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素灵老师讲艾灸(八)

 林以南 2019-07-06

还有个方法在痛点施灸,比如在胃痛的中脘点一根艾条同时灸,导致一条经络的治疗性传感。少部分人的灸感不能很好出现,反省找的热敏点对不对,要么循经引导灸感,要么在病变的地方呼应双重引导。肩膀痛在手三里找到热敏点,可以巡回来回引或者痛点灸,使灸感强烈程度可以实现。空着的手可以按压,按摩或者不作为,具体看病情采取何种手法。

    分享点评:1. 热敏点很快消失,说明问题比较小。下次再重复,同样的地方还热敏,说明问题小,但是有持续性的原因在影响,从生活习惯找原因。2. 一开始连热敏点都找不到的人,可能是堵得很严重。灸感越来越畅通,感觉到循经传递才是好事。灸感越来越强才好。 3.灸对了的情况,会出现灸量达到的硬指标。4. 未灸透,可能会上火或发生不舒服的反应,灸一次要灸透5.灸后出现各种反应型:花皮,特别有代表性,原因有二:艾条离皮肤太近,经络堵得有点厉害;解决方法是艾条离远,拍打经络或先刮痧,隔几个小时或2-3天再来灸。产生原因是这个人湿气太大寒重。6.艾灸之后的处理有些问题,穴位未关闭进风。体重减轻1公斤与艾灸没有直接原因。判断穴位虚实,寻找热敏点,刺痛麻胀是实,吸热透热吃不够的是虚。虚喜温喜按,实拒按。刺痛感是过烫还是灸量不够?均衡距离均衡热量,其他皮肤不刺痛,只有一块刺痛就是热敏点。一天可以多次灸,悬灸。同一个部位一天也可以多次施灸。灸得没有灸感了,按压还是痛,说明气通了但是血分还有一些问题。多练习,多研习没有找不到热敏位置的。

艾灸顺序:灸法顺序贵在灵活。最需要灸的穴位最先灸。非常传统的经典顺序,在灸多个点的时候有用。家庭里热敏点选2-3个点以内就足够了,最多不超过5个灸点,绝顶高手不超过7个灸点。灸点又多又杂,不利于传导。艾灸先作用于气,再作用于血,灸点太多气血乱跑。家庭艾灸有两个临床常用的顺序,适合于绝大多数做艾灸的人。人体的能量核心在哪里,人体的能量中心点在哪里?第一个顺序由此原理决定。疾病的关键是能量的不足,其次是不畅通,不足会导致不畅通。先灸位置靠中下焦的穴位。第二个常用顺序是先灸背。背为膀胱经,强吸能,最朝向太阳,迅速补充和激发气,也不容易上火,后灸背效果差一点。两个顺序冲突,比如关元和命门,先灸最需要的,不能影响最需要先灸的原则。火头离皮肤多远没有定论,看热敏扩散的感觉。


艾灸基本手法:神气灸没什么手法,全部顺其自然,只适用非常努力训练过的和敏感的人。艾灸的位置产生灸感,灸后能量的保持比较重要,手法不是最重要的。正确的位置上坚持,不要频繁做做太多手法。悬灸垂直的位置很罕见,基本都有一定的角度。回旋灸分大回旋小回旋,定点回旋,目的是温补的同时又能达到散寒气的作用,艾灸贵拙贵守不贵巧。回旋雀啄灸在于能量疏泄和补,力量均衡,给邪出路。小雀啄偏散邪。家庭不要花哨,理智流以守为住,神气流看感觉。来回灸是一个带,利于循经传。回旋是圆形。来回的关键点不是一开始就来回,灸透一两点再来回效果好。左手辅助操作,古人不管针还是灸,特别注重辅助手。一是感觉手底能量,二是挡一下不要太烫划一下消除烫感。艾灸前应该做一些开经开穴的按摩,灸的时候也可以辅助开穴。左手压在点上轻柔按,专业艾灸人来说闲置的这只手才是最重要的。不要频繁询问被灸者,自己手放在旁边就能感觉到热感。按揉也能疏通热量,是灸法和推拿法的配合,这只手重要而有意义,能提升艾灸的疗效。   

 基础补泻手法:灸之前要开穴,补法轻柔缓慢顺时针画圈,顺逆时针问题不是太大,然后开始灸,补法长时间固定不移,不要乱做手法。灸感弱了再做手法,施灸完毕封穴,用自己的劳宫放在灸位上静置3分钟,再着急也要1分钟。为什么劳宫封穴?属土,用自己的气血精华来加持,以土伏火的意思。中医所付出的精气神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粗艾条后期再选择,短期看粗艾条疗效好。练习还是要用正常粗细的艾条。灸点准确和敏感来说细艾条更好一点,想追求练习的感觉用细,追求疗效用粗。

  应广大群众要求,李博士精心配伍了心法艾条,有粗细两种,以满足不同人群需要。

小编自己创造发明了隔着活络油灸,帮助家里老人艾灸的同时,选用了粗的心法艾条,执灸的手臂明显感受到热量循行经络,第二天香蕉便。amazing~!

给自己做美容灸,灸双侧足三里,当时正好感冒,没想到,鼻子通气了,顺便疗愈了感冒,dabble  kill!

心法艾条请戳↓

  泻法也是一套程序:大力高频度地揉,点住点,施灸过程中非常注意左手辅助手法,边灸边揉。经常注意挡灰吹火燃旺一些。大粗胖艾条效果更好(直径3.5-4.5cm)。

编辑 |

图文| 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