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重习惯培养 强化教育引导 提升教学效率

 禅悟人生观世界 2019-07-01

    ——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与实践探索

                                                              杨祥芬

习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英国教育家洛克也曾说过,一切教育都可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中小学,特别是小学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

新课程计划要求:“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质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近三年来,我校利用各学科阵地,进行城镇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一、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推进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者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集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开发自身潜能,取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健全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由于这种教育活动不仅体现了现代进步的教育观念,而且也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方法,所以得到了教师们的重视。

1、立足课堂,全面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勇于提问,敢于挑战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形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和自觉研讨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应注意结合各学科的具体任务,教给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不放任自流。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联系实际,指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有机渗透预、复习习惯,听的习惯,读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遵守纪律,尊老爱幼,热爱劳动等等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形成习惯。因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习惯,努力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受益无穷。

2、优化环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环境,环境不同造就他们不同的思想品质、性格特征,根据一些资料记载和教学经验所得: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不良环境,以及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

1)、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

a、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整洁大方的形象。

b、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及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c、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谐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让学生在潜移化中接受教育。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者,制造人才之所也。”尤其是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十余年左右,乃至更长的时间在学校这个环境中生活。因此,学校的状况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关系极大。因此,我们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如窗明几净,教室走廊地面发光见影,学生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或乱扔纸屑,教学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学生自然不会乱刻乱画,教室物品摆放整齐,学生物品也会摆放得整齐有序等等。我们还充分运用学生自己的宣传阵地,如板报、特色专栏、名言警句栏、优秀作业栏等等,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教学注意针对性,启发性,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养成习惯,产生效果。

3)、优化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这一方面是由于子女与父母之间是有一种特殊的血源关系的感情纽带联系起来的,这是父母影响孩子、孩子向父母学习的最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也由于父母与子女朝夕相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是有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因此,我们与家长结对子,渗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指导,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以人为本,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行为习惯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学校文明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业成就的保证之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纠正行为偏差的能力。

(1)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在教研活动、学科教学以及点点滴滴的日常管理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还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提高学生自我导向能力。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今天在学习、生活等各类活动中应注意纠正哪些不良行为习惯。做到胸中有数、井然有序、有的放矢。促使学生在积极地寻求自我目标的心理过程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能力。

(3)提高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学生在行动中强化认识,自觉地、有目的地用实际行动做到自己认可的程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实践中,形成体现自主学习风格,发展学习能力的良好学习习惯。

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自信教育活动,并组织全体数学教师认真学习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希望教师们能用自己的爱心赏识学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快乐感觉。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探索 

学校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针对低、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分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特别是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我们在反复操作中不断完善和巩固,使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强化。

(一)形成小学生数学习惯培养的方式

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从细处入手,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如果学生养成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具备了阅读数学课本的能力。就获得了终身受用的自学能力。应悉心培养,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自觉读课本的习惯。学生读数学课本时要注意引导和帮助他们。如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抓住例题下的小字,引导学生思考与解题;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老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己探索,使他们养成爱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2.发挥课前作用,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

学生的“有意注意”自我调控能力较差,许多方面都受到外部条件的直接影响,课间活动情绪往往直接带到课堂。如何把这种高昂的活动情趣转为学习情趣,关键是给学生的一种定性的条件反射。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如听算。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念出20道听算题,这时要求学生必须聚精会神地听老师念题,并进行紧张计算。坚持训练,“快速投入课堂”这一习惯自然就形成了。比如新课导入时经常采用儿歌、故事、猜谜语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敏捷性。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较易调动,老师鼓励有进步的学生,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此产生。

3.课堂激疑激趣,培养学生勤思多问的良好习惯。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为此,教师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培养提出问题的良好品质。作为老师,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为学生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教学生做练习时,想问题,作判断,要有根据,使学生能选择合理算法解题。因此,在上课时要善于激疑,只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才能使学生开动脑筋,主动求知。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留有思考的余地,不必要求学生马上对答如流。教学实践证明,越是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学生思考体会得越深刻,回答问题的质量也就越高。

4.品尝“我能行”的喜悦,培养学生想说善说的良好习惯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可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在低年级,要训练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图意、复述题意,说明计算过程和回答问题,要求他们逐步做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随着年级的升高,要训练学生有根有据地有条理地说明算理,分析数量关系,理由充足地与同学争辩,讨论问题,并能随时纠正别人不正确的语言。通过一系列的摆、看、想,大胆地让学生动口说出算理,讲清思路,说明原因,归纳方法。经常这样“以说促思”。让学生尝到通过努力而成功的喜悦,真正体会到“我能行”。

5.采用灵活教法,培养学生自觉动手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外物。也就是说,动手操作是小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就应当采用灵活教法,有计划地多组织学生进行操作、实验和练习等活动,使他们用不同的感官接受信息,再经过智力活动的整理加工,以达到主动掌握知识的目的。会正确演示教具、学具,会帮助差生解题。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训练。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仔细认真,工整规范,对做得好的及时表扬、鼓励;举办作业展览评比,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相互激励,促进学生主动求知。

6.着眼于学生未来, 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及时、独立完成作业,对于学习的态度,乃至以后的劳动态度,有一定的潜在影响。因此,要经常表扬那些克服困难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防止和纠正抄袭别人作业的习惯。长大后才可能具有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示范诱导,严字当头,细微入手,抓好起始训练,坚持反复训练,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率,而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学生习惯培养科研课题的研究措施

该课题申报成为“攀枝花市青年教师教科研专项课题”立项课题后,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重要课题来抓,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1、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

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因此,学校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参与招标课题的申报,在工作等安排等方面均给予了考虑,努力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充分的时间保障。主管教学校长同时加入了课题组,另外吸收了事业心和责任心都很强的优秀青年教师加入课题组。现在,学习习惯课题组有攀枝花学科带头人一名攀枝花市青年骨干教师一名,年级组长一名,并且课题组成员的学历水平层次也较高,3名专科,其他8名基本都是本科。

2、高度重视,提高科研能力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亲自督促、指导科研,并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科研课题的开展落实。学校主管科研的领导在课题开展工作中,也给予了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学校党政工领导在课题研究方面的鼎力支持,进一步增强了科研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

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

2)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3)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2)、参与各类培训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学校组织到成都以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地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在全校大会上交流汇报考察学习情况;

3)学校教育宽带网使用后,进行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

(3)开展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领导进行讲座,把新课程、教改的信息及时传达给老师;

3、规范制度,保证课题实施

1)严格例会制度,及时总结交流坚持两周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研究制度,做好贯彻落实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加强学习研究,撰写课题报告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同时时及做好学期结束时的资料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以更好的撰写研究报告。

(三)形成学生数学习惯培养的方法

1)情趣激励法

情趣激励法通过创造一种和谐、幽默、轻松的学习氛围调节学生情感,以此激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参与的方法。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其实,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有意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既让学生学到规定的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习知识。这样就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2)大胆猜测法

大胆猜测法指的是老师把学生引入一个问题情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积极鼓励下进行大胆尝试,猜想问题结果。我们没有现存的方法,需要同学们独立地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计算?此时调动学生积极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了尽情发挥。这种猜测的方法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行之有效。

3)设疑引欲法

设疑引欲法指的是教师有意识下疑问让学生产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任何习惯培养都要有一个计划,在刚刚培养低年级学生预习习惯时,是比较吃力的。为了让学生能自觉地进行预习,我常常采用设疑引欲法。设疑引欲法在课前就为学生埋下了问题的“种子”,学生往往会有着强烈的欲望想找到问题的答案,此时也能促使学生主动地预习新知识。

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效果

今年学期以来,学生的面貌大有改进。许多任课老师反映,学生的学习习惯确有好转,学生上课气氛活跃,争先发言;许多家长反映孩子进步较快,特别是作业认真,正确率提高了,在家中能自觉去预习未教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课前预习、上课独立思考、主动参与到学习与讨论中,课后也能自我检查评价作业。因此目前学生上课气氛异常热烈,学习效果明显。

1、分类教学,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应该从培养自信心入手。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呢?关键是要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开始时将比较容易的问题交给学生解决,使其体会到做事的成功和乐趣,然后逐步加大难度,让学生伴随成功长大,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和学习新知识的信心。在课堂练习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通过层层深入进行训练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练习,都能对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概括,并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也将会逐步养成敢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通过课堂上的分类教学,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勤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2、巧设情景,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初步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缺乏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会对学习感到枯燥无味,学习习惯的培养又从何谈起?因而,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渠道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养成其自觉学习数学知识,积极发现并探究数学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时,就努力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欲望,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良好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

3、搞好实验,真正体现到科研促教研。在实验期的每个阶段,我们都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进行研讨,在实验中不断总结,完善方案。无论平时上课或者每学期组内教研课还是公开课,大家都关注任课教师在课上培养了学生那些良好学习习惯,使教研有了共同话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们都认识到:①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小学生思维,生理发展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为核心的学习习惯培养,有利于学生终生。②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把小学生数学良好习惯贯穿于学生学习活动各个阶段成为教育教学核心,学生良好思维品质和学习行为素质经过反复操练,有利于发展性学习习惯形成,符合当今人材素质要求。③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良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特别适合社会对人要求的终身教育。

4、推进科研,教学质量成效明显。学生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通过课题研究,实验班学生在预习、复习、听课、作业、阅读方面的习惯已基本养成,而且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独立、策略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从“愿学”“乐学”到“会学”“独立学”的境界。①大部分学生的作业书写规范化,字体端正、美观、限时练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并养成了认真完成任务,珍惜时间的好习惯。②逐步培养学生由不敢提问、不懂提问转化为敢于提问、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良好学习氛围。③学生养成了预习、复习,再做作业的习惯,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时每天晚上都有这三大环节要求。④拓展了善于思维习惯,自信的习惯,体现在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对学生训练有素,学生讨论有板有眼,提出意见振振有词,令许多高年级的学生都自愧不如。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实现认知与情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再把学习看成负担。⑥所教班级数学成绩在全攀枝花市举行的统一调研考试中RSR雄踞全攀枝花市第一名

5、课题实践,提高了学校的教学效率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实验前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多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实验后,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家长也变得轻松了。

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该班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6.注重习惯,学生主动预习的自觉性加强。

我们对实验班进行调查,发现实验班同学主动预习的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轻松地学习。学生主动预习的习惯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而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家长也就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有所疏忽。但就实验班学生的主动预习能力明显加强了。

7.体现灵活,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科学。

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经过实验,三个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方法较普通班学生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班级在教师及家长的大力配合下,顺利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增加了,学习效果也显著提高了。

8关注实效,创新教育学术成果成效斐然

在经过一年的研究工作后,我们撰写了大量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的论文和教学案例,并编写了多篇电子教案,制作了多个微型课件。同时,由于在实践中大家通过多次总结,培养目标明确,认为总结出的“策略”可操作性强,收效显著。以本课题研究为指导的公开课也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好评。三年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课题主研老师的六篇论文先后分别在《中国冶金教育》、《教育科学论坛》和《教育艺术》等杂志上发表。其中,《强化素质教育 提高教学效率》刊发在2006年11期《中国教育创新》杂志上;《培养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分别在2007第5期与2008年第4期《教育艺术》在杂志上刊登。特别是我们的研究课题《构建良好学校关系 营造和谐教育环境 共创孩子美好未来》在2015第6期《中小学教材教学》杂志上刊登,并荣获全国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作者:杨祥芬,高级教师)

  (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发其他网站、否则追究侵权法律责任。谢谢理解支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