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 屋 密 语丨白岩峰

 马桥彭祖养生馆 2021-09-14

老  屋  密  语

文/白岩峰

在时有传闻“野人”出没的地方,我出生的神农架新华高白岩村三组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地名——冯家老屋。童年的记忆里,大人们都是把这儿叫高白岩老屋或者冯家老屋。老屋就这样无声地、自然地、谦卑地静立在神农架大山亿万年形成的土地上。

老屋背靠西方云池垭,有一个常年不干旱的地下水源,是牛羊和野生动物的饮水地方;面朝东方毛蜡池,正对着茅山岩石人头,能够听闻唐扎营的人欢马叫声;左边一条山梁叫土地岭,从云池垭延伸至青林沟,春天高山杜鹃、映山红花儿满满一条山梁;右边一条山梁叫堰坑岭,也是一直缓缓延伸至小池坪。这个堰坑应该是接地下暗河,因为正在包上有一股泉眼向上冒出来水,也是我们一家人主要日常生活用水的水源地,同时也是牛羊和其它动物饮水地方。

我在老屋出生在老屋长大。

真、善、美观念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在老屋形成。

“妈,老屋多少年了?它会一直在吗?”望着屋脊上长满的青草我问母亲。

我想,从那时起,一个不懂事的男孩就一直眷恋老屋,就开始研读人与大自然,人与出生地的一种密语——无论后来他们离自己的老屋有多么遥远……

土地承包到户改变了老屋的命运。

我的父母真是伟大!孕育了6个男孩1个女孩,也就成为大集体生产队劳动时非常贫穷的人家,年年都是“找款户”,欠集体的“口粮款”。因为家大口阔,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在小学没毕业,十三四岁就开始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因为穷,二哥在十二岁时就过继到张家了,所以他姓张;也是因为穷,我在6岁的时候,大人们也商量好了,要过继给青林沟伯伯家,在那儿过完一个春节,又跑回家;还是因为穷,我上初二年级开始跟大人一起去生产队学做农活,一天有4分的工分,年底按照0.12、0.15元/分,一天最高挣0.6元。其实,做农活,最开心的就是歇息片刻时间,生产队长要我给社员们念《人民日报》《湖北日报》上的文章学习,感觉做一个会认字有文化的“田间土秀才”蛮好。

1983年考上省城武汉的学校继续读书;1986年,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国家单位工作,宣布跳出了“农门”,初中、高中阶段学习的农活技术不要继续深造。

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家里逐渐变得吃穿不愁,先是大哥家建新房,后来四哥家又建新房。我出生的地方,1946年建的老屋就少有住人了。

2019年,我离别老屋33年。端午节前二天,回去看了89岁的母亲。大哥、四哥家又在公路边装修新建的二层楼房。

我又写一段老屋情结——高白岩简介文字:

高白岩村地处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最北边。东南迎“双龙”:龙潭村、龙口村;西北送“太阳”:阳日镇太阳村;北边抱“万福”,与阳日镇万福村接壤;东北搭襄阳,与襄阳市保康马桥镇大横溪村连界。高白岩村三组著名的云盘岭被誉为“一脚踏三县”的神秘之地。

这里长期未被大力开发,公路通车较晚,保存了大面积原始森林,民风淳朴,民俗奇异,大方桌坐席文化礼仪延续至今,农耕文明,田园风光,得天独厚。

高白岩村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物种中药材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山林文化旅游资源。远观茅山岩和唐扎营,畅想“过山王”老虎生活、薛刚反唐驻扎军营人欢马叫;近看田园、男人、女人、牛羊和狗,一幅和谐农耕生活画面;夜晚仰望星空,流星落入怀抱,银河近在咫尺,牛郎织女牵手走过。这里具有浓郁山林文化底蕴,形成新华镇独具特色的养生休闲旅游资源。

高白岩村按照新华镇党委政府“生态立镇、项目兴镇、产业强镇、和谐稳镇”战略思想和“安全、保护、发展”理念,坚持“保持原生态,恢复大方桌,忠孝讲礼义,一流自然景”目标,推动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高铁开通,故乡交通优势和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大哥、四哥已经是第二次建新屋。

“妈,老屋这么多年了,它还能保存吗?”望着已换成小土瓦的屋顶我问母亲。

这是在问老屋的命运吗?还是在寻找大自然密语?

【作者简介】

白岩峰,湖北神农架人,1985年开始发表作品,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目前进行民间文学创作,《神农架穿越之旅——茶神篇》出版计划中。

《保康风采》编辑:邓龙金 / 审核:李修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