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岁孩子的“害怕清单”:如何给恐惧找一个出口?

 最美的李娟 2019-07-01

暖妈说

我和萌芽认识还是在2015年没开始做公号的时候,那时我们在微博上看到对方分享的育儿知识,就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我们常常在微博上互动,一起聊科学养育和家庭教育的话题。

2017年,终于在广州相见,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一见如故。我们一直聊到半夜都意犹未尽,女人之间的友情就是这么奇妙,有时候甚至会觉得,闺蜜比老公更懂你。

常常有妈妈问:“我家孩子特别胆小怎么办?““我家孩子怕黑怎么办?不能老惯着吧?”“我家孩子害怕荡秋千,怎么样锻炼胆量呢?”

好像每个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在我看来,有一些害怕是因为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一些害怕是因为孩子不被接纳,有一些害怕是因为他们缺少试错的机会。

今天这篇文章,萌芽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对2-7岁孩子的各种害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也给了家长很棒的建议,帮助孩子战胜恐惧。

我是萌芽,我是香港大学毕业的二宝妈妈,老大六岁,老二四岁了。我的导师是世界排名前列的心理学大师,也是全球亲子情绪管理训练法的奠基人约翰·戈特曼。

这么多年来,我也一直给很多家庭做心理咨询和团体工作坊,接触并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困扰,在孩子的性格培养和情商养成方面,都算是很有心得。

要说养育孩子什么是最重要的,当然是性格要好,情商要高。一个性格好的孩子也同样是高情商的孩子,而高情商的人现在已经被证明,是世界最顶尖人才的必备能力。换言之,如果希望孩子在未来能够成功或者幸福,情商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但在这件事情上,很多人对性格和情商的培养都有误区。举个例子,孩子很容易出现莫名的恐惧,比如害怕上厕所、觉得床底下有怪兽、害怕吹风机的声音,不肯脱下尿布裤拉臭臭等等,我们成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有什么好害怕的”。但实际上,如果我们真这么想,就错过了孩子情商和性格培养最关键的一步了!

所以无论是从养大了两个孩子的经验,还是从我这几年专业的咨询服务中,我都想分享给大家在孩子情商和性格培养上的关键心得,这也是孩子面对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孩子的恐惧害怕,

是情商培养的关键时刻

打造高情商孩子的关键,恰恰是在孩子情绪低谷期,比如面对恐惧和害怕,这对于孩子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时刻。孩子容易出现恐惧和害怕的情景实在是太多了!

我跟你分享一下这份研究,“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害怕的东西”,这是我们美国临床心理咨询师的科普文,我提取学龄前部分来跟大家讨论下: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从图片里你可以看到,从孩子2岁到7岁,害怕和恐惧的东西真的是方方面面,很多都超出了我们成人的认知。就拿我家两个孩子来说,2岁多的老二有段时间,必须得穿着尿布裤躲在角落里拉臭臭,老大在5岁多的时候也会告诉我,他也会害怕同伴不喜欢他。这些都表示孩子正在学习如何跟恐惧和害怕相处。

如果你家的孩子也出现了表单里的任意一条情况,那么一定要重视。孩子害怕的东西不尽相同,但是有三个要点是我非常想跟大家讨论的,从我的回答里,相信你可以看到如何解决这类困扰,以及抓住培养孩子高情商关键的诀窍!

“消除关注”比“时刻留意”更重要

若希望孩子可以改善某个行为,“消除关注”是最好的支持,也就是说,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现象,更不要总是在旁边唠叨不停,否则,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在乎别人的眼光。

之前我跟一个小朋友讨论过为什么上舞台就浑身发抖,她说,“我表现会很不好的,我做不到。”当追溯到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在舞台下的过度的关注,从孩子每一个服饰和着装的精雕细琢,再到语言上的满心期待,“你是最棒的,我会一直看着你,你的表现一定会很好。”

很多时候,看起来阻止孩子进步,让孩子停留在恐惧中的是孩子自己,但是殊不知最影响孩子看法的,其实是身边人的目光,特别是身为父母的我们。

也只有当我们愿意理性和宽容地告诉孩子,“别人的看法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人生最大的成熟是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地获得力量,明白“为自己而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坦然、最体面的事情。 

读懂潜台词,

会让孩子看得更深更远

当孩子拥有恐惧时,第一反应是迷茫。就好像置身于烟雾之中,孩子看不清也想不明白,只能感受到烟雾的呛人和浓烈,让自己惶恐不已。他比我们更无力、更不明白这些恐惧背后的原因,但是越挣扎,那份恐惧却会把自己束缚得更深。

我小时候怕黑,只要关灯我都会害怕得睡不着觉,我反复跟爸爸妈妈说,我能不能开小夜灯,但答案是拒绝的。理由听起来都很对,我已经长大了,要学会独立,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问我,我到底怕的是什么。

我是害怕床底下会藏着怪兽,害怕做噩梦,还是害怕睡觉的孤独感?虽然怕黑这件事情特别小,我最后也克服了这个困难,但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那段不被理解的时刻。但凡有一个人跟我好好讨论下我害怕的是什么,都可以给到我内心最大的安全感。

所以在临床心理学上,“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害怕吗?这句话是有魔力。父母要多问孩子“为什么”来帮助孩子读懂内心的潜台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迷茫。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具备洞察力,能够看得更深、更远。

用耐心和相信,

来帮助孩子战胜恐惧

这点很容易被大家忽视,但实际上做起来一点都不难。那就是:让孩子放松下来,去看待眼前的困难,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我们首先需要明白,恐惧和害怕是每个人一生、不同阶段都有可能会面对的问题。但每个人战胜迷茫和恐惧的时间和节奏都不一样,有些人只需要3个月,而有些人需要花上1年。我们需要接受这样子的事实,才能相信未来有可能变得更好。

我很喜欢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一句名言,“人生所有的经历,就像一颗颗珍珠,当你在未来某一天的时刻找到了那根线,你就会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变成美丽的项链。这同样也适合孩子克服恐惧的历程。

即便是誉为天才的乔布斯,也一样经历了很多迷茫和恐惧。他因为迷茫退学,因为迷茫去印度,这些时间在别人眼中都是浪费的光阴,却给了他更强大的专注、治愈的能力。对于孩子也是,只有让孩子知道他们并不是唯一会面对这些问题的人,正因为每个人都会面对,所以我们可以有更好的心态去面对挑战。

我也一直希望我家两个小孩子,能够明白的道理是,世界上有太多的恐惧、迷茫和害怕,最终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强大,强大到那条光明道路自动出现在眼前。

但在此之前,让孩子有更宽容的空间成长,具备读懂潜台词看更深更远的能力,用强大的心态去面对恐惧,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习得的能力!

好了,我刚跟大家说的这些,节选自我的新书《教养力——给父母的12条顺势养育法则》的部分内容,希望你能从中找到共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