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构性冲突”——一种你无能为力的神秘力量

 丰运 2019-07-02

任何一个东西达到了某种平衡的状态,就会进入两种力量的纠缠状态,即阻力与动力。要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就需要减弱或增强任意一方的力量,这种平衡一旦打破,就会形成一边倒的形式,要不逆势而上,要不一落千里,至于最终的结果,就要看事物及个人自身的意志和潜力。

一个人也一样,一旦某种需求达到了满足,还没有找到更强烈期望时,就会进入“结构性冲突”的状态(即相对安逸的状态),对生活及工作就会产生一种无力感,就像是我们开车一样,一脚踩着油门,又一脚踩着刹车,你的行进加速度自然提不上来。(人就像是一辆在路上行驶的车,无论如何你都不能同时,既踩油门、又踩刹车,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毫无意义的能量消耗)。

就像一个领导人在经营组织时,追求两个完全相矛盾的考核指标,既追求组织高速发展与扩张、又追求降低投入与成本,其中一个考核指标的达成,就会导致另一个考核指标的失败。

其实,人只要活着,就是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空间里,这种状态也称之为纠缠状态,为什么我称之为相对平衡,因为绝对的平衡就会变成死水一潭,而绝对的失衡就会对事物造成不可修复性的损坏,所以对于人生来说,打破与平衡是人生(或组织)永恒不变的主题。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前进的内在矛盾,即:“结构性冲突”:

一个组织也好,也或许是一个人,只要存在就会生活在矛盾之中,也只有相互的矛盾,组织与人生才会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但是这种纠缠状态,也会给组织及个人制造内在损耗与阻力。

比如:一个人很期望实现自我价值,却又不愿意改变现实的生活、接受挑战,这种状态的好处是保持生活的相对平衡,同时也会对自我价值的实现造成诸多阻力,除非其中一方力量增强或另一方力量削弱,才会打破这种像纠缠状态,进而进入一种全新的相对平衡状态。

如:人受到某种突发事件的刺激、或内在需求期望的增强,都会打破这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诸如弗里茨曾帮助数万人开发创造能力。他的结论是:“几乎所有人都持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观念,即认为我们是不能实现愿望的”,所要表达的正是这种能量的纠缠状态。

闫明老师是中国著名领导力、管理专家

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创造性张力:

所谓创造性张力,指的是愿景与现实的距差,也是一种能力的源泉。假如没有这种差距,人也就没有任何追求梦想行为的必要。

创造性张力,也会产生一定的紧张与压力。其一、压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未必是件坏事,适当的压力,反而有利于自己集中精力。其二、压力过犹不及。都不利于自身潜力的发挥,人超出一定压力的承受范围,就会神经紧张、反应迟钝、肌肉僵硬等负面影响,反之,如果一个人过度松懈,就会导致打不起精神,注意力不集中、无力感等负面影响。压力+合理的疏导=动力来源,压力+心理负担=阻力,所以,压力是相对的,也是能够和动力之间相互转换的。

你遇到的所有挫折与困难,都为了让你更接地气,脚踏实地的前行,但是如果你紧盯着困难不放,你就永远飞不起来,因为你的眼睛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地面;你所有的愿景,梦想都是动力的源泉,但如果只盯着梦想,不去脚踏实地的行动,就会不接地气,脱离现实。

所以,人只有顶天立地,才能缩短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并把梦想化作全身的力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