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佛家人在《佛经》中讲究因果报应,认为人一生的作为都是有因果链的,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的走上人生巅峰,也不会瞬间跌入低谷。之所以我们会看到一些突发事件,但那都是有因果的。 因果报应不仅佛教是佛教倡导的,它的起源在道教,道家在因果的理论上更进了一步,提出了“承负”的概念,把因果的对象从个人扩大到了家族,或是更大的集团。在本篇文章中,小编就来讲讲道教的“承负”吧! 道教“承负”的阐述最早见于《太平经》,这本书籍是汉朝时期由多位学者把先秦阴阳五行家、神仙家、道家、墨家及儒家之学说汇聚在一起所著成的,道教把这部书籍奉为经典。 《太平经》云:“凡人之行,或有力行善,反常得恶,或有力行恶,反则善,因自言为贤者非也。力行善反则恶者,是承负先人之过,流灾前后积来害此人也。其行恶反-善者,是先人深有积畜大功,来流及此人也”。从中可以看出善恶之报的一部分是由前人决定的。 道教同样认为,今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行为的善恶,同时,今人的善恶之行也会影响后代的福祸,今人因为祖先的恶果受到波及,叫做“承”;前人的过失由其后代来承受,叫做“负”。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佛家人讲究的因果与承负是一个道理,但又不同,道教阐述的承负涵盖了因果。在社会中,我们总能见到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的故事,这可以用因果论解释,但也有恶人逍遥法外,善人诸事不顺的现象,这就可以用承负来解释。恶人没有受到制裁是因为其祖上做了很多善事,善人亦是如此。 俗话说“祖坟冒青烟”也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家里出了位状元,大家都会说“冒青烟”,他们把这种好事归功于祖上的积德,这正是承负的道理。《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中也可看出承负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天道使然。 既然承负是天道,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自己背负祖先的过失呢?唯一的方法就是行善积德,古语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不能依据恶无恶报的社会现象就否定积德的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要放长眼光,做善人,建立好的家庭,营造好的社会环境,久而久之,我们自然能趋吉避凶。这就是道教阐述的承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