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愚园路上的影后们

 昵称21399464 2019-06-25

漫行愚园路,希望逢见那丁香般的女子。她在初夏的风里微笑,在绿叶红墙的小巷婀娜。

她制造的传奇被一代人牵挂,她是愚园路上的女明星,非常人生也寻常人生。

愚园路庆云里1号,民国天后周璇

房子会消失在时间里,但是故事依旧在上空盘旋。

1935年11月13日出版的《电声电影周刊》里有“明星住址录”,周璇:愚园路庆云里1号。(庆云里已拆,取而代之静安1788广场等。)

     周璇的美丽至今无人能及

 著名画家丁聪的父亲、老上海著名画师丁悚组织了中国第一个漫画协会,恒庆里的丁家一时成为艺术家、明星聚会的沙龙。每到周末,张光宇、叶浅予、王人美、金焰、黎莉莉、聂耳……都在丁家谈笑风生。

周璇也来,她是丁悚的干女儿。她给丁悚的信中留的就是庆云里的地址,那时周璇还和养母住在一起。

周璇写给丁悚的信  图源网络

那时电台时兴播放“观音戏”(意思移话剧于电台,听者如观剧于耳中),我理解为现在的广播剧。王人美、白虹、胡茄、黎莉莉虽然已贵为四天王,但是声音都不适合“观音戏”。

丁悚说:“有个乡下女孩叫周璇,倒是可以造就。”

15岁的周璇,童花头,矮个,很瘦,面孔黄黄,眼睛却像黑宝石。周璇的声音很轻、声带很低,但是吐音清晰音色美,非常适合麦克风。“吴人京语美如莺”,说的就是周璇。


周璇1920年8月1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31年加入明月歌舞团。1934年凭借歌曲《五月的风》成名。

1937年主演的《马路天使》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中国电影史上的杰作,被评为“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

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曾经回忆道:“我的童年在上海度过,那时上海滩到处都在放周璇的歌,家家花好月圆,户户凤凰于飞。

周璇1950年从香港返回上海,1951年因突发精神病被送入医院治疗。1957年9月22日在上海病逝。

 从电台到银幕、从歌星到影星,周璇真正百年一遇的绝代佳人。

人前,娇媚明艳,万众仰慕。背后,一路追爱失意寂寥人。周璇的感情生活,不是情深缘浅,就是天意弄人,岂止是少了点运气。

严华、石挥、朱怀德、唐棣,周璇的四段感情都没能花好月圆。两个稚子是她的安慰,却都没来得及好好爱他们就撒手人间。

周璇,上帝终究是亏待了她。

清风徐来蝶邨

蝶村建于上世纪20年代,二层新式里弄房屋11幢及平房8幢。1935年6月7日出版的《电声电影周刊》也有“明星住址录”,徐来:愚园路蝶邨36号。

徐来(1909年—1973年)生于上海,原名徐小妹,又名徐洁凤。

1927年考入黎锦晖主持的中华歌舞专修学校,艺名徐来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徐来与黎锦晖结婚, 自然就成为“明月”的师母。

徐来并非惊为天人,但是五官和身材都符合东方女性的审美,“标准美人”的称号,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1933年上映的《残春》是徐来的处女作,一炮而红。这部电影被称作“浪漫风流香艳爱情巨片”,影片中女主角“出浴”的镜头,让徐来成为吸金噱头

处于风口浪尖的徐来又迅速接拍了几部电影,名声扶摇直上,成为电影界第二个拥有汽车的白富美。

1934年,徐来被评为“八大女星”之一,和当红一姐们的合影登在《良友》杂志上。

徐来一度和“明星”公司的台柱子胡蝶齐名,名噪一时的上海蝶来照相馆,即以胡蝶的“蝶”和徐来的“来”两字合成。且有老掌故说,胡蝶结婚也在蝶村。

徐来的电影生涯只有三年,弹指一挥间。与黎锦晖离婚后,徐来和国民政府军委会中将参议唐生明结婚,据说是杜月笙牵的线。

岐山村是个明星窝

愚园路1032弄岐山村  图源网络

1925年-1931年间,美商中国营业公司、中央信托局等房地产商联建中西式3层楼房70幢,加上建于1924年的4层花园洋房东苑别业5幢,共计75幢。当时业主借周武王发祥于岐山,冠名“岐山村”。

岐山村25号祝希娟,新中国第一位影后

1961年,谢晋导演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引起巨大轰动。剧中女主角吴琼花的扮演者——上唇有一颗痣、眼睛会喷火的祝希娟成为那个年代的青春偶像。

祝希娟在1962年举办的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女演员的称号,成为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位影后。

岐山村居民曾经很自豪地说:“看娘子军何必去电影院,来我们弄堂看真人好了。”

岐山村15号沈殿霞

香港已故著名艺人沈殿霞(昵称“肥肥”)1947年出生在上海,父母先去香港后,她住在岐山村15号的姑妈家。


15号的阳台原汁原味,可以看见祝希娟住过的25号。

沈殿霞在江苏路市三女中读初中,女中淑女成群,沈殿霞却是个另类,调皮爱玩,天天想着最好不要上学

她和京剧大师周信芳的女儿周采茨是同班同学,放学后常常去长乐路上的周家玩演戏。

1958年,沈殿霞去香港,很快进入了演艺圈走红。后来与郑少秋婚姻聚散。

她有退休后回上海养老的想法,可惜再也不能实现。

岐山村124号殷亭如

八十年代女影星殷亭如,秀气清新洋气,有晨曦般的面孔和云朵般的微笑。放在今天,必定宅男偶像。

岐山村的“高圆圆”

殷亭如在市三女中当过大队辅导员和音乐教师,1981年初登银幕,出演《都市里的村庄》、《锅碗瓢盆交响曲》、《苏醒》等影片,惊鸿一瞥,气质独特。

1985年,殷亭如赴美自费留学烟花靓丽却易冷,2017年殷亭如在美国去世。

愚园新村,“长城二公主”石慧

愚园路750弄愚园新村,建于1930年,此处原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1921年建造的“游存庐”旧址。

 1930年,浙江兴业银行购地建造了29幢假四层联立式洋房,清、红砖清水砌筑,双坡顶平瓦屋面。

民主革命时期“七君子”之一沈钧儒先生曾居住在愚园新村11号。  

香港电影明星石慧生于1934年,曾住愚园新村。

石慧是香港长城影业的当家花旦,和夏梦及陈思思合称“长城三公主

石慧多才多艺、秀外慧中,戏路宜古宜今,30年影艺生涯、拍摄了50余部影片。

大公主夏梦和二公主石慧都不约而同地嫁给了上海名校圣约翰大学的子弟。傅奇和石慧相伴一生,两人因为拍《蜜月》而相恋。这一对奇人异石,从“银幕情侣”到银坛伴侣

石慧夫妇在加拿大安享晚年,旅游、画画、打打小麻将。事业有成,美满伉俪,石慧算是老牌女明星中好的收尾。

 漫行愚园路,

 一代又一代的青春交错而过。

清新的甜蜜,或美好的忧伤,

各自的情路爱路人生路。

我们也许错过了传奇的年代,

幸运的是,

银幕和歌声留住了她们的芳华。

同样幸运的是,

在愚园路的街巷,

我们可以依稀遇见她们的身影。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