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立设计 · 从木匠学徒到工艺美术界最高成就奖,他用实力诠释“匠心”二字

 于元正律师 2019-07-02


用“丝翎檀雕”成就艺术人生

 

2019年5月19日,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项”评选结果正式出炉,来自中山市的工艺美术大师,传统丝翎檀雕技艺创造师、国际工艺美术传承师李儒本精心创作的木雕《金玉满堂》、《五福临门》两件作品,在本次评选中均获得了金奖的荣誉。

 


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奖项之一,一人多件作品同时获得金奖的情况,在历届评选中都很罕见。能在1938件作品中脱颖而出,除了精湛的技艺,其创意的独特也是不可或缺的硬件要求。

 

出生于湖北黄石农村家庭的李儒本,在家中的7个孩子里排行在六。13岁那年,因为学习成绩问题,他在哥哥的介绍下拜师做了木匠,原本的初衷只是学门手艺来养活自己。

 


木匠在当时算是比较吃香的行业,但是想要学完整套的木匠手艺,需要3年时间,先不说期间要吃多少苦,就其有限的待遇与薪资,已经足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师傅总共收了9个徒弟,但是坚持学到最后的只有我。其他人因为各种原因,都中途退出了。

 

学艺之初,李儒本也是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从哪里着手。雕刻这种技艺除了技巧,还需要更多耐心。因为雕刻过程中时常出错,李儒本曾经无数次气得将道具往门外扔。然而随着手艺越来越熟练,他也渐渐发现了其中的乐趣。每一刀下去,一卷木花掉落,即便没有成行的作品,只是一个部分做得完美无瑕,也会有莫大的成就感。

 


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李儒本,一点都不夸张。甚至在他人休息的时候,他依旧趴在木板前练习雕刻。“我那时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快点成长,然后努力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

 

2005年,已经学成出师的李儒本,开始正式从事木雕专业的工作以及承包企业工艺雕刻。那时的他已经有8000元的月薪了,但为了追求更精湛的木雕技艺,他决定重新拜师学艺。

 



2008年,他辞去原本的工作,成为一名丝翎檀雕的专业学员,薪资也因此重新降至每月3000元。这也是家里人提出强烈反对的原因,放弃原本可观的收入去做这样的事,很多人都不会理解。李儒本这样跟自己的老婆解释:“钱可以不要,但手艺一定得学好。

 

之所以态度如此坚决,是因为当时的李儒本已经清楚地意识到,木雕行业正在“转型升级”——大批量出现的雕花机器,开始逐渐代替手工技艺,像简单的花鸟鱼虫、人物景观,机器完全可以做得和人工一样好,且能够大批量生产。

 


然而“丝翎檀雕”就不同了,这是一门将中国工笔画、水墨画从原本的宣纸上抽离出来,用木雕、浮雕的工艺,以立体形式展现出来的技艺。它更考验创作者的综合素质,木工只是这门技艺的敲门砖而已,此外工笔国画也是必备技能之一。将水墨的缥缈空灵、流韵诗意,用硬邦邦的木头展现出来更是难上加难,比起普通工艺更为精美细致的雕刻,甚至工笔画的水墨意境,都是机器无法代替的。

 

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凭借着原本扎实的木雕功底,李儒本的学徒生涯结束了。熟练的手法,精细的做工,加上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众多业内人士开始认可他的理由。2016年,来到中山的李儒本,在大涌红博城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也由此开始了丝翎檀雕的创作生涯。他先后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的3金4银5铜,省级奖项1金1铜,市级奖项3金8银5铜……一个个荣誉的获得,无疑是对这个13岁就开始工作的“木匠”的最大肯定。

 


大道至简,越是精湛的技艺越需要更为安静沉稳的内心。就像挂在李儒本工作室中的牌匾上写的那样,想成就好的作品没有捷径可寻,“精益求精”这四个字,才是一个手艺人不可抛弃的匠心所在。








出品人│王波   主编│刘爱萍

首席执行│王恩泽   首席记者│高原

编辑│兰天琦  袁婉怡  穆逸龙  李小树  

视觉总监│杜放   视频监制│李小姣   设计│刘垚  李心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