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道教福地能否“重生”

 饮膳道人 2019-06-30

■本报驻浙记者蒋 萍 通讯员 刘海波

“琳宫胜处绝尘嚣,千古佳名号洞霄。地锁九峰形屈曲,擎天一柱势岧峣。凤鸣怪石仙岩邃,蛟舞流泉涧壑遥。幸有飞升遗迹在,便须骑鹤快扶摇。”天目山脉逶迤东展到临安与余杭交界,形成了一处林壑幽深、九峰锁秀的特殊地貌,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道教文化遗存洞霄宫便坐落于此。近日,浙江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浙大旅游与休闲研究院庞学铨教授提议重建洞霄宫,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洞霄宫的辉煌历史

洞霄宫不仅为江南道教胜地,更被尊为“道教祖庭”,在道教典籍中称为大涤元盖天、天柱福地。《嘉靖余杭县志》卷十六有言:“洞霄之名始于宋,而其迹实肇于汉,恢于唐,至宋南渡而称极盛。”洞霄宫自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始建,元代思想家邓牧著《洞霄图志》记载:“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高宗敕建天柱观,千步禁樵采,建长生之林。吴越五代时,吴越王钱鏐与高道闾丘方远依地形山势重建宫观,奠定了洞霄宫的基址。”宋真宗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赐“洞霄宫”匾,自此定名。

“至宋室南渡、建都临安,洞霄宫被辟为皇帝行宫,不断敕建殿庙、扩大规模。故洞霄宫在宋代以其山水之丽、宫宇之宏,门地之盛,声望之隆,名扬教内,达于极盛,成为全国道教中心,领袖江南道教。”庞学铨教授介绍,陆游曾撰《洞霄宫碑记》,历述洞霄宫的兴衰历史,特别强调它在宋时的重要地位:“与嵩山崇福宫独为天下宫观之首。”

而今,一条可涉水而过的清澈小溪把这里分成临安和余杭两个地区,一边是临安市青山街道洞霄宫村,一边是余杭区中泰乡九峰自然村,但属于洞霄宫的荣耀已荡然无存,方圆百亩的遗址上唯见碎瓦断垣,残阶古道。只有流传在村民口耳中的鸣凤桥、桃花洞、大涤洞、方丈里古井、元同桥、会仙桥、祥光亭、翠蛟亭等地名还可以依稀感受到昔日繁盛荣华的痕迹。

重塑“千年洞天”可期

“早些年便有一些研究者呼吁重建洞霄宫。”庞学铨表示,从武林门到大涤山一路向西,原有南宋皇家辇道,历史上沿路有不少著名的自然人文景观。重建洞霄宫将彻底激活杭州西部的文化旅游与休闲资源,大大加快临安区、余杭区与杭州主城区的融合发展。

“洞霄宫的建筑虽已损毁不存,但现存大量的文献图制为我们重建提供了依据。”譬如邓牧年轻时曾到游大涤山,53岁时隐居洞霄宫,著有《洞霄宫志》。据《洞霄图志》和《嘉靖余杭县志》所述,从余杭抵洞霄宫,途中有通真门、九锁山门、外门、双牌门和三门;在正殿门外,有汉武帝宫坛、许迈升天坛、虚皇坛、祠山张大帝祠、叶天师(法善)讲堂、闾丘先生玄同草堂……另有各式亭台十余座。

据了解,2015年底,杭州园文局曾对洞霄宫遗址进行考古调查,结果显示,洞霄宫遗迹由现存的南宋元同桥、会仙桥、洞霄宫遗址、大涤洞以及周边山水格局共同构成,保存比较完整,现已整体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此,庞学铨教授认为,如今的洞霄宫除了周边的山水格局构成的优美环境外,旧有遗迹几乎不存,划定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现有遗迹意义不大,科学合理地重建洞霄宫更具有文化和现实意义。(本报杭州6月22日专电)

此内容由人民资讯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