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蚕豆有风险,食用需谨慎!

 十九四 2019-07-04

“翠荚中排浅碧珠,甘欺崖蜜软欺酥。”说的就是蚕豆。蚕豆是豆类蔬菜中重要的食用豆之一,它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钙、钾、镁、维生素C等,并且氨基酸种类较为齐全,特别是赖氨酸含量丰富。蚕豆既可以炒菜、凉拌,又可以制成各种小食品,是一种大众所喜爱的食物。

蚕豆色泽翠绿,入口酥绵,鲜嫩清甜。很多人都想一饱口福,但是,在吃蚕豆的时,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蚕豆病。

蚕豆病的病因是什么?

我们俗称的蚕豆病,其实有一个官方名称——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是由于红细胞内先天缺乏G-6-PD这种酶而引发的遗传性疾病。

有遗传缺陷者在食用青鲜蚕豆或接触蚕豆花粉后皆会发生急性溶血性贫血症—蚕豆病,致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

G-6-PD有保护正常红细胞免遭氧化破坏的作用,新鲜蚕豆是很强的氧化剂,当G-6-PD缺乏时则红细胞被破坏而致病。

蚕豆病有哪些症状?

蚕豆病的发生,有些是因为食用了蚕豆或者蚕豆制品,而有些甚至只是无意间吸入路边蚕豆花的花粉。

蚕豆病发病急骤、病情轻重并不相同,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发热、贫血以及酱油色尿,一旦发病应及时就医诊治。

幼儿发病率明显高于成年人,5岁以下儿童占大多数,也会因母亲进食蚕豆,通过哺乳使婴儿发病;同时男性多于女性。

大多患儿在进食新鲜蚕豆后1-2 天内发生溶血,因吸入花粉而发病者,症状会在数分钟内出现。

病情轻者,经过 1-2 天或1周左右,症状会逐渐减轻而痊愈;病情危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抽搐、昏迷、少尿,最后无尿而死亡。

蚕豆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蚕豆病是一种遗传疾病,目前并无治愈措施,在平时生活中也只能注重预防。

有“蚕豆病”病史者,不能进食蚕豆及其制品(如豆瓣酱),珍珠粉、金银花、川莲、牛黄、熊胆等也应避免进食。同时,避免在蚕豆开花、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

可多食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如油菜、芹菜、菠菜、黄瓜、番茄、桔、桃等。多吃富含蛋白质食物,如猪肝、瘦肉、青鱼等。

不宜服用氧化性药物,如伯氨喹啉、磺胺类、呋喃类、维生素K3、K4、非那西丁、氨基比林、砜类等。

禁用品少接触,如樟脑、臭丸、冬青油、颜料、薄荷膏、平安膏、跌打酒等。另外,有些杀虫剂的喷雾也可以使血液溶解,在使用杀虫剂喷雾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

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脑丸,穿衣以前要曝晒,因为萘也可引起溶血。

由于蚕豆病具有遗传倾向,做到及时诊断也十分重要。现在G-6-PD缺乏症已成为新生儿筛查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家族中已出现病例,必须引起重视,新生儿更应尽早做筛查。

3岁以内的孩子,初次吃新鲜蚕豆一定要慎重。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食用后的反应,如有不适,尽快送医院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