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成都开明书店与我的童年

 真友书屋 2019-07-06

编者按:

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林海音《窃读记》

在1948年冬天的兵荒马乱中,我随母亲从南京迁回成都,父亲还留在供职的机构不能离开。四个姊妹中,唯独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五岁多刚进南京的华夏小学,半年后又辗转于成都的南熏小学、小南街小学。八岁那年,我因染上肺结核,又辍学两年半。在那个年代,孩子们可玩的东西很少,更不用说离开学校养病,日子更是难熬。

幸运的是,学校让我识得几个字,令我在读书中找到了乐趣;不幸的是,父亲的藏书连同家具全都丢在了南京的老屋,家里仅有的几本杂志 《中学生》《少年中国》 已经被我连猜带懵,翻了好几遍;不幸中的万幸则是,我家住在少城永兴街,走出小巷二十米便是祠堂街,祠堂街是成都有名的文化街,街对面是人民公园,即以前的少城公园,里面有成都最早的市立图书馆。据说五十年代以前,祠堂街有书店 81 家,著名的如普益书店、开明书店、大东书局、正中书局等等。后来公私合营,书店大大减少,但四川电影院对面的开明书店依然存在,且留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这不仅是它有两个开间的宽敞门面,更主要的是在那里发生的一件小事,令我至今不能忘怀。

开明书店一面临街,另三面靠壁皆是书架,插满架上的书可以任意抽取和翻阅。书店的中间是用木板搭起方形书摊,上面整齐地摞满书,顾客绕台而行,取书很是方便。顾客读书站得累了,可以蹲下或坐在地上,只要你安静地阅读,绝不会有人来打搅你。我常常在告知母亲后,独自去书店。

只可惜店里的儿童读物不多,我往往先浏览书名,就书名猜想内容。如果发现一部能引起自己兴趣的书,那心情决不亚于今天人们“淘宝”成功的快乐。有一次我在东面靠里的书架上发现一本四川儿歌集,在此之前,我学到的儿歌都是口耳相传,带着吟诵的腔调。在书本上读到铅字印的儿歌,这还是第一次。我因此背诵下来了平生第一首、至今也是最长的一首儿歌:“月亮走,我也走,我给月亮打烧酒。烧酒辣,买黄蜡。黄蜡苦,买豆腐。豆腐薄,买豆角。豆角尖,尖上天。天又高,好打刀。刀又快,好切菜。菜油青,好点灯。灯又亮,好算账。一算算到大天亮,桌子底下有个大和尚!”儿歌以极有趣的语言,给儿童以博物的知识。儿歌还用了转韵、顶针的手法,读起来音调流转,一气呵成;诗末一句突如其来的转折,更引人粲然一笑。这对年幼的我,无疑是一次诗歌的启蒙。读书令人忘掉一切。常常到了吃饭的时候,母亲或姐姐总能在开明书店找到我。


开明书店几经变迁,曾出版多种课程

本书是开明众多课本和讲义的重要一种

一天下午,我和同街的几位小伙伴到公园玩耍。我们从公园北门进去,从半边桥街的东侧门出来,在向西回家的途中路过开明书店。自然而然地,大家停下来翻翻书,我当时没有注意到伙伴们只待了一会儿就走了。我放下书想赶上去,一位店员却来到我的身旁。这位店员我经常看到,和我父亲一般大的年纪,常年穿着蓝色的中山服,戴着长长的袖套。他细声细语地对我说:“小朋友,这些书签是送给买书人的,不能随便拿走。”我吃了一惊,血液一下子冲上脑门,脸陡然涨得通红。说实在的,我常在这里看书,从来就没有留意过里面的书签。“我没有拿。”我嗫嚅着,心里很委屈,也很害怕。自小受到的教育,使我视盗窃为世间最羞耻的事情。我没有料到这样的羞耻,竟然一下子落到我的头上。路人来来往往,没有人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但我觉得天下的人都指着我的后背说:“看哪,小偷!”也许是我的表现让他以为我不过是一时犯糊涂的好孩子,或者他根本就认为自己是错怪了我,总之他很歉疚,摸着我的头顶说:“哦,对不起,是我错了。”说着从书里抽出几张书签,送到我的手上:“这个,送你。拿着吧。”我不要,他一定要我收下。最后,他把书签塞进我的口袋,友善地说:“欢迎你常来看书。”

我匆匆走了,追赶上同伴。我没有向他们说刚才发生的误会,却无意间看到他们手里拿着的书签。就在快进家门的那一刻,我把书签撕碎,扔掉,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踏进那个书店,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却不时想起开明书店里的这一幕。我从来没有责怪过那位店员,因为我们当中确实有人拿走了书签。我甚至非常感激这位店员,因为当他以为我拿了书签,并没有大声叫嚷,而是很礼貌地让你明白你做了不该做的事。当他发现自己错怪了人,更知道该怎样去道歉,怎样去弥补给他人可能造成的伤害。他懂得人的自尊、尤其是一个孩子的自尊,其实和生命一样的重要;一个被无端伤害了尊严的人,很可能就此把尊严踩在自己的脚下,从而完全扭曲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生活。我相信那位店员当时并没有想到很多,他的做法可能只是出自本能。而这本能来自他的教养,是他的生活环境赐予他的。我由此更相信当时的开明书店在近三十年的历史中,已经造就了自己的文化——书店,并不仅仅是卖书的商店。

在开明书店,年幼的我并没有读到多少书。但这个偶然的事件却让我学会了怎样尊重别人,怎样尊重自己。我相信后来无论是做父亲,还是做教师,这个经历都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者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