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临证用方思路探讨

 als的图书 2019-07-01

浅析临证用方思路探讨

中华易医

选用成方是中医临床行之有效的主要处方思路之一。


古今医家之所以重视并善用成方,不仅因为成方(特别是经典方)具有辨证方法(方剂辨证)实用、制方法度严谨、临床疗效确切、效仿重复可行等特征,而且每张成方都凝聚着古今医家学术思想和临床思维的精髓。


因此探讨成方运用思路对于揭示成方的运用规律,进一步提高中医临证处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余从方与证、方与体质、方与药物、方与药理等角度,探讨成方多元化运用思路。


专病专证   专方专药


专病专证与专方专药是基于方药与病证对应的中医用方基本模式。


早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各篇皆标明“病脉证并治”,每病下设方证,如桂枝汤证、白虎汤证、承气汤证、小柴胡汤证等,从而建立了病下设证、以病统证的层次结构,形成了证因方名、方因证立、专证专方、方证对应的内在联系;


《金匮要略》中尚有专病专方、专病专药的诊疗模式,如阴阳毒用升麻鳖甲汤、血痹以黄芪桂枝五物汤为专方;


黄疸以茵陈、百合病以百合为主药等。


张仲景构建的专病专方与专方专药的用方模式,对后世影响颇大,一直被古今医家所推崇。


徐大椿《兰台轨范·序》对此曾谓:“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求其病之所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性,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药”。


名医岳美中先生亦曾作过精辟论述:“运用古代成方于临证时,如证与方合,最好不要随意加减……近人在讨论成方运用时,有的只强调辨证施治时随证化裁灵活变通的一面,忽略了古方原来配伍和剂量比例的选择性,这种看法不够全面……不理解组方的原意,不掌握药物在配伍和用量上的精巧之处,就是原则不明。去了原则性,则谈不上灵活性”。(《岳美中医学文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