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脚成都,打捞成都人的乡愁 “田八味”是一位老中医,他本名田鹤鸣,因他开的药方一般不超过八味,所以人们叫他“田八味”。 “田八味”生于公元1883年,病逝于1980年,享年97岁。他生在简阳农村,只读了几年私塾,15岁那年因家境贫寒,他徒步来到省城成都学艺。后来,他跟随叔父改学中医,独立行医那年刚30岁。步入杏林,起初经叔父介绍,在青羊宫仙寿药房坐堂行医。闲暇时,他就埋头看书,主要熟读汉代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并结合叔父和自己诊治的病案,揣摩研究。 那时,中医中药盛行,高手林立,田鹤鸣没有名气,生活一直清贫。解放后,他家住苏坡乡金沙五队,仍以行医为业,每天早出晚归,病人每请必至。但他更多的时间是在青羊宫庆丰茶园落脚,边喝茶边诊病。1965年初,他被一骑自行车的人撞倒,碾伤脚部,遂在家养伤。不少患者登门求医,他悉心诊断,用药精到,疗效显著,治愈率极高。后来他收了一个学徒,此人会写一手毛笔好字,因没印处方笺,就用一张白纸,正楷竖书八味中药名称,既美观又实用,简直就是一帧书法作品。加之一付药一般不过几角钱,经济实惠,又能治疗疾病,连一些嫌药苦怕吃中药的人,都喜欢吃他的中药。药剂员易认药名,检药方便,也极愿检他的处方单子。于是,田八味的名气随着这漂亮正楷字处方飞遍了蓉城。 常言道:“西医治病靠数据,中医治病靠经验。”此话有一定的道理。西医通过各种数据,对病因病理作出判断,对症下药,常药到病除,而中医却缺乏这些必要的诊疗手段,全凭经验,凭医师的辩证施治。田八味精于望、闻、问、切之道,一接触病人,他便望其形、观其色、问其病、闻其声、切其脉,根据脉象,综合各种因素,对病人的病情判断也就八九不离十了。田八味用药虽然只有八味,但哪样药为主,哪样药为辅,哪样药调合各味,用药君、臣、佐、使之道极为讲究。特别是对一些年高体弱、积患沉疴之人,他从不施虎狼之剂,而是用春风化雨之药,在调理肌体的基础上,慢慢医治,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便症状消失,身体健康起来。 1965年11月,田八味到茶店子正街区医院中医科正式上班,结束了他的游医生涯。 (选自张新宇主编:《金牛掌故》,巴蜀书社,2004年,第176-177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