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郎才女貌,对于婚姻而言,是可有无可的要求

 说爱情感 2019-07-02

无论是《爱情心理学》还是《婚姻心理学》,在任何一本书里,都不会将“外貌”作为论述的重点。

郎才女貌也仅仅是作为外界的一种评价,或者是二人初次见面时的一个吸引点。

两个人从相识到产生深厚的感情,这其中会经历很多的事,也并非是仅仅由单一的外貌条件所能够决定的。

我们反观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很多人无论是相亲还是谈恋爱都会将“郎才女貌”放在第一位,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走出去比较有面子。”

显然,这是由于自我虚荣心的驱动所导致的,可是婚姻并非是过给别人看的。我们对于美好的事物,外表比较出众的人都会产生好感。

曾经也有人调查过发现在入职的时候,的确那些外貌出挑的人更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

可我们仅仅是看到了一部分,绝对不可以以偏概全。

婚姻之所以不比恋爱,原因在于它所具有的社会结构性更加复杂。如

果说恋爱时,双方仅仅谈浪漫和风花雪月的事情,那么显然在婚姻里谈的大多可归为油盐酱醋茶的日常。

《乌合之众》中提到人一旦进入一个群体,那么他的思想就会顺应群体。婚姻就好比是一个小的群体,进入婚姻之后,你会发现曾经的“郎才女貌”的条件简直不堪一击。

在这个群体中需要情感的维系,更需要以经济和物质为基础,当然还需要恰当的相处模式。

因此对于一份成熟的爱情或者是婚姻来说,郎才女貌都是可有可无的条件。

事物都具有矛盾的两个反面,我们经常说你热爱什么,往往毁于什么。

这也依旧要提到适度原则,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原则性。

闪婚离婚的案例已经见怪不怪了,我们认真分析每一个案例都会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

这些人一开始结婚的时候,绝大多数是冲着对方的“颜值”来的。

刚恋爱的时候,由于对方的外表的吸引,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将对方的优点无限放大化,完美化,觉得他做什么都是对的。

在这样的因素刺激下,很多人于是有了结婚的打算。然而婚后没多久,两个人就发现了彼此性格不合,对方也并非自己所想的那个样子,婚姻更是成为了双方的一种压迫。

婚姻结构是多向的,而非夫妻之间的单向。夫妻之间相处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选择另一半的时候,两个人性格是否适合,他或者她是否具备着健康的人格特征。

当然我们还要考虑其原生家庭的关系,以及他对于婚姻的认知。

随后,父母,孩子,亲友等等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范围,这就涉及到人际关系的相处。

时间会让人老去,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在婚姻里也有着其不变的法则和条件。

因此再挑选另一半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分析。

选择另一半要比结婚了再磨合更加重要,同时,我们在结婚之前一定要清楚结婚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自身是否具备了结婚的素质。

恋爱冲动下的婚姻并不稳固,以“郎才女貌”作为先行条件的婚姻也不成熟。

参考资料:《婚姻心理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