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红——冬训》252×316cm 2009 北京庆祝建国60周年文艺作品佳作奖 《记忆.秋野》2011年300x200 参加2012中国美术馆中国画提名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女画家孔紫的《儿子》是令人感动的一件作品,由此也引起了我一段小小的回忆:十六七岁时,我参加过几昼夜的黄河抗洪抢险,扛着一个不大的麻袋包,走着走着就几乎随时因困乏而倒下,因此,我特别敬重抗洪抢险中的子弟兵,他们还是孩子,却为此付出了超常的劳动,甚而自己的生命,也因此不能不引起父母的牵挂。孔紫正是以母亲的胸怀,通过酣睡在大堤上的“儿子”的造型,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和牵挂。母亲温润着这张画,令人想起凯绥·珂勒惠支的《牺牲者》中手捧儿子的母亲。 《儿子》200cmx200cm 2004年 获“建军7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 孔紫说她通过这张画发生了“小小的变化”,尽管她此前的作品已广受好评,她还是反省了既往创作中那种“俯视的张扬和霸气”,那种“号召什么”或“企图引导什么”的味道,而找到了真实的自我,也找到了艺术区别于政论的特征,她悟到“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的感情世界和普通人的感情世界是一样的,在这次创作中,我调整了一下自己的位置,用自己的目光和感情来画《儿子》”,我以为这不是一个“小小的变化”,而是一个大变化,是从说教式、概念化的思维方式向现实主义的变化,是从代他人而言向自我发抒的变化,是从非艺术规律向艺术规律的变化。 《城市阳光-花围裙》200cmx235cm 200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 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一直苦苦寻求着艺术方向与艺术规律的统一,也一直寻求着国家、民族、部队的共性需求与艺术个性的协调,至今我们还一直面临着这个巨大的课题,这也是中国特色所在。无疑,这一课题的高层次、高品位的解决,是中国社会主义时代的美术成功的保证 ,这一课题的解决,既赖于国家文艺政策的良性继续,也赖于艺术家修养的提高。第十届全军美展的优秀作品对此做出了成功的回答,同时也面临着未尽的课业。 《新兵日志·冬训》435×330cm 2007获建军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 当今的中国画界无疑是充满激情的和充满喧嚣的,但是画家孔紫的艺术创作只充满激情而并无喧嚣。就像画家本人的性格一样,孔紫的艺术创作看似平静如水,却诗情洋溢,蕴涵深远,有股涓涓、绵绵、孜孜、离离的感觉,笔柔而神韵健,线劲而意味长。这种沉静和稳健的创作心态,一直为画界所称道。 《青玉米》创作 1991中国当代工笔画二届大展铜奖 最初感知孔紫的闪光之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1991年在中国当代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上,曾见到画家孔紫的一幅人物画作品《青玉米》,该作以其在驾驭题材和中国画技艺方面所显示出的能量引起了我的注意,由此进入了我的评论视野。孔紫那时正走向创作的盛期。继那次大展以后,她又创作出为数众多的代表性作品,其中《苞谷熟了》、《高粱青青》等作品相继在一些重要的展事中获奖或被收藏,不断地显示着她的才华,尤其她的大型作品《微风》、《青春华彩》、《儿子》、《三伏》等作品分别获得“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银奖,“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金奖,“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这不但表明了孔紫的人物画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艺术造诣进一步得到社会和画界的首肯,也表明她在这一时期的创作思想具有了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微风》200cmx200cm 1993年获“中国首届中国画大展”银奖 在孔紫的人物画创作中,表现军旅题材的创作占有更大的比重,这不仅因为她是由人民军队培养起来的当代画家,更重要的是军人的本色赋予她一种艺术创作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军人艺术家,反映部队生活、表现军人的精神风貌、鼓舞军人斗志,是她义不容辞的职责。画家孔紫的可贵之处在于,她在进行军旅创作的时候,极力避免公式化和概念化的积弊,从内心的真实情感出发,重视生活细节的真实和生活情趣的捕捉,并以激昂的热情和浓厚的人文主义情怀,加以细腻和恬淡的表达。她往往以普通人的善良之心,去展现普通人的真的情感和美的情操,用自己的目光和情感画画,不趋炎附势,不亦步亦趋,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来。这也许正是画家孔紫艺术成熟的全部奥妙所在。 《青春华彩》222cmx192cm 1999年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银奖 除了军旅题材的创作以外,表现乡土、表现乡土中的普通人的乡土情感,是画家孔紫的一件重要创作取向。人们十分看重和欣赏她的那些乡土题材的创作,特别是那些表现彝族人生活的作品。如《十月》、《秋风》、《红高粱》、《黄云彩》、《微风》等,这些作品表现了画家人物画创作的另一个侧面,即细腻率真的诗性表达。画家把乡土中的彝人作为一种美和品格来讴歌和咏叹。土地、劳作、繁衍、生存,作为朴素的彝人,尤其是朴素的女性彝人的生命乐章,被画家以诗性的笔调表达得动人心魄。这些作品就像一首首浪漫的散板,不激越却饱含深情,不浓烈却沁人心扉。毫无疑问,孔紫是一位生活积累丰厚的画家,但她的作品并不拘泥于纯生活的情趣,也不徒加情节演示,只是在极为普通的生活中提取素材,作为艺术表现的媒介。因而当画家把我们引进她所创作的画面时,看到的并不是彝族生活的写实图像,而是一种超于彝族生活甚至超于我们所理解的一般生活的艺术情境,这说明她的创作是在一个较高的思维层面上展开的。 《三伏》 200cmx200cm 2004年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 中国美术馆收藏 画家孔紫的人物画创作始终贯穿着很强的创新意识,这种创新意识并不表现在所谓的观念超前和怪异上,而是以一种朴素的心态和执着的心态,脚踏实地、不声不响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也正因为如此,观孔紫的画,总有种平和之气、疏朗之气和诗人的气质。这种诗人的气质表现在线的造型上是一种不玩表现技巧、走笔不事起伏顿挫、取顺畅平和之气韵,按古话说就是“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在色的造型上,多取石青、石绿等淡雅之色,略施朱砂、粉红、藤黄等艳色点缀,加之墨色的淡皴淡染,使画面产生出一种静谧缥缈的诗意和飘逸的情调。在人物形象的创作上,多取人物正面和正侧面的平和端庄之容貌,略加自然流畅的勾勒,注重眼形、嘴形和神情的表现,形成了极为鲜明的个人特点。 《酸奶》 2011年创作200.250 天山南北——新疆题材中国美术作品展 看得出来,画家在构图和经营位置方面是下了不少功夫的,趋于平面化和讲究构成是孔紫画作的构图特点。画家孔紫很少采用中国画的传统构图,而喜欢把所描绘的主题人物放置在一个特定的生活景致当中,如军营里、训练场中、玉米地、高粱丛、果林中,这样一来,画面的生活气息和乡土味就很容易突显出来,人物的表现和塑造也有了实在的生活依据,有了一个表达人物内心情感与诗性情怀的直觉空间,有了一种生命的气场。而画面的平面化和结构因素,归结在图像学的意义上更是现代感和力的冲突与平衡之美,实际上这也正是画家本人孜孜以求的审美境界。 《美丽阿婆》200x200cm 2011第八届工笔大展评委作品 细心算来,画家孔紫的艺术创作历程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她的第一件作品《采药》是在1971年创作的,她是从部队的业余文艺创作中脱颖而出的。自从浙江美院进修和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之后,她的创作思路更加开阔,艺术语言更具个性特征了。从1992年的《高粱青青》、1993年的《微风》、1999年的《青春华彩》、2000年的《女兵一二一》到2002年的《儿子》、2004年的《三伏》、2005年的《城市阳光-花围裙》,构成了一道艺术升华的曲线,同时也明晰地体现出画家那始终如一的诗性追求和精神情愫。纵观画家孔紫的人物画创作我们不难发现,她的艺术有中西融合、南北融合,刚中有柔、柔中见刚的特点,有强烈的人文主义情怀,有朴素诗性的追求。而上述这些特质也正是构成孔紫人物画创作的精神骨架和美学因素。 《高粱青青》190cmx165cm1991年参加“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收藏 《秋风》 200cmx200cm1994年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 获文化部中国美协“97中国画坛百杰”奖 《写生2012》2.7mx3.75m 《搭伴》375cmx250cm 2009年参加“民生、生民”邀请展 《秋深》180x200cm2018年 《晨雾》200x245cm 《草原一》68x136cm 《草原二》68x136cm 《草原三 》120x245cm 《织》68x68cm 《新军装 》180cmx96cm 《山西基地写生组画—早春》180x90cm 《敦煌(老人)》68x68cm 《暖阳》90x180cm 《有云的田野一》68x68cm 《有云的田野二》68x68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