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文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内蒙古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等。1980年至1982年为人民大会堂内蒙厅绘制写意画巨作《那达慕》等作品,个人独立完成多项内容的绘制;1985年举办“三人美展”;1987年《摔跤图》获地区美展一等奖;1990年完成舞剧“东归的大雁”服饰设计并多次完成各级展览中的设计工作,数次获得各类奖项;1997年在北京举办“六人书画展”,同年举办个人画展;2009年作品《草原骄子》参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并获奖;2009年作品《蓝天白云笑语欢声》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草原情中国画作品展”中获奖;2010年作品《八月草原事事悠》参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作品展”并获奖;2011年作品《荣归》在“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中获奖;2013年作品《轻骑皓月牧歌》参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学会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并获奖;多年来索文斌先生作品在新加坡、日本等海外地区多次公开展览,并被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以及国内民族宫、晋祠及海内外的专业藏家购买收藏数百幅。 天马行空飞墨韵 一声长嘶万古新 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曾直接参与了人类历史的创造。不管是人类的迁徙负重,还是战场的冲锋陷阵。马以它独有的灵性之躯与人类成为了过命之交。古希腊的雕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中国秦汉兵马俑,唐代的昭陵六骏……等等,马文化在艺术绘画中的积淀,得到了历史的肯定,而马在中国的绘画题材中独具领军地位,因此也为广大文人墨客而喜爱。随着当代中国水墨画的不断成熟和创新,在画马领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索文斌就是其中一人,一个钟情于画马的艺术家。 观索文斌笔下之马,千姿百态,风节各异,栩栩如生。听他笔下之马,嘶鸣阵阵,蹄声跌宕,和而律腾。不敢言“一洗凡马万古空”,但定有耳目充闻之急。作品《逐日追风龙马腾》中骏马或傲视前方直追,或低头奋蹄劲跋,或扬首长啸疾奔,四肢狂支,鬃尾飘逸。仿若面前激掠而过,将绘者自由奔放,激昂追逐目标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作品《观沧海》未按传统文学作品的内容绘画,而是直接通过主体,抒发意气昂扬的豪迈感情。画面中绝影临崖掌蹄而立,将波涛汹涌之声音与绝影驻足形成对比,一静一动,引发怀思,与“建安风骨”的文学脉络不谋而合。此亦为索文斌马作品的又一特点,即输入了人文气息,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再如作品《壮游图》《将进酒》都将马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对马的描述更好地衬托历史人物性格。很多作品的多元化,丰富了马文化表现的精神领域。 绘画的神韵依托于传统技法的传承与创新。笔墨的运用在中国画中是基本功,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元素。作品《嘶风图》中,前景运用重墨点实,而运用淡墨晕染腹部等其它部分,以及后面纯淡墨勾勒的回首马,充分发挥了水墨雅致的味道,整个画面通透鲜活,滋润清雅而不浮华,笔调轻松,力度十足,轻处如蝉翼,厚处若崩云,在马的头部,腿部都留出了飞白效果,笔断意连,虚实有致,实为老辣。意境是神韵的载体,而构图也是意境框架,在传统的绘画中讲究多变而有格局。作品《明月清明》的空灵,《苦禅意笔》之殷实,《月色》之深远,为作品的定调起到了很好的立位。整体作品变化多意。此外作品中线面结构合理的调节,让眼前之马,或刚劲矫健,或彪悍狂野,更有柔情侠骨。整体造型准确,很富有时代感。 但凡画马之人一要好马,其次需有气节。索文斌在长期的放牧写生期间,与马结下了浓浓的草原情。所谓“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他长期热爱钻研马文化,独立高意,不为世俗,豪放诚恳,才为其今日之成就塑造了坚厚的软实力。在此品罢作品,酣畅淋漓,唯愿再显新作,以慰吾情。 作品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