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觅诗记】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下)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9-06-29

关于贺知章书法方面的才能,历史文献多有记载,比如窦蒙在《述书赋注》中说他:“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唯命。问有几纸?报十纸,纸尽语亦尽。二十纸、三十纸,纸尽语亦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这段说法与《宣和书谱》上类似,可见他的书法才能颇受后世看重。而李白也同样知道贺知章是位大书法家,当年贺告老还乡之时,李白写了首《送贺宾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把贺知章比喻成了王羲之,因为这首七绝的后两句典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以书法换鹅事。王羲之不知什么原因特别喜欢鹅,王觉得要把字能够写好,在执笔的时候,食指就要像鹅颈那样,而运笔就要像鹅掌拨水。据说某天王羲之访友,在朋友家旁边的池塘里看见了一群鹅,他特别喜爱,而这群鹅的主人是一位道士,他看到王被这群鹅吸引住了,就请王写了一份《黄庭经》,而后他把这群鹅全部送给王羲之作为润笔。李白用这书法史上极有名的故事来形容贺知章,如果不是溢美的话,这应当是对一位书法家最为顶格的夸赞了。

关于贺知章的生平,在历史上最受人关注者,则是他的“入道”。唐玄宗天宝二年,作为朝中太子宾客的贺知章,突然给皇帝写了封奏表,他请求皇帝同意他正式出家为道。贺知章是朝中很有名气的高官,他在朝里任职四十多年,已经是元老级的人物,而到了其晚年,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当然这件事让时人津津乐道。玄宗跟群僚们商议之后,同意了贺的请求,皇帝亲赋诗赠贺,同时让宰相率领各大臣到城东摆宴集体给贺知章送行。

贺知章为什么突然要出家为道呢,当时他的朋友卢象在《送贺秘监归会稽歌序》中写道:“先生紫阳真人,囗耳河目,神气有异,年八十六而道心益固,时人方之赤松子。去年寝疾累日,冥然如梦,长男曾子求于神鬼,长请于天,窃司命之籍,与鬼物相竞而角觝焉。而告真人,乃泠然而归。于是表请辞官,乞以父子入道,俱还故乡,仍以山阴旧宅为观焉。皇帝嘉尚其事,寻而见许……”原来贺出家的时候都已是八十六岁高龄,如此高年出家跟贺做的一个梦有关系。贺晚年身体不好,他的儿子就祈求鬼神保佑,于是才有了请求出家之事,但后世多会从当时的社会氛围角度来解读贺为何入道。虽然说,玄宗特别偏爱道教,但贺知章也并非真的信道。窦臮在《述书赋》中自注:“贺知章字维摩”,即此可知,贺对佛教也同样的很迷恋,如此说来,他的晚年入道,恐怕难以完全用信仰来作解释。也正因为如此,孙昌武在《贺知章“入道”解》一文称:“他不是迷信神仙,也不是迷恋方术,而是力求摆脱浑浊世态和名缰利锁的羁束,度过放达任性,逍遥自然的‘仙隐’生活。”

但是,《太平广记》卷四十二引用《原化记》中的说法,则对贺知章的入道做出了具象的解释:“贺知章,西京宣平坊有宅,对门有小板门,常见一老人乘驴出入其间。积五六年,视老人颜色衣服如故,亦不见家属。询问里巷,皆云是西市卖钱贯王老,更无他业。察其非凡也,常因暇日造之。老人迎接甚恭谨,唯有童子为所使耳。贺则问其业,老人随意问答。因与往来,渐加礼敬,言论渐密,遂云善黄白之术。贺素信重,愿接事之。后与夫人持一明珠,自云在乡日得此珠,保惜多时,特上老人,求说道法。老人即以明珠付童子,令市饼来。童子以珠易得三十余胡饼,遂延贺。贺私念宝珠特以轻用,意甚不快。老人曰:‘夫道者可以心得,岂在力争!悭惜未止,术无由成,当须深山穷谷,勤求致之,非市朝所授也。’贺意颇悟,谢之而去。数日失老人所在。贺因求致仕,入道还乡。”这段话说,贺知章在长安家的对门有一个奇怪的老头,这位老头每一天骑驴出入,贺特别奇怪老人是靠什么为生,于是他私下去打听,而后他又主动去接触,经过聊天,贺得知老人特别懂神仙之术,后来贺带着夫人一同去见老人,送给老人一颗十分珍贵的明珠,老人得此珠转身就拿给了服侍他的童子,他让那位小童拿此珠到街上换来了三十多个烧饼,而后请贺知章来吃饼。贺特别不高兴,于是老人就跟他讲了一番话,这让贺顿时醒悟。再后来,那位老人就消失了,接着就发生了贺知章向皇帝请求辞官入道之事。但是,他回乡后不久就去世了。

贺知章流传至今有限的诗,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当然是《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绝对做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此诗。虽然这么有名,但该诗还是有人能挑出毛病,比如明代的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此诗中的“衰”字失韵,他认为应该是“摧”字,唐评解说:“‘鬓毛催’,貌非昔也;儿童不识,人非昔也。模写久客之感,最为真切。”而这首诗广为传唱的原因,是该诗能够凝炼地写出游子久归家乡后,所体验出的忐忑心态。

贺知章的另一首名诗则是《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同样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专家们却认为《咏柳》写得不如《回乡偶书》好,比如王志清在《导夫先路的七绝范式——以〈回乡偶书〉为个案》一文中认为:“贺知章《还乡》两首,诗风判若两个时期,其一是正宗的盛唐风调,其二则是典型的中唐的气格。”但是从历史评价看,确实是《回乡偶书》更受到后世赞叹。

其实无论哪一首,贺知章所作的七绝都受到了后人的喜爱。周啸天的《唐绝句史》第六章为“绝句诗坛点将录”,此点将录的前三位分别是:托塔天王晁盖为李白,天魁星呼保义为王昌龄,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则是王维,而贺知章排在第四位,他被誉为天机星智多星吴用。由此可见,他仅有的几首绝句就能羸得如此崇高的地位。

贺知章祠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柳汀街150号,但我在网上查资料的时候,都称为柳汀街98号,也正因为如此,给我的寻找带来了些许的麻烦。当天寻访的第一站,是前往天童寺,本想为了节约时间,拦下一辆出租车,与之商谈往返包车之事,可能是旅游城市的原因,出租司机并不在乎我这一位客人,其报出的价格很是离奇,我把它理解为这是一种变相的拒载,一赌气,我登上了前往天童寺的公交汽车。车到是直达,但时间单程都需要两小时,坐在车中晃晃悠悠,这倒也是一种暂得休息的好时机。可回来的时候,打车就变得更加困难,只好继续乘公交返回,省了钱耽误了时间,孰轻孰重,其实大多是瞬间的临时起意,人不能有太多的纠结,这样的行进方式,也算是一种随缘吧。

但这个随缘却把我下面的计划挤得很紧,我觉得宁可先放下一些其他的计划,也要先去拜访一下贺知章祠,我也算是背着他的那两首诗长大者,就冲这一点,我对他的崇敬程度也高于他人三分。可是因为地址的不确切,虽然隔着不远,但对一个外地人来说,却是一个痛苦的打听过程。太阳的热量驱散了街上的行人,这给我的问路增添了许多的不便,我不确定应该向哪个方向走,但既然时间留给了贺知章,我总想要得到一个结果。

佛教居士林

在路边远远地看到了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我的经验告诉自己,这应当是我寻访目标的标识物之一。走近细看,牌坊上仅写着“瀛洲接武”四个字,余外没有跟贺知章有关的字样,从形式上看,这个牌坊确实有些年份,只是有些细部做了新的修补。牌坊的后方有一个不大的石库门,而门楣上写着“佛教居士林”,在这几个字的上方,另有“关帝庙”的竖匾,如此想来,这里说不定在以往也就是贺知章祠。于是走到近前推了推门,虽然门的两侧写着“免费参观”和“欢迎光临”,但两扇大门却没有今始为我开,无奈只好沿着这条街继续寻找。刚前行不远,就遇到一位前来居士林者,我马上奔跑过去向他请问佛教居士林是不是就是我所找的贺知章祠,我的问话可能是打扰到了此人的沉思,他迫不耐烦地向前一指,我仍然感谢了他的指教,于是继续前行。 

大门紧闭着

终于穿进了院内

从居士林的门前再往前走了几十米,无意间看到了一个砖雕的门楣,上面赫然写着“贺秘监祠”这四个篆字,这正是我所找的贺知章祠。细看这个门楣,砖雕繁复而规整,但显系全为新造者,尤其门楣侧边的门牌号,则绝非网上盛传的98号,上面明显地写着“柳汀街150号”。然而这里的情形跟刚才的居士林一样,也同样是大门紧闭。

不知此祠上一次的翻建是何时

在院中了解不到任何的情形

这个结果显然不能让我满意,于是继续寻找。在临街墙的前方有一个大门敞开着,门口挂着的匾额是“名古茶楼”,侧边挂着宁波市文联柳汀会堂及宁波市音乐家协会考级委员会办公室两块牌子,旁边还有一块小黑板,列着在此开展活动的文化机构,有文学港杂志社、影视创作所、书法家协会等,我数了数,居然有十三个之多,看来这里是个十分热闹的聚会之所,而往来者都是艺术界的斯文人士。

从这里可以拐进祠堂

确切的门牌号码

然而此刻,这里却十分安静,一个人影都不见。既然门是开着的,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了进去。进去后又看见一条小巷,靠近贺秘监祠的一边有道小门,小门居然也开着,再入内一看,原来整个贺秘监祠正在重建,院中处处堆满着水泥砖块及红白蓝三色的围挡布,有几名工人正在劳作。看来这里正在进行着彻底的装修,眼前所见,整座祠堂已大致完工,门窗也已装上,正在进行收尾工程。我问一位正在地上收拾的工人,这里什么时候可以修好对外开放,工人看了我一眼说:“那哪个知道呢,我只管做完了收工钱。”

文保牌制作的有些粗糙

祠堂正门

我想起昨日重游天一阁,里面重建的水北阁中一股浓浓的新刷油漆味,虽然如此,也至少表明当地的文化部门还未曾忘记这位以绝句传世的前贤,即便是新修建者,也远胜于无迹可寻。只可惜我原本的计划是找到贺知章祠时,在他的画像或雕塑前背诵他的那两首著名的绝句,以此来表示我对致敬,而在这里,我却未能找到他的木主,无奈,在浓浓的油漆味中背诵诗词,恐怕会让这里的施工人员把我当成神精病,于是我默诵了一番,然后转身离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