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八达岭,南有临海城。 现在的浙江临海,虽然属台州下辖,但以前,台州的府城,却一直在临海,所以大名鼎鼎的江南长城,其实就是台州府城墙。城墙全长6000余米,现存5000余米,依山就势,俯视大江,保存得十分完好。 顺着台阶上去,就是揽胜门。这个名字,应该与戚继光在台州一带抗击倭寇,八战八捷有关吧。 倭寇扫光之后,戚继光调任蓟州,负责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并将台州府城的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的修建工程中。因此,说临海城墙是北方长城的“蓝本”和“典范”,是当之无愧的。 台州府城在东晋时就已经初有规模,而八达岭长城则主要修建于明朝,从历史的悠久程度来说,也远远超过了后者。 揽胜门内就是戚继光的像。他带领戚家军,给倭寇以毁灭性的打击,基本奠定了东南沿海的安稳局势。所以在临海,有很多关于戚继光的传说,临海老城里,甚至有条街,叫继光街。 四点多,阳光已经开始浓酽,周遭的景致,也染上了暖调。 爬升至白云楼这一段的城墙,又叫百步峻,是整段城墙中最陡峭险峻的地段。 传说,唐时大将尉迟恭率领军民在此筑城,但城墙总是屡建屡塌。有一天下大雪,一只梅花鹿朝山上疾奔而去,在雪地里留下了一行足迹,尉迟将军随即命军民沿着梅花鹿的足迹筑城,结果一举成功。所以,临海也叫“鹿城”。 而白云楼,就是整个台州府城的最高处了。 城墙上的这尊大炮,是郑成功从当时的荷兰侵略者手中缴获的,威力无穷,所以又叫“大将军”。 望天台,格局和形状,很有几分天坛的影子。 过了烟霞阁,就开始一路往下,很是轻松了。 这个建筑,是中空的双层敌台,担任着瞭望警戒,和供士兵轮班休息的重任。 戚继光在调任蓟州后,把这种双层敌台的建筑方法也带了过去,因此,北国长城的空心敌台,其实源自临海的台州府城。 穿过敌台,视线便豁然开朗,灵江和大半个临海城,出现在眼前。 江南长城有三分之一依灵江而筑,所以古城墙除了御敌的功能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防洪。 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处,潮水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牢牢地把临海城护在身后。而这个半圆形的瓮城,也是为了适应抗洪的需求,特地建造成这样的,在全国古城墙中,十分罕见。 东湖紧邻着江南长城。在下面,可以仰望巍巍城墙,而爬上长城,精致小巧的东湖,则尽收眼底。 东湖始建于北宋,原本是个操练水兵的废弃船屯,由台州郡守钱暄疏浚拓建而成湖,并辟为园林。为了纪念他,东湖有“钱园”。 之后,东湖代有浚修,逐渐成为台州园林之首。清俞樾说:“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 东湖的秀丽精致,可见一斑。 东湖虽然不大,但曲径通幽,廊檐秀丽,移步换景。 东湖南北长近500米,东西宽约150米,分前湖和后湖,汀洲众多,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古今游人在此留下许多诗词墨迹,如“四壁云山天上下,一亭风月水中央”、“四面轩窗宜小坐,一湖风月此平分”等等。 夏已深,浓荫遍地,连空气都似乎是绿色的。小亭隐在绿树中,路边染着淡淡的青苔痕迹,矮矮的竹篱笆拦在路边,明明是园林,却有几分恣肆的野趣透出来。 绣球花开得正好,一团一团,从竹篱笆里,斜斜地伸出来,使得这浓绿的夏日,又多了种颜色。 这几棵倾向水面的大树上,缠满了寄生蕨,突然羡慕起来,要是这几棵大树,长在我家的后院里,该多好啊! 掩在绿树中的樵云阁。 游船静静停在岸边,一派安详。 这座外表古朴无华的建筑,是骆宾王祠。 骆宾王是初唐四杰之一,即使你不熟悉他,也应该会背他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他曾经在临海当过几年县丞,所以也有个外号叫骆临海。 骆宾王从小才华横溢,然宦海浮沉,却一直郁郁不得志。时值武则天大规模铲除异己,为改朝换代做着准备工作,他毅然加入徐敬业讨伐武则天的起义队伍,写下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连武则天都为之惊叹。虽然三个月后,徐敬业的起义便一败涂地,但骆宾王这一纸檄文,却流传千古。 雕栏,画栋,江南的婉约秀丽,便跃然其上。 紫阳老街,从南到北横贯古城,是临海千年历史的缩影。早先,紫阳街是有街无名。人们按照古迹、人名、地名而称呼这条街的所在地,地名众多,各各不一,给当时的通信带来许多不便。 1994年1月4日,临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综合老街的历史,人文,典故,传说,于1998年改名为紫阳街。 紫阳街也是为了纪念南宗始祖张伯端 ,他号紫阳,生于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一直活了99岁,居住临海城关樱珠巷,在道教史上有着极高的位置。甚至在《西游记》中,都有关于紫阳真人的的故事。 到临海的第一个晚上,我去逛紫阳街的时候,正好下雨。时值江南的梅雨季,到处都是湿漉漉的,青石板的路面泛着油润的光。因为夜雨,老街上几乎没有什么人,大部分店铺都打烊了,只有几家老字号的小吃店里人头攒动。 这是一家老字号的店,门口的招牌上,写着麦虾,麦饼,馄饨,姜汁炖蛋等名目,一看就是此地的风味小吃。而且看店堂里那么多吃东西的当地人,肯定味道也不错。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不大,也不小。人家的屋檐下,月季和绣球正热闹地开着。 几位老人坐在屋檐下,一边乘凉,一边聊天。小城的安逸悠闲,都在摇着的蒲扇,吱呀作响的小竹椅,和絮絮叨叨的话语里了。 不过八九点,长街已经寂静少人行。不过,这才是我心里,古城的样子。 夜色中,老街涂上了青苍的颜色,石板路向前延伸,走在上面,好像行走在古城悠远的年轮上。 老街上,每相隔一段路就有一道青砖砌成的墙,叫“坊墙”。坊墙又称“防火墙”,紫阳老街上,共有有悟真坊、奉仙》、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5座,,既是人行道,可以通马车,又是防火墙,还有地标作用。 前人的智慧,从来不可小觑。 一只陪着主人乘凉的小狗,乖乖地趴在椅子上,湿漉漉的无辜大眼睛很是惹人爱。 白天的时候,从这个角度看古城,很雄伟。论完好度,在我走过的古城里,能比得上平遥了。 老街尽头的龙兴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初名“神龙寺”距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如今寺还留有建于唐代的千佛塔,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兴寺在弘扬中国佛教天台宗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唐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扶桑弘法,在第四次东渡前,曾驻锡于此,被称为台州首寺。 砖木结构的千佛塔,一看就带着明显的隋唐时的风范,秀丽,古朴,又大气。想想,它已经超过了1000岁,不知道看过多少悲欢离合,白云苍狗,真是让人敬畏。 老街上,古井众多,在古时,不但可以供应居民的生活用水,还起到防火的双重功能的。这两口井,因为位于千佛塔旁边,所以叫千佛井,在老街的群井中,名声最大。 井边还有一组雕塑,妈妈在洗衣服,孩子捧着一碗水站在旁边,母慈子孝,让人感动。而妈妈身前的木盆,洗衣服的搓板,和小时候的生活记忆重叠,让人倍感亲切。 巧遇一群来自台州大学的留学生们,也在老师的带领下,逛着古街。有着浓郁的中国特色的临海老城,在他们眼中,无疑是万花筒一般,处处都新奇。 在一家饰品店里,这些草编的帽子,又引起了外国人们的兴趣,你戴一顶,我戴一顶,轮流凹着造型。 不买,店主也不着急,笑眯眯地看着。 旅行,除了风景,吃和住也是重头戏。 经过朋友推荐,我们下榻在古城朝天门里,一家叫“迎春里”的民宿。从外表看,是高墙大院的旧时好人家,走进去,却另有天地。 厚而重的木门虚掩着,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里不对外。只有住店的客人才会走上去,轻轻推开,门便发出吱呀的响声来。 到了晚上,门是栓上的,扣动门上的铜质门环,就会有服务员来开门,古老又趣致。 里面都是一间间独立的小院,修竹婆娑,凌霄攀在墙上,绣球在脚下盛开。 房间是简洁大方的米和白色调,空间非常大,木质的人字形屋顶,有几分返璞归真的感觉。走进去,空调已经提前打开了,遍体清凉。为细心的服务点个赞。 宽大的沙发,软硬度正好,从外面回来,最喜欢窝在上面,刷手机,看电视,听音乐。 墙角的长陶罐里插着两枝枯莲蓬,颇有几分禅意。 新荷初绽,浅池中,锦里唼喋,活泼地游来游去。 水池里,一朵含苞的荷花躲在叶子后面, 等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再看,它已经全开了。 院子里的墙上,攀着凌霄。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花之一,因为它花期特别长,能从四月一直开到十一月。 我的院子不大,但月上柳梢的时候,仍然可以坐在椅子上,和友人一起谈天说地。 晚上,本地的朋友陪同我们,去老街上,一家叫“和记私房菜”的饭店,去吃晚饭。 饭店看样子就有年头了,店堂不是很大,但座无虚席,可见生意之好。 推荐几道我吃了以后,觉得很不错的菜式。 酱鸭,浓油赤酱,鲜咸里带一点点甜,很符合我这样从小在江南长大的孩子的口味。 蛋黄丝瓜,是他们的创新菜,丝瓜特别嫩滑,带着咸蛋黄特意的颗粒感,美味。 螃蟹,一只切成两半,很入味。 红烧牛尾巴,肉酥烂却筋道有咬劲,牛肉特有的膻味几乎旅游忽略,很好吃。 鮰鱼,汤色乳白,鲜美难言。 临海靠海,海鲜当然也是不可或缺,这是蛏子,端上来,就被小伙伴们一扫而光。 糟羹,也是这里的特色小吃了,每年的正月半,临海人都要吃糟羹。 传说戚继光在浙东抗倭,逢正月十四,当地的贫苦农民就每家每户凑了些蔬菜,切碎,再放进面粉糊里一起烧熟,送去劳军,这就成了后来的“糟羹”。这些传说都写进了县志,是有据可查的事情。 临海,在浙江的一众景点里,低调到几乎不存在一样,但如果你来了,仔细挖掘,会发现不管是历史底蕴,人文风光,还是美食小吃,都很精彩,而这些,足够支撑你在这里,过一个丰富又有趣的周末了。 所以,我来了,你会来吗? |
|
来自: 昵称QAb6ICvc > 《杭州周边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