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208条: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泻下。 解析:见大承气汤条。 《伤寒论》第209条: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解析:见大承气汤条。 《伤寒论》213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解析:阳明病,因其人多汗,使津液大量外出,胃中水分被夺则必燥,大便因硬,硬则谵语,宜小承气主之。若一服谵语止,即不要再服。 按:此只由于汗出多,则使胃中燥、大便硬而谵语,既不发热,更无潮热,故不宜大承气汤而宜本方。宜与大承气汤条互参细研。 《伤寒论》第214条: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解析:前于大承气条,有阳明谵语、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主之;又有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本条所述无论证或脉,均宜大承气汤甚明,而谓小承气汤主之,已属可疑,而因与承气汤一升以下条文,尤其不可理解,其中必有错乱,故置之待考,不释。 《伤寒论》第250条: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解析:吐下、发汗均足以亡失津液,胃中干,故微烦。而小便数,易使胃肠枯燥,因致大便硬结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和其胃即愈。 按:此亦由于津液亡失而致大便硬,里热不剧,故只微烦而无谵语,虽小便数,屎成硬,亦不宜大承气汤猛攻,而宜本方和之使愈。 《伤寒论》第251条:得病二三日,脉弱,无太阳柴胡证,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与承气汤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气汤。 解析:见大承气汤条。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41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解析:谵语为里实燥屎之候,下利而谵语,故肯定为有大燥屎,宜小承气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附方(一):《千金翼》小承气汤治大便不通,哕数谵语。 解析:胃气不得行于下,而逆于上则哕;里有燥屎则谵语。这是因为大便不通而使哕数,故宜小承气汤治之。 按:《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7条曰:“伤寒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本条所述即属后之不利者。 【临证思考】大黄泻下通便作用明显,但个体差异很大,尤其对燥结较重者难得通下,必用芒硝软坚。因此本方适用于腹胀、大便不通不久者。 【辨证要点】阳明病、大便硬而无潮热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