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古村新韵 留住乡愁

 zzm1008图书馆 2019-06-27

古色古香,干净整洁,乡愁弥漫,穿越时光。旅游业渐渐兴起的十丈村一角。刘上前 摄

最近,玉林市福绵区福绵镇十丈村成功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第四期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庄,广西仅有两个村庄入选。原本废弃凋败的村庄变成环境干净整洁、风景优美的乡村旅游新景点,这是在乡村振兴中村民“唱主角”带来的大变化。

玉林市鸟瞰十丈村,十丈村的改造基本保留原有农舍建筑及院落围合的外观肌理和空间关系,留住了乡愁,凸显了特色。玉林日报记者 陈伟平 摄

该区创新“政府主导 群众主体 社会参与”模式,以十丈村旧村改造为试点推进乡村振兴,2019年将大力打造“福绵镇十丈村-中滔环保产业园-沙田镇铜鼓坡”福绵区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成均镇蒋山塘、樟木镇珠垌、沙田镇铜鼓坡等19个村屯被列入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带重点建设自然村。

十丈村传统民居一隅。广西新闻网记者 谢冬梅 摄

变角色 村民主动建设家园

漫步十丈村,黄墙红瓦的房屋错落有致,随处可见的农家乐、茶馆、戏台又为村庄增添几许田园情趣……

十丈村曾是一个具有300多年历史的村落,在发展中,村民逐渐搬出旧村,旧村70多座传统民居日渐垮塌。经过修缮,城里人纷纷慕名而来。

村民对自身的认同也越来越强烈。昔日走出去寻求发展的年轻人,如今也回到村里发展,开起茶馆、酒吧、农家餐馆。

20多年前,村民陈勇离开村庄到广东打拼,从一名打工仔成长为一家服装厂老板。看到家乡越变越好,2018年底,陈勇决定回乡创业。

蓝天白云,绿树碧水,黄墙红瓦,十丈村勾勒出一张美丽的乡村风景画。广西新闻网记者 谢冬梅 摄

“这里原来是一个养猪场,再过半个月,就会变成一个休闲娱乐中心。”陈勇说,他将投资300万元在村头建设丰收大食堂项目,建成后,游客可以品尝到特色美食。项目配套有停车场、KTV等服务,旁边还会建设一个文体中心,供村民休闲娱乐。

在乡村建设中,福绵区主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从“政府唱主角”转为“群众唱主角”、从“政府自己干”转为“群众主动干”,改变政府在乡村建设中“统一包办”“大包大揽”的角色,引导群众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十丈村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生态民居。广西新闻网记者 谢冬梅 摄

为解决乡村振兴资金缺口,该区动员村民自筹和捐款。目前,10多个试点村庄,群众已自筹资金300多万元,捐款560多万元。

变方式 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记者在十丈村采访时,不时见到村民跟该村第一书记陈桂春打招呼。

陈桂春2018年才到十丈村担任第一书记。他说,十丈村正努力转型为集“吃、住、行、游、购”等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村。这时候,只有发挥乡村振兴示范点第一书记的作用,才能带动群众自发组织力量开展乡村建设。

为激发乡村振兴过程中村民的内生动力,该区创新“政府主导 群众主体 社会参与”模式,创新选派“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到基层。目前,该区已经择优选派18名第一书记充实到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村。

看着十丈村的变化,周边村屯一批批外出打工人员自发组织到十丈村参观学习,回来后根据本村实际,制定旧民居改造计划。

十丈村处处是美景。广西新闻网记者 谢冬梅 摄

“现在有几万人在中滔环保产业园工作,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新发村第一书记梁有强说,新发村离中滔环保产业园不远,通过引导村民开展乡村建设,计划把村里的旧房子改造成商业广场,承接产业园工作人员的饮食、娱乐等消费需求。

保存完好的十丈村传统生态民居。图片由广西玉林博白电视台提供

该区还通过村民代表会、支部党员会、户主会,发挥村“两委”和理事会作用,宣传乡村建设对村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和志愿者带头示范作用,营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

十丈村保存完好的古村落生态民居。广西新闻网记者 谢冬梅 摄

变观念 主动拆掉废弃旧房

在改造十丈村时,许多村民表示疑惑:“改造老房子对我们有什么好处?政府是不是想通过改造把土地收回去?……”因此,在项目改造初期,村民并不积极。

“我几乎每天都呆在村里,白天监督工程进度,晚上做村民的思想工作,经常深夜才回到家。”陈桂春说,在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和志愿者的反复宣传动员下,村民渐渐明白:政府改造老房子是想让群众住得更好,同时让村民有一笔租金收入。

村民的观念慢慢改变了,从“要我改造”变成“我要改造”。村民纷纷把老房子交给村集体,统一管理,统一修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积极参与宣传发动和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批年轻人、乡贤放弃外出赚钱的机会,主动留在村里参与家园建设。

十丈村一角。广西新闻网记者 谢冬梅 摄

该区坚持把乡愁乡情融入到乡村振兴中,增强群众对乡村的情感认同,以群众的乡村情怀、乡愁记忆激发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

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村民自治长效机制,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确保村民长远利益,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明信片般美丽的乡村风景画。广西新闻网记者 谢冬梅 摄

如今,在十丈村的成功示范下,该区乡村振兴示范带上19个村屯群众正迸发着火热的建设热情。目前,已签订拆旧协议1500多份,清拆废旧房屋、乱搭乱建约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修建小广场、停车场等1万多平方米。

“村民们都不要工钱,主动拆掉废弃的老房子,这让我们非常感动。”上坡村第一书记张军武说,该村计划改造的面积已经过半,一个环境干净整洁、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即将呈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