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基金2019年06月24日 “第六中国基金经理峰会暨2019科创板投资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在下午主题为“科创中国 硬核投资”的科创板投资分论坛上,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作了题为《“科创”引领未来 科创板投资策略分析》的主题演讲。 朱平对科创板对标美国纳斯达克和创业板进行了梳理回顾,认为科创型市场赛道应该多选择产业趋势所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医疗等行业,并积极布局头部公司。同时,他还梳理了目前科创板受理企业情况,从各项数据来都“质地较好”,比如2016-2018年,已申报科创板企业ROE显著高于全部A股、港股和美股,也显著高于其他板块。行业上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及高端装备领域。 朱平表示,投资科创板有以下原则,第一原则是要投有盈利或者盈利高速增长的公司。第二个原则是行业上更看好信息技术、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主要包括云计算、集成电路、AI等,生物制药及医疗则是另一个主要的投资领域。第三个原则是精选龙头。
美国纳斯达克及创业板的启示 科创板被市场成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同时也部分对标创业板,总结纳斯达克和创业板的历史走势,能对投资科创板带来不少启示。 纳斯达克是上个世纪90年代才逐渐成为相对成熟的市场,也是从那个时期一批美国科技公司渐渐地被大家熟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条件更为多样,满足更多类型的企业上市的诉求,纳斯达克在全美IPO市场规模已经从1970年的52.0%上升到99.1%了,这是个非常大的改变。另外,过去10年美股市场平均每年58.9%的IPO公司是前一年利润为负,同时差不多每年有50-100家公司退市。 其实可以从纳斯达克看科创型市场的赛道投资。精选市场为纳斯达克市场发展重点,其中400多家上市公司中医疗保健和信息技术是重点培育行业,分别占纳斯达克精选市场的29%和19%。而中国存在医保控费等问题,若这一因素度过后,未来医疗保健领域将有非常好收益。信息技术目前相对来说收益较好,期待科创板能给信息技术优秀公司更多机会。 纳斯达克市场还有一个特色是头部企业的投资回报特别高,两极分化非常明显。科技进步是长周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科技股容易产生大市值公司,纳斯达克培育出了全球五大市值的科技公司。通过美国市场看到的是云计算、互联网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除了纳斯达克,分析创业板投资也能带来启示。虽然在制度设计层面存在诸多不足,但是创业板指数从上市以来开始算起,表现依然好于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历史估值的波动是比较大,现在估值有点失真,由于2018年年报商誉减值的问题,净利润下滑明显,今年估值水平出现跳升,截至5月31日PE估值为135倍。 从指数走势来看,与纳斯达克类似,创业板自开板起经历了1年左右的热炒期,2年左右的价值回归及估值泡沫的消化期,于2012年底开始企稳回弹。科创板可能也有类似走势。 业绩是取得良好股价表现的基础,截至目前,创业板涨幅前50的标的,对应业绩表现远高于创业板整体。从赛道选择上,生物医药、医疗信息化、通信、锂电等行业孕育出更多优质企业,科创板可能更多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医疗服务等行业。 IPO上市数量的限制及退市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创业板市场整体估值较高,部分公司借助上市公司的优势地位及高估值频繁进行兼并重组,由于缺乏整合吸收能力,后续积累了较高的商誉减值风险。 科创板拟上市公司数据不弱 我们梳理了目前科创板拟上市公司的整体情况发现,目前受理企业多来源于北京、江苏、上海、广东等区域;行业上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以及高端装备等,目前受理企业多为小体量、高盈利、高研发投入企业。 从数据上看,目前科创板受理企业营收来看,多为1-5亿;扣非净利润多为5千万到一个亿;毛利率较多是大于50%,研发投入也较多,这些公司质地不错。若将目前拟上市科创板公司跟A股做了对标,无论是毛利率、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受理企业质地好于A股对标,尤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生物医药领域,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均净利润增速97%。 若将科创板申报公司财务数据和全球主要股票市场对比,受理的企业平均收入小于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类似;平均净利润小于主板、中小板,大于创业板。但A股总体的收入比美国要低,只有其三分之一,说明中国的大型企业占比偏小,小型企业占比较大,大型企业的天花板还没到。 数据还显示,已申报科创板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CAGR显著高于全部A股、港股和美股。收入CAGR与创业板类似,净利润CAGR则显著高于其他板块。2016-2018年,已申报科创板企业ROE显著高于全部A股、港股和美股,也显著高于其他板块。 目前超百家受理企业选择标准一,近三成企业折价发行。超半数受理企业IPO意向PE估值低于对标A股公司,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该趋势更为明显。大部分受理企业可用PE/PEG进行估值,超过一半的受理企业PE在20-40倍。 投资科创板的一些原则 投资科创板,估值定价非常重要。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有不同特点,需要用不同的估值方法。 比如处于概念期的科创型公司适合用VM指数法,因为概念期企业大量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可能只有一定的技术,尚无正式产品或服务。而VM指数法跟创投相关,重点是看融资时估值水平及其变化。 而对于导入期企业采取未来市场空间折现策略,主要衡量该产品或者服务可能拥有多大空间,对这一空间进行折现估值。因为导入期公司需要投入资金进行研发、成熟样品的试制和商品化,但由于企业还没有很好的经营业绩,因此很难获得商业信贷,主要是依靠风险资本和企业自身的融资。此外,对于医药公司有一种方法叫Pipeline的DCF估值,根据未来上市的可能性概率来算营利,再DCF折算回来。 在导入期和成长期得公司,要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用估值方法。估值方法主要是看现金流和净利润,按照这两个要素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最好得是可以PE/PEG估值的,拥有盈利或者盈利高速增长的公司;而最需要回避的是较差商业模式、或者财务存在风险的公司。 我举了一个例子,亚马逊如果仅仅从PE角度看,估值水平基本处于大幅度波动状态。因为亚马逊持续高的Capex投入,相关的摊销折旧年份非常短,这样就造成从利润端看企业并未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如果从现金流或者销售收入角度看,其实亚马逊是持续增长且表现非常优良的公司。 科创板公司成长曲线来看,上市段很可能会呈现波段式上涨走势,以发行批次为界限,每一批次的前两个交易日呈现上涨态势,后续平稳;上市一年左右大概率已进入价值回归期,估值消化叠加老股解禁,可通过研究寻找性价比标的;之后进入企稳回升阶段,聚焦头部企业。要投资最好布局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打新是较为稳妥的策略。 我对科创板投资有一些原则,第一原则是要投有盈利或者盈利高速增长的公司。第二个原则行业上更看好信息技术、医疗,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主要包括云计算、集成电路、AI等,生物制药及医疗则是另一个主要的投资领域。第三个原则是精选龙头。这比A股还要重要,因为科技股老二都没市场份额,所以要买的话一定要买龙头,没有二线龙头之说。若把美国成长性行业NO.1和NO.2对比研究,NO.1公司市值增长的幅度是NO.2的8倍,龙头是极其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