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月湾古码头,古时,白居易等历代名人由此泊舟登岸;如今,成了文艺青年打卡的网红地。

 上海旭日东升 2019-07-01

苏州西山镇明月湾村畔的太湖边,有一个伸向湖中的小码头,让我很好奇,原来是个古码头。该码头原系明月湾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水上通道,码头的始建年代已无从考证,据说白居易等历代名人当年由此泊舟登岸,历代明月湾人外出经商、来往商旅,也于此挥手告别。

明月湾古码头全长58米,宽4.6米,用256块花岗岩条石铺成,颇具气势。古码头并不是直着的,而是斜向伸入湖中。


据说在修建码头时,明月湾人请了风水先生看了风水,再根据风水先生的指点才这样造的。原来,明月湾三面环山,沿湖的一面也是古树参天,在太湖中远望不易发现,码头斜向深入太湖,使远来的船只更容易把航向对准明月湾。更重要的是,当时明月湾有很多人在浙江湖州经商致富,湖州方向是明月湾的财神所在。而从湖州入太湖的大钱港港口,正好对准明月湾,为了使从湖州来的这一路富水到了明月湾不轻易外泻,码头必需斜着造,才能汇集富水,聚财纳福。


在太湖西山岛没有造太湖大桥与陆地相连之前,古老的码头是古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在陆路交通不便时,古老的水乡码头具有相当重要的功能。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因旧堤及两岸码头倒塌,村民集资重建。


站在明月湾的古码头,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一幅画图:烟波浩渺的太湖,波光粼粼,渔帆点点,一群男子头顶竹笠,身穿蓑衣,足蹬草鞋,抛网捕鱼......


水天相接,一碧万顷,是明月湾古村的最大特色,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是古村落延绵至今最为重要的因素。


出村几步就是太湖山水,环境美不胜收,其他没有一个村落出其右,简直是人间仙境。


随着时代的变迁,浩渺的太湖也没有了往日的渔帆点点,古老的码头承载了多少山村的往事啊。


从码头上面的石缝中钻出的两棵小树,也已长得有合抱粗,成了系船带缆和晾补渔网的天然工具。


明月湾古码头建成至今,仍在发挥作用,鱼虾买卖,晾网补网,装货卸货,每天忙忙碌碌。


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寄情山水,当然明月湾古村也少不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人的到访。


当年唐代诗人刘长卿到此寻找好友贺九(即贺朝,唐代诗人)未果,留下了“故人不在明月在,谁见孤舟来去时”的佳句,出自刘长卿的《明月湾寻贺九不遇》。


唐朝宝历元年(825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有《夜泛旸坞入明月湾即事寄崔湖州》,“湖山处处好淹留,最爱东湾北坞头。掩映橘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龙头画舸衔明月,鹊脚红旗蘸碧流。为报茶山崔太守,与君各是一家游。”


咸通十一年(870年)皮日休任苏州军事判官、陆龟蒙任苏州从事时也来到明月湾有《明月湾》。皮日休的“晓培桔栽去,暮作鱼梁还”、陆龟蒙的“择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诗人们对隐于湖山深处的明月湾大加赞美,赋诗很多。


这里,古村的生活远离了现今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深藏在湖山深处,娴静、淳朴。古时,白居易等历代名人由此泊舟登岸;如今,成了文艺青年打卡的网红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