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塔-温州塔-隆山塔

 追随塔踪迹 2019-07-07
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城东隆山之巅。
隆山塔的正式名称为“明因寺白岩山宝塔”。白岩山是龙山的旧名,后因它位于旧城东首青龙,故惯称龙山。而隆山的名称是由于当时有个外地的法师念正音,与当地的“隆”字同音,因而致讹。
始建于北宋大观元年【1107】。
重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
嘉庆十三年【1808】,又经知县张德标主持重修。
清同治二年【1863】闹灯会时,曾不慎失火,塔内的木构建筑全部被焚毁,后来又修复完成。
民国三十一年【1942】夏,县长吕律下令拆去塔;塔刹、腰檐、副阶等全部拆毁,当拆了两层,给专员许蟠云制止,塔身仅存五层。
1989年,瑞安市府拔款83万元全面维修,恢复原貌,并拓建台基,新砌石雕扶栏。
现为瑞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塔高达38.5米,七层,为温州最高的一坐古塔。塔为六面七层砖木结构,楼阁式,由外壁、回廊和塔心组成。塔身砌造在须弥座式台基上,底层有副阶,每层有木构腰檐、平座,每面隐出槏柱和倚柱,分成三间,每层明间辟为壶门或佛龛,佛龛内设石雕或泥塑佛像。各层高度依次递减,各层平面直径相应依次收敛,外施回栏,翼角飞翘,风铎叮咚,声闻十里。底层西面辟门,内置木梯可拾级登临上层远眺  , 近顶正中竖刹木以承层架和塔顶的刹轮,塔顶为十三法轮和葫芦。

 塔西面有石碑已块:“原建于宋大观年间,后毁。明洪武十二年{1379},仿木楼阁式,为青砖,平面六角形,内空心,每层每面隐出倚柱和槏柱分三间,明间有拱卷式壶门,内设佛座,原高七层,残存五层,二十公尺。腰檐已全部坍落,全面修复,成瑞安城标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