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沁园春春2016 2019-07-07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近代西方文明的输入和传播,是刺激与推动近百年来中国现代化运动的重要因素。在两者之间充当传播媒介的重要载体是书籍刊物。20 世纪上半叶是近现代中国出版业的一次高峰,当时到底有多少种期刊、画报,一直没有精确的统计。但可以提供一组数据供参考:“1936 年上海有日刊57 种,三日刊4 种,周刊44 种,旬刊11 种,半月刊50 种,月刊144 种,两月刊7 种,季刊12 种,不定期刊39 种”。这些期刊杂志在民国时期西洋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是很有用武之地的。西方的宗教、艺术、自然科学、工艺技术、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等等,大都通过这些媒介传入中国,民国时期上海的不少报刊杂志,都辟有专栏,及时传播西方服饰信息,约请著名画家设计新装。《玲珑》杂志便是其中重要的杂志之一。也正由于这种接触,使中国逐步改变了传统的着装观念。

     《玲珑》杂志于1931 年3 月18 日由华商三和公司于上海出版第一卷第一期,至1937 年停刊,共出版298期。其开本如扑克牌那般大小,如此袖珍的开本,一方面指刊物的女性化内容而言,同时也暗含了其开本具有娇小“玲珑”的可爱之意。《玲珑》中涉及了大量有关女性生活的内容,它鼓励妇女通过社会的高尚娱乐来追求美好的生活。比如它常常发表一些当地名人与好莱坞明星的大幅照片;发表有关时装、化妆术、护肤术等与女性生活密切相关的文章,紧扣时尚生活。《玲珑》杂志从创刊到其停刊,正值中国接受西方新思潮的启蒙阶段和实施阶段,因此《玲珑》中所主张、宣扬的现代女性生活,实际上是以西方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为基础的,它在中国传统服饰接受西方服饰文化辐射的过程中起到了传播者的作用。

      漫画家叶浅予经常为《玲珑》绘制的各类妇女时装,既是新品介绍,又由于其发型、衣服、鞋帽之搭配的完整性,因此又具有启蒙穿着方式的意味.《玲珑》杂志直接辐射范围是女学生、交际花、名门闺秀等断文识字的知识群体,这些人群都是追逐时尚潮流的,同时她们也引领时尚潮流,又间接辐射至其他人群。《玲珑》杂志把当时西方的时尚理念和生活方式等都及时给予了传播和推广,与其他服饰文化的“传播者”一道,共同为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玲珑》杂志在中西服饰文化交流中的传播作用可以通过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服饰差异明显展示出来。

    《玲珑》杂志里也刊登了许多服饰品的广告,包括西式服装、鞋子、化妆品等应有尽有,这些广告对于当时女性的生活与思想的影响丝毫不比那些文章逊色。因为,如果说那些文章的主要功能是在于“洗脑”的话,那么广告则为采取行动指明了方向——买什么,到哪里去买。这样,从改变价值观与审美观开始到进行怎样的消费选择,这一整套环节的传播都由《玲珑》来完成了。

     由此看来,女性妆饰的变化作为一种文化行为,直接受到人们生活环境、消费程度、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玲珑》等杂志所传播的西方服饰时尚信息,改变着人们原有的审美观与价值观,给人们提供了新的理想的自我形象,加速着服饰西化的进程。到1940 年,由于西方服饰文明的进入与广泛的传播,“男士穿着西服,女士穿着洋服”已是相当的普及,海式妆饰的出现,进而又有京式步其后尘,传统妆饰独占的局面就此终止,从此中国服饰史翻开崭新的一页。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玲珑》杂志封面选图


蓬间雀  於2016年10月5日缙云山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