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答胰介惑|李茂全教授:为什么胰腺癌很难做到早诊早治?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19-07-04


腺癌一直被称作是“癌中之王”,因为它起病隐匿,发展迅速,恶性程度较高,很多人确诊时病情已至晚期,无法施行手术。

胰腺癌,真的很难做到早诊早治吗?让我们听一听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介入科的李茂全教授怎么说:

李茂全教授介绍胰腺癌

为何难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癌中之王,为何难发现?

目前,在医学取得进巨大进步的情况下,很多肿瘤已经可以早诊早治,但胰腺癌在这一块,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胰腺的解剖学位置深在、隐蔽约80%的肿瘤主要位于胰头、胰颈或钩突部位,不易被早期发现。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其中有一部分和我们的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由于胰腺癌的病理基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我们很难像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癌种那样,划分高危人群,开展癌症筛查,对潜在风险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甚至不少患者,当他们第一次来医院就诊时,主要是因为出现了一些腹痛、黄疸、食欲不振的现象,以为自己可能是得了胃肠疾病或肝胆疾病,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症状很可能胰腺癌引起的。


等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再来医院就诊时,此时病情多数已至晚期,真正能施行外科手术的病人还不到三分之一。

基于这种情况,目前全球医学界正在不断努力,设法解决胰腺癌的定期、定量、定性诊断,来实现胰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和针对病灶同等重要

立足眼前胰腺癌的治疗,李教授认为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进行:

一个是解决患者因胰腺癌出现的并发症状,减轻痛楚,正常进食,安然入睡;另一个是针对胰腺癌本身的病灶进行治疗。

现在的介入治疗,在胰腺癌的一体化综合治疗方案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就是解决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介入治疗在胰腺癌治疗中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欢迎大家收看李茂全教授下一期的精彩专访!

专家简介




李茂全教授

主任医师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

同济大学第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学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Lymphology and Oncology》 Chief-in-Editor,中国肿瘤靶向治疗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肿瘤微创治疗技术联盟副主任委员,中国癌症基金会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秘书,美国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海外委员,上海市介入放射学质量控制中心委员,上海肿瘤介入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放射学学会分子影像组副组长,卫生部高值耗材招聘南方科学家,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中华实用医学杂志编委,临床放射学杂志编委,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中华放射学杂志审稿专家,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编委,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编委,中华现代外科杂志常务编委,肿瘤杂志编委等多个杂志编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糖尿病足细胞与介入技术联盟理事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介入分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分会常委,血管植入物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委员会副主委(主持工作),中国介入医学产业与科技创新联盟副主任委员。

交流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