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瓦伊达电影自传》等五本书了解犹太民族和文化

 gs老张 2019-06-25

6月23日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在上海三联书店举办了“《剩下的世界:瓦伊达电影自传》新书读者推荐会暨2019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年度中犹书单发布会”。

历时一个季度的中犹文化系列活动从4月启航,通过发布了手绘“拾光地图”、定制“拾光香氛”、开发“拾光地图”小程序、举办虹口影视论坛、《五千年犹太文明史》读书会,在6月末的上海,迎来了活动的高潮“2019中犹书单”的发布。

中华民族热爱书籍,千年文化绵延不绝。犹太民族也是如此,自从开始了用石块记录历史,犹太民族的文化也通过书本代代传承。“活动会告一段落,在下一季活动开始前,运用书单的形式,正是希望将中心策划主办的活动的影响潜移默化地传递下去。”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运营总监丁莫莫在发布会上说。

本届上海电影节期间,犹太导演斯皮尔伯格导演的《辛德勒的名单》成为首部无中文字幕的展映影片。而此次新书推介活动的传主——波兰世界级导演安杰伊·瓦伊达,正是通过斯皮尔伯格当年向奥斯卡组委会写的推荐信,获得了当年的终身成就奖。这本新近翻译成中文的著作《剩下的世界》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而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将这本新书——这位把目光投向苦难的犹太民族的大导演的自传列入了2019年中犹书单之中。

瓦伊达被誉为波兰电影之父,是“波兰电影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早期杰作《一代人》《下水道》《灰烬与钻石》被称为“战争三部曲”。他的影片《福地》《威克的女孩》《铁人》《卡廷惨案》都曾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1978年,《大理石人》获得第31届戛纳电影节费比西奖,1981年的《铁人》获得了当年的戛纳金棕榈奖。

新书推荐会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的青年影评人马圣楠和三联特约编辑赵磊与读者们交流了他们对瓦伊达的认识。

赵磊与马圣楠在分享会与读者交流

“要了解瓦伊达,最好的途径就是在看完他的电影后,结合这本书去联系他的成长背景,他的电影创作与波兰本土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紧紧相连,” 赵磊介绍瓦伊达擅长将新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以强烈的道德意识和精湛的电影技巧,刻画20世纪波兰的苦难和挣扎,在其中显示出艺术家的良知、反思与社会关怀,堪称波兰20世纪历史的最好见证。

马圣楠向读者们介绍了瓦伊达的生平:1926年3月6日,瓦伊达出生于波兰苏瓦尔基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波兰军队的一名军官,母亲在一所乌克兰学校教书。瓦伊达13岁时,二战结束了他田园诗般的乡村生活。他的父亲死于卡廷惨案,母亲辛苦做工以维持生计。波兰政府严锁战争消息,直到1989年,他们才能在家族墓地里正式记下父亲的牺牲地。

1954年的《一代人》是瓦伊达的处女作,描写了有冒险冲动、个人理想和恐惧感的青年战士形象;《下水道》讲述了1944年华沙起义的最后,部分抵抗者只有下水道逃生、令人绝望的悲剧:它们与《灰烬与钻石》一起,突破了传统主流意识,构成了使他获得声望的早期代表作“战争三部曲”。

《大理石人》及其续集《铁人》是瓦伊达最有名的作品,分别创作于1977年和1981年,被称为波兰“道德焦虑影片”的代表作。《大理石人》揭露了一个人的内心秘密,一个被包装成典型模范的人物撇掉了国家的“坚硬”外壳,暴露出的人性与脆弱的一面;《铁人》则表现一名记者被指派深入现场采访一起罢工事件、搜集罢工领导者的不利材料,却在最后关头提出辞职……影片隐晦地向波兰人传达了1970年镇压的真相。

瓦伊达影响了世界上很多知名导演,日本导演大岛渚还曾专门撰文分析过瓦伊达,并认为在面对历史时,世界上的国家中波兰是具有最深切悔恨的一个。大岛渚认为瓦伊达坚持的制作电影有着重大意义:这里一定会诞生出“像宣告胜利的曙光般闪闪发光的钻石”来,而这是超越波兰国民要求的,甚至是元朝波兰国家要求的结果。

瓦伊达

《剩下的世界》中记载了瓦伊达与斯皮尔伯格的一次会面经历。斯皮尔伯格在准备拍摄《辛德勒名单》时,瓦伊达与他约在克拉科夫见了一面。瓦伊达曾转达过一个意见:“《辛德勒的名单》应该拍成一部黑白电影。”见面时斯皮尔伯格问为什么?瓦伊达说:“如果您决定拍一部反映欧洲犹太人的悲剧电影,那这部电影就必须与您此前所有的影片划清界限。只有这样观众才会明白,您要告诉他们的是完全不同的事。”

斯皮尔伯格又问道:“您知道辛德勒的眼睛是蓝色的吗?”瓦伊达回答:“我知道,我本来要自己拍《辛德勒的名单》,这个剧本我也拿到了……”斯皮尔伯格转身走到桌子另一边,问他的制作人:“要不我们拍一部全黑白电影,只有辛德勒的眼睛是蓝色的,如何?”在几千米的黑白胶片上,只把辛德勒的眼睛涂上蓝色,这个成本相当于波兰电影业几年的预算,而斯皮尔伯格甚至还想把党卫军制服肩章的军衔涂成红色,尽管它们本来是全黑的。

赵磊说:“现在我们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看到了那个身穿红裙子的小女孩,我想这与瓦伊达的主意不无关系。”

马圣楠还向读者推荐了电影《冷战》,“影片通过一对波兰青年男女的爱情,反应了波兰50年左右的历史。波兰人一直在反思自己的历史,他们的反思是带着国家伤痛的。在当时极其严格的审查制度下,瓦伊达戴着镣铐跳了一支很美的舞。”

“瓦伊达曾说‘我只是一个导演,我不希望拍出来的影片成为周末晚上的娱乐,而是能带给人们思考’。他热爱他的祖国,也热爱电影,他希望他的电影能被人理解从而开始思索,这就是他的影片走向世界、被无数大导演所敬佩的原因。”马圣楠说。

在交流会后,中犹文化科技交流中心运营总监丁莫莫向读者们揭晓了书单:

1《五千年犹太文明史》

入选理由:和中国文明史一样悠久的犹太文明史,在作者纵横捭阖的开阔视野与旁征博引的细节描述里,活灵活现,是了解犹太民族特别是他们的文明与文化的金钥匙。

2《剩下的世界》

入选理由:二战时期,波兰的犹太民族遭受了苦难的一页,奥斯维辛更成为了地狱的代名词。来自波兰的导演没有回避苦难,而是把镜头对准了他的犹太同胞。这不仅是了解大导演生平的著作,更能管窥那段历史。

3《犹太难民与上海》

入选理由:二战时期的上海虽然也遭受了重大的打击,但上海,成为了当时犹太难民心中的诺亚方舟。这段上海与犹太民族在特殊时期互相扶持的历史被犹太民族铭刻于心,而其中26个故事被收录在本书里,让人动容。

4《创业的国度》

入选理由:都说犹太民族聪明,这个从1948年复国的中东强国创造了令全球侧目的科学技术。本书通过分析背后的创新思维和这种思维诞生的土壤,让所有对以色列惊人创造力好奇的读者一窥究竟。

5《孤独星球:以色列及巴勒斯坦》

入选理由:那里有圣城耶路撒冷,有哭墙,有死海……那里是被称为迦南福地的古老土地。战争的阴影与贫瘠的自然环境却被这群人改造一新。这是古老与创新并存的国度,充满了古老传说与历史烟云……跟随这本手册,他将带你进入一个新天地。

纵观中心推出的2019年中犹书单,内容包含了最为日常实用的工具书,也有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地方史、文明史的覆盖。这份书单的制订既是中心在中犹文化交往过程中挑选出的优秀书目,也希望成为给未来准备与犹太民族打交道的国人了解对方的一个阶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