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炮火硝烟中奏响的音乐史诗

 农民999 2019-06-25

在这盛夏时节,最好不过结伴出游去制造回忆啦~ 音乐之友的“德奥仲夏之旅”此刻正在进行时,乐友们相约维也纳,全身心地浸泡在音乐的世界中:拜访伟大的音乐家们的故居,游览历史悠久的的教堂、博物馆,参观当地的人文风景。观演了美泉宫仲夏夜音乐会、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欣赏《托斯卡》。

今日是这次旅行的“重中之重”,当地时间19:30,在维也纳音乐厅,将现场聆赏当今世界乐坛最火爆音乐家、指挥狂魔提奥多尔·卡伦吉斯(Teodor Currentzis)指挥的音乐会。他将携手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为我们上演独具一格的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
“指挥狂魔”提奥多尔·卡伦吉斯
//


提奥多尔·卡伦吉斯现担任佩尔姆国家歌剧院(Perm State Opera)和芭蕾剧院(Ballet Theatre)的艺术总监、MusicAeterna乐团的创始人兼音乐总监,迪亚吉列夫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迄今为止,卡伦吉斯已经连续获得七座俄罗斯著名的戏剧奖“金面具奖”(Golden Mask Award),以及最佳歌剧指挥奖等奖项。2018年他刚刚接任伟大的诺灵顿爵士,成为斯图加特广播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卡伦吉斯1972年生于雅典,4岁开始学习钢琴,7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2岁进入雅典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5岁学习作曲。1994年移居圣彼得堡,跟随伊利亚·穆辛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卡伦吉斯与他创建的MusicAeterna乐团都是索尼旗下的艺术家,他的录音制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卡伦吉斯同时也是一名演员,由德米特里·谢尔尼亚科夫导演的《车臣阿依达》上演后,他很快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无论是气质优雅的外形,或是极具个性的指挥风格,他都很受年轻人的喜爱,而他在音乐上的诠释在国际上也广受赞誉。


//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

肖斯塔科维奇是原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20世纪世界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这部《第七交响曲》是在卫国战争期间创作的最为重要的作品,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是一部不朽的音乐诗篇。

创作背景:

在1939年,肖斯塔科维奇开始计划创作《第七交响曲》。原本的创作思想是想描述“人类的敌人”,后来他意识到自己背负的国家重任,宣布这首曲子将是一首“列宁”主题的交响曲。不过战争的爆发把他的思绪又转到全新的方向。

1941年9月9日,纳粹德国包围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在接下来的800多天里毫不留情的攻击轰炸,城市内有60多万人在围困中丧生。战争的残酷不堪设想。而列宁格勒的人民英勇不屈顽强抵抗,举世震惊。

在战争爆发期间,肖斯塔科维奇迅速完成此作品,以慰劳前线将士,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精神。大部分的总谱是在战火纷飞被围困的列宁格勒写出的,题献给这座英雄城。他曾说道:“无论是野蛮的袭击,还是这座城市被围困的严峻氛围,都不会阻碍内心的涌动”“我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度工作”。

作曲家完成作品后,要上演此作品可谓是困难重重,在战争环境下,城内每天都处于枪林弹雨之中,此时全民皆兵,人员匮乏,敌军距市区最近只有几公里....

肖斯塔科维奇的传记作者对这部作品的首演这样阐述道:


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的文化宫首演:

他在这场首演中似乎忍受着极端的痛苦。听众坚持要在开演前先看到他,他站到舞台上,表情僵硬而没有笑容。演奏结束之后,听众热烈地呼唤着作曲者,这位严肃的年轻人再度走上舞台,他看起来好像就要被绞死了一般。

1942年3月底在莫斯科的首演:

这首乐曲在下午演出,因为在1942年的多事之春里,莫斯科的音乐会都安排在白天举行。演出进行到一半,空袭警报响起。末乐章就要开始的时候,有一位身穿制服的人上台站在指挥旁,试图终止这场音乐会,引导大家去避难场所,但并没有人因此离席,这首交响曲继续演奏着。在18分钟长的末乐章结束之后,那个穿制服的人又出现了,并以当时对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话告诉观众:“空袭警报响了!!!”他得到的回答是观众的大叫:“我们知道!!”

然后继续起立喝彩。

1942年8月9日在列宁格勒首演:

此时的列宁格勒正在德军的包围之中,音乐厅的景象令人异常兴奋,热闹一如往昔,音乐厅内以巨大的水晶烛台来照明,晶莹剔透......听众几乎囊括了列宁格勒音乐界的代表人物——作曲家、歌唱家、学者...许多士兵与军官带着武器,直接从前线赶来。管弦乐队增加了专为参与这场演出而请假的军乐手。

我们听到乐曲一开始,心中异常兴奋.... 很难描述这首交响曲给人的印象。他不仅是一种印象,而是一种慑人的经验。这种经验不只有听众感受到而已,乐手亦然,他们读这些乐谱的样子就好像他们在读关于自己的生动记事一般.....

这首交响曲在当时作为一种象征而被狂热崇拜。它的乐谱被拍成缩微胶片空运到美国,并于1942年7月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指挥,在西半球的纽约举行首演。之后在美国、英国、澳洲与拉丁美洲有60多场演出。世界人民在这部伟大的音乐史诗中得到了极大的鼓舞,看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这部《第七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最长的一部作品,也是最受欢迎的一部作品,在创作初期,他为作品内的四个乐章各赋予了标题分别为“战争”“回忆”“广阔的家园”“胜利”,后来又撤回了这些标题,改为速度标记。

I. Allegretto 快板

这个乐章是奏鸣曲的曲式,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

II. Moderato (poco allegretto)  中板 (小快板)

这是乐曲中最短的乐章。肖斯塔科维奇称之为谐谑曲或抒情间奏曲。作曲家曾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题,由此产生的弦乐器带有强烈的节奏背景,双簧管优雅的副乐段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极具特色。

III. Adagio 柔板

第三乐章的结构与第二乐章很相似,有一个缓慢的初始主题,接着一个更快的中间乐段呼应第一乐章,还有一个乐段是对初始主题的概括。肖斯塔科维奇曾说,他希望描绘暮色下的列宁格勒,列宁格勒的街道和涅瓦河的堤岸静静地印在此景中。

IV. Allegro non troppo 不太快的快板

乐章开始于弦乐安静的旋律,接着低沉的弦乐开始了一段快速的曲调,预示着战争的到来。短暂休息的过渡段过后,接下来是缓慢而尖锐的部分连接到凶猛的高潮部分。全曲的结尾部分与布鲁克纳的第8交响曲有着相似之处,甚至在这里引用了该交响曲的开场主题。最终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在辉煌中结束。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