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步读财】我们活成了大数据下的透明人!

 十步读财 2019-06-27

保险买不成

十步最近有一个客户,在投保光大永明超级玛丽旗舰版的时候

出现了“未通过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暂时不能投保该产品”的提醒字样

无法提交,无法付款。

客户的身体健康,投保流程也没有任何问题

却无法购买保险,到底是什么原因?

……

还有一个客户,在购买瑞泰瑞和升级版定寿时,

明明居住在一线城市,最高投保额度却只能选择50万,

再高就不允许了,又是什么原因?

……

如果你也曾出现上述问题,

或者其他人可以购买的产品,你被提示无法购买;

或者是突然被保险公司联系重新体检……

以上种种,都表明,你已经被“监控”了

说得再专业一些,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都是保险公司的“大数据风控系统”。

大数据风控系统

从2017年开始,“大数据”这三个字突然爆火

简单来说,大数据就是通过对海量信息、资料的收集与应用。

结合到保险行业,对渠道营销、产品设计、智能定价等方面都能起到优化甚至重塑的作用。

大数据风控系统,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通过对投保用户的数据分析,达到风险预测的效果。

每家保险公司的风控系统并不一样,评估的因素也各有不同

比如说有些注重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有些会结合现持有保单的信息,还有些对客户的疾病史把控比较严格,算法不同,结果不同。

十步因此特意询问了一家保险公司的相关负责人(私人关系,请勿对号入座)

他讲道,“主要风控点还是金融消费记录(信用卡等)、信用体系(黑名单)、投保承保理赔记录。医疗信息据说在收集,但是因为不容易判断,所以实际启用率不高。”

不过,无论基于哪种算法,

一旦被其认定为风险系数偏高的人群,那么就会得到无法投保的结论。

……

大数据得出来的数据就一定全对吗?

当然不是,也有可能遇到各方面信息都良好,但恰好就被归为“有风险”的人群。

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

大数据也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精准,有“误伤”再所难免。

毕竟现在的大数据风控系统,其实各家保险公司制作的都不完善

今后一定还会加以改进。

如果现在真的受到了风险管制的客户,建议更换同类型的产品试一试。

千万别有什么心理负担,这很正常。

风控系统有啥用

保险公司要求客户如实告知,就是防止带病投保,降低理赔率。

而风控系统,和健康告知、核保的作用是一样的

都是为了防范风险,降低骗保率,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

我再举个栗子,

弘康的大白智能定寿。

如果被保人身体倍儿棒、生活在大城市、还不抽烟,那么他的费率就是最低的。

因为各方面评估来看,他是属于“最低风险”的人群,

那么保险公司不仅乐意保障,还愿意低保费承保。

这也属于大数据的一种,风控的过程和这个类似。

风险控制是保险公司设计的,保护的自然是保险公司的利益。

对于投保人、被保人来说,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买保险越来越难。

我们很难完整的隐藏自己的个人信息,核保的空间变小,投保也不仅仅看身体状况,

甚至成功投保的人群,还会遭遇保险公司的再次排查。

但如果保险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降低骗保率,

其实最后的受益人仍然是我们,

因为保险产品一定会降!低!费!率!

对于真正想买保险的人群,当然是件好事。

应该怎么做

① 投保时务必如实告知

这一点已经强调过很多次了,很多人妄想用“两年不可抗辩”作为免死金牌

先不说这一点在法律上的可实施性到底多少

就说如果两年内,遭遇了保险公司的风控排查,该怎么办?

轻者,重新核保;

重者,要么解约,要么认定你有恶意骗保行为,留下购买的不良记录。

到头来,得不偿失,为何不在投保的时候就进行如实告知呢?

② 认真对待自己的数据

数据代表的是一个人,

我们的很多行为,都是被记录的,

人会说谎,但数据不会。

因此保险公司的确对数据比较在意,

比如说在投保时,有些健康告知会问询,

“累计投保超过多少保额?”

或者“近两年内有没有被退保、延期的记录?”

这些都是一个人的数据。

我们要谨慎对待自己的消费行为和信用评估

尽量不要上银行的黑名单,不要在借贷软件等留下黑历史,

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你被限制投保。

因此要,珍惜信用,珍惜数据。

大数据改变了我们

最后,十步想聊聊大数据本身。

庞大的互联网把我们拉进了大数据时代

无论我们做了什么,喜欢什么,都在无形中被储存成了数据。

我们被画像、被细化,看起来,我们还是独立的个体,

实际上在互联网的世界,我们只是一个数据包的集合体。

抖音上推送的都是你爱看的,

淘宝页面出现的都是买得起的,

打开饿了么首先蹦出来的是你最经常吃的食物,

就连网易云每天都会“猜你喜欢”听什么类型的歌曲。

最了解你自己的人不是父母,也不是自己,而是大数据。

我们在网络上一丝不挂,最终成为了大数据下的透明人。

传播学中有一个名词叫“信息茧房”

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这是大数据时代带来的问题,

我们身处的蚕茧中,最后终会作茧自缚,还是破茧成蝶

不得而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