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清雍正 斗彩并蒂莲纹小盘 (一对)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11.7厘米×2 盘敞口,弧腹,圈足。胎体轻薄,质细色白,白釉光润。盘心青花双圈内绘斗彩并蒂莲纹,并以如意贯套纹围绕。中心两朵莲花并蒂盛开,花色红艳鲜活,姿态溢美,富有装饰性。刻画细致入微,彩色笔法,皆有矩度。外壁绘饰三组并蒂莲花、并蒂忍冬花卉纹,中间均间以并蒂椒,色彩明艳而不失素雅,体现出秀丽精巧的艺术风格。斗彩盘以并蒂纹作为主题,“并蒂相连”,取两两相生、相偎相依之美好寓意。雍正斗彩在清宫多有收藏,为宫廷日常用瓷,以精雅轻盈着称,该盘工艺高超,是雍正斗彩瓷精品。 对盘所饰如意花头,关锁交连,环环相扣,早见成化一朝,参考一例,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录于《明瓷名品图录.成化窑弘治窑正德窑》,东京,1977年,图版60。再见一例,原属赵从衍收藏,售于香港苏富比1987年5月19日,编号255。时之御匠,鉴古通今,既承成化艺统,又取当朝流行,见盘心,绘并蒂瑞莲,祥意满现。相传雍正帝初登基,并蒂莲生,遍现海内。传教士郎世宁曾绘“聚瑞图”一幅,献新君以为贺祝。 同类纹饰之品,多见尺寸略大者,见一例,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录于《故宫清瓷图录.康熙窑雍正窑》,卷1,东京,1980年,图版92。另见一例,展于《华光艹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1974年,图版86;再见一例,载于《陶瓷篇.清代》,卷4,徐氏艺术馆,香港,1995年,图版141。 参阅: 《徐氏艺术馆—陶瓷?清代》,1995年,图141 《华光草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1974年,图86 《故宫清瓷图录—康熙窑?雍正窑》,卷1,东京,学习研究社,1980年,图92 HKD 1,480,000 102清道光 粉彩喜上眉梢图梅瓶 款识:“慎德堂制”款 高26厘米 此瓶小口,口沿外撇,短颈,丰肩,下部向内敛收,平底,浅隐圈足,底刻“慎德堂制”四字款。瓶胎体坚实洁白,修胎规整。瓶外壁以粉彩绘鹦鹉登枝,朵朵梅花缀于枝头,枝下缀以蕉叶,绘画细腻,艳而不俗。曾属日本“重要美术品”,见著《陶磁大系.卷46:清の官窑》,东京,1973年,图版34。《龙泉集芳》,卷1,茧山龙泉堂,东京,1976年,图版1072等。 慎德堂款瓷器中瓶类少见,“慎德瓶类近极罕见,有之则价值甚昂”,此为清人对署有慎德堂款瓶的评价,说明清时署有慎德堂款的瓷瓶就已十分罕见。在所有瓷器制品中,瓶的质量最高,纹饰图案及造型最为丰富。慎德瓶以白地粉彩居多,兼有绿地粉彩、紫地粉彩及蓝地粉彩等,造型有圆瓶、扁瓶、长方瓶、四方瓶等,纹饰图案有山水、人物、动物、花卉等等。 慎德堂瓷器保持了官窑瓷器工整细致的特点,构图疏朗,用笔纤细,所绘之物,均为寓意吉祥的画面。 “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即指此而言,此风气在道光时以至晚清尤盛,这应该与道光时期的社会背景有关。道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特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社会,山河破碎,劳动人民贫苦万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人们所能做到的就是祈求社会平安,所以这种趋利避邪的吉祥图案便充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慎德堂是位于圆明园“九洲清晏”中的一组建筑,于道光十一年建成,建成以后即成为道光帝的主要居所,道光帝也于此驾崩,可知慎德堂于道光时期的重要性。“慎德”二字显明地体现了道光帝的治国方略,他在慎德堂落成之时即发表了一篇《慎德堂记》,表明其修慎德堂的目的,阐述节俭、修身与图治之间的关系,强调其崇俭的治国方略。因而, “慎德堂”款瓷器成为道光帝“崇俭去奢,慎修思永”执政理念的重要载体,是其崇俭政策的产物。 清赵汝珍在《古玩指南》中即指出: “道光皇帝素以俭称,即位之初,首裁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于瓷器亦力求俭抑,故亦无多精品。”从整体而言,道光朝御瓷制作与清代中前期不可同日而语,其衰退是不争事实。不过,因仍属帝王用瓷,尽管整体品质下降,但亦有一定精品问世,这其中“慎德堂”款瓷即属于道光朝御瓷中的精品。 来源:长尾铁弥收藏 HKD 8,440,000 103清乾隆 粉青釉描金银瓜棱式象耳瓶 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高13.6厘米 此器精巧秀雅,世之罕有,绰约小品,却又华美大气。乾隆帝,好古猎奇,时之匠者,精修艺,每每创新,以迎上意。观此瓶,西风东渐,青铜骨,悠畅浑厚,西洋情,洛可可,繁缛锦绣,见傲气,乾隆大帝,泱泱华夏,盛世独尊。 此瓶描金点银,双象耳,古气荡然,彷若青铜时代辉煌再现。错金银技,始于东周。青铜新器,其色暗钝,饰金银,以比肩纺织、漆绘之品,异彩斑斓,私出之式,地位彰显。此等技法,费时费工,多制小品。描金瓷器,早现于元,见白瓷者,可参考一高足杯例,藏上海博物馆,录于JessicaHarrisonHall,《MingCeramicsintheBritishMuseum》,伦敦,2001年,页54,图版3。有清一朝,西洋传教者供职清宫,使国匠初见异国饰风,描金器至此而大兴。 此瓶撇口直颈,花足棱身,本品精用线条,或受西洋建筑艺学影响。瓶身所绘,式如古希腊爱奥尼、科林斯柱;肩头所见,又若洛可可墙饰制样,与传统如意纹自然结合,新巧美观。 同类品,见尺寸略大者,描金厚重,饰寿字纹,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展于《福寿康宁.吉祥图案瓷器特展图录》,台北,1995年,图版25。另见两壁瓶例,青釉地描金,开光题字,其一藏南京博物院,录于《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上海,2003年,页314;其二展于《天民楼藏瓷》,卷2,香港艺术馆,香港,1987年,图版116。 本瓶鎏金华膴,保存极佳。乾隆帝,痴迷古珍小品,或置多宝格上,或配锦盒收之,藏内廷私室暖阁,政闲时,静赏玩,修心养性。如见一例,蓝地描金银,饰缠花纹,藏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展于《华丽彩瓷.乾隆洋彩》,台北,2008年,图版26。 来源:法国OmerBlot(182494)收藏,此后家族传承 HKD 5,800,000 104清乾隆 黄地洋彩轧道锦地折枝洋花玉壶春瓶 款识:“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 高29.3厘米 此瓶巧作纤颈撇口,垂肩丰腹,下承矮足。双曲优雅流丽,姿态婀娜,却又比例恰宜,不失端庄。外壁洋彩细绘折枝洋花,有番莲、银莲、百合、牵牛花、忍冬、蝴蝶花、桃花、水仙、石榴花、蔷薇及翠菊等共廿七组,羞蕾待绽,娇妍傲放,隙地满施黄彩锥剔凤尾形卷草纹,锦上添花,雅致入微,色彩丰富细腻,立体像生。丹葩紫华相争艳,芳苞瑶草不搀先。肩上间添蓝彩细锥凤尾形卷草纹地折技莲纹一道,下垂红彩如意云头纹,蓝红亮丽,与黄料比对鲜明。口沿加红地卷草花纹,足环饰层迭莲瓣,俯仰相宜。口、肩、足加缀金边,更益瑰丽。内颈与底均施湖绿,底心留白署矾红“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方框款。 此黄地洋彩玉壶春瓶,展现乾隆时期造瓷工艺之创新与进步。洋彩属清宫最受珍视之瓷器品类,亦深受乾隆帝重视且喜爱。洋彩于清宫收藏中的地位,从紫禁城内廷之主殿,干清宫内的特殊展示,即可略见一二。就连乾隆帝偏爱的另一处宫殿,圆明园欧式风格西洋楼,亦摆设有数件洋彩瓷。 此瓶之器形与纹饰,属乾隆早期江西景德镇御窑厂最新颖之风格,其设计及造瓷技术,成功结合洋彩折枝洋花纹与轧道锦地于一器。轧道锦地之技术乃当时任职紫禁城造办处的唐英所创,于瓷器鲜艳的彩地上,刻划细致纹饰,首作于康熙朝造办处烧造之珐琅彩瓷,后于景德镇御窑厂延作,其设计及烧造,多数皆需经过皇帝之批准与认可。 虽然记录有案,此瓶当时为成对烧制且送至宫廷,此瓶为现存唯一之例。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十六年二月八日(1751),“洋彩锦上花玉壶春壹对”送至内廷,此处为仅见的洋彩玉壶春瓶记录(图一)。2此瓶乃现知唯一符合之器,有可能为上述1751 来源:美国私人收藏,传约2002年于佛罗里达州旧货市场购入,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BrunkAuctions,2009年5月9/10日,编号800 HKD 57,240,000 105清康熙 郎窑红釉刻乾隆御题诗胆瓶 款识:《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题诗》款 高18.1厘米 瓶着红釉,发色浓艳,流淌自然,轻挂垂肩,亮丽雍雅,妙仿宣窑,诚康熙郎窑典范。朝纲替更,不减其美,先帝御制佳器如此,传至乾隆一朝,高宗同羡之,赏其霁红娇妍,乾隆四十年(1775),赋诗颂扬,命刻于底。 同诗又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瓶,图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香港,1999年,图版14;故宫图录中指乾隆帝于诗中提及宣德,或以为该器瓶乃出宣窑,未料乃先帝一朝仿摹,详见页16。另见一铜红僧帽壶例,同刻高宗御题诗,且纪年乾隆四十,见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1998年,编号29。 红釉始烧自明初,臻善于永宣。红釉发色极艰,即便巧匠难成,窑出多有瑕疵,色正佳器寥寥,是以景德镇御器厂明代遗址出土大量废品破片。宣德以后,几乎尽弃铜红,红釉器之烧造,至康熙才告大规模复兴。郎廷极(16631715),康熙四十四(1705)至五十一(1712)年间,出任江西巡抚,督理景德镇御窑厂事务,尝命重调明初釉色,复烧铜红,浓若牛血殷妍者,谓之“郎窑红”,亮泽均润,正如此瓶绝色;且有淡如朝霞欲上时,谓之“豇豆红”。 同类康熙郎窑红釉长颈瓶,口沿釉药垂流透白如灯草,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纸搥瓶,镶类似铜扣口,署宣德仿款,刊于《明宣德瓷器特展目录》,台北,1980年,编号85,台北故宫还有一例,录于《故宫清瓷图录.康熙窑.雍正窑》,卷1,东京,1980年,图版48。 来源:M.F.Arbouin收藏,法国 展览:《InternationalExhitbitionofChineseArt》,皇家艺术学院,伦敦,19356年,编号2312 HKD 4,36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